APP下载

浅谈新四级中的快速阅读测试*

2013-08-15刘怡然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效度单词

刘怡然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河南 新乡 453000)

1 前言

修订后的新四级考试大纲在试卷结构上有了一定的改动。其中在阅读理解部分新增了快速阅读技能测试。阅读理解部分共占试卷分值比例的35%。其中快速阅读部分所占分值比例为10%,考试时间为15分钟,采用1-2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或多篇短文,总词数约1000词。

自新四级实施至今,快速阅读部分一直采用单篇篇幅约为1000词左右的长文章,并严格控制考试时间。要求快速阅读部分试题册在上午9时35分发放,9时40分考生开始阅读答题,监考老师要在9时55分收答题卡。据笔者调查了解,很多考生认为其考试时间不足以应对这种长篇幅文章,他们常带着时间压力在做题。不乏有些学生读不完或理解不全,随意填写答案。

2 考试时间与快速阅读测试的关系

任何测试都要具有信度和效度,快速阅读部分旨在测试学生在泛读中应具备的快速阅读技能,比如说寻读和略读等。那么,长篇幅和短时间便是保障测试快速阅读技能的两个重要因素,也可以说是保证其效度的重要因素。这里,笔者主要就“学生认为时间不充足”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说明时间限制是快速阅读测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把泛读部分划为一个独立的分类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类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其时间限制将带给测评一定的挑战(H.Douglas Brown,2003)。然而,基于时间限制来测试阅读能力的效果已得到肯定。而且在有关阅读测试的方式中,就有一种名为reading time-based evaluation的测试。研究这类测试的学者认为,考生在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者句法因素时,将会中断或者推迟阅读进程。他们还提到一些考生自身的因素,诸如兴趣程度、动机、背景知识这些非词语因素(non-verbal factors)也会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阅读时间[1]34-52。笔者并非在指新四级中的快速阅读测试是这种基于时间的测评,而是意在从相关研究中得到一些有力的证据以支持时间限制对快速阅读测试的重要性。有些考生抱怨时间太短、限制太大,对此抱有疑问。然而研究表明,即便是单纯基于阅读时间的测评,也对阅读测试起着积极的意义。

早在1987年,M.A Just和P.A Carpenter就在他们的《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a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一书中提到了对阅读过程的测评,基本上可以依据3种度量标准:阅读时间、眼睛移动和大脑活动[2]101。其中所提到的第一种度量标准就是阅读时间。但是作为教学测试,使用阅读时间作为度量标准看似并不流行。然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以阅读时间作为测试外语阅读水平度量标准的信度和效度都已得到肯定[3]155-172;[1]34-52。基于 他 们 的 观 点,阅 读 时 间 型评估(reading time-based evaluation)在识别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阅读问题上完全可以与理解测试型评估 (comprehension test-based evaluation)兼容。二者并不排斥。

一些日本学者在2008年完成了一项名为“EFL Learner Reading Time Model for Evaluating Reading Proficiency”的研究,主要探究阅读时间与测试阅读能力的关系。他们应用阅读时间作为测试手段,成功地测出了考生中所存在的阅读问题。事实上,大学生极为必要在时间限制下做大量的阅读。Green等学者发现在时间压力下进行一定量的阅读是给学生增加测试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4](2008)。

3 如何解决这一关系下考生所遇问题

面对15分钟1000词的阅读量,很多考生反映时间不够用。然而,许多标准化测试都要求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阅读任务。比如有些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认为阅读量太大、题目太多,他们来不及看完。然而无论阅读量也好,题目数量也好,这些都是不能改变的。只有改变自我,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提升自己在正规考试中的表现。这一点尤其对有时间分配的考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笔者认为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阅读速度,从而提高快速阅读水平、减轻考试的时间压力。

具体来讲,阅读速度慢本身就会阻碍第二语言水平的提高。Christine Nuttall曾提出两种循环模式来解释“为什么很多第二语言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取得进步”。一种是恶性循环,由“读不懂”“读得慢”“不喜欢阅读”和“读得不多”组成,四个因素相互作用,是阅读能力差的学习者的阅读模式。另一种是良性循环,由“喜欢阅读”“读得快”“读得多”“理解得更好”组成,是阅读能力强的学习者的阅读模式,四种因素也是相互作用[5]172。无论从哪一步进入循环圈,上述因素都会相互影响。从这两种循环模式我们可以发现,阅读速度是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换言之,这两种循环揭示了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的区别。阅读速度慢会耗费太多的时间,这会让学生不喜欢读。长时间无效率的阅读甚至会带给学生窒息感,从而使他们厌读。Nuttall建议学生应提高阅读速度以扩大阅读量,同时理解能力也会随阅读量的增大而慢慢提高。所以,学生可以通过提高阅读速度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圈。Grabe的研究也表明,流畅的阅读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速度之上的,读者需要以足够的速度来维持文本间的信息流,建立信息间的联系及推论,而这些联系和推论对理解有着重要作用[6]378。简单地说,如果我们阅读得太慢,句子间的信息联系起来就有困难,如此一来就会给我们的理解带来障碍。

4 具体方法

提高阅读速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摈弃不良的阅读习惯,培养有利的阅读习惯。很多研究结果表明,阅读能力强的二语学习者并非按照单个单词一个接一个地去读。在我们进行阅读时,我们的眼睛是从左向右移动,然后跳到下一行,继续从左向右重复移动的。并非是按一个单词接一个连续不断地向前移动,而是以跳跃式的方式覆盖一定量单词向前阅读。显然,这种跳跃式的方式与用笔或手指跟随单词移动的线性移动阅读方式并不相符。所以用笔或手指指着单词阅读,这种习惯对提高阅读速度并没有帮助。看似非常认真,其实却会减慢阅读速度。阅读能力强的学习者,其眼睛移动一次能够同时覆盖几个单词(组成一个意群的几个单词)。换言之,他们是根据意群进行眼睛移动停顿的。例如:Starbucks Espresso Roast/is the lightest/of our dark roasts.Starbucks Espresso/Roast is/the lightest/of our/dark roasts.能力强的阅读者读这句话眼睛只需停顿3次甚至少于3次,而能力差的阅读者眼神就会停顿多次甚至一词一停,这就是两者明显的区别。正如拼图游戏,我们知道,块大数少的拼图要比块小数多的拼起来更容易。同理,以意群为停顿单位要比以单个单词为停顿单位读起来快得多。那么,训练眼睛覆盖更大的意群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5 结语

快速阅读测试时间的制定对其效度的保障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适宜的长阅读量与较短的应试时间,才能测试出要考察的快速阅读能力。我们改变不了时间但可以改善自我,提高自身的阅读速度,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提高整体阅读水平。

[1]Naganuma,N.,& Wada,T.T..Measurement of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by reading speed and text readability[J].JLTA Journal,2002,34(5).

[2]Just,M.A.,&Carpenter,P.A.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a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M].Newton:Allyn and Bacon,1987.

[3]Shizuka,T.The effects of stimulus presentation mode,question type,and reading speed incorporation on the reliability/validity of a computer-based sen-tence reading test[J].JACET Bulletin,1998,29(6).

[4]Green,A.,Unaldi,A.,& Weir,C.The cognitive processes of second language academic readers [Electronic Version].LLAS Pedagogic Research Fund Project Report.Retrieved on 5December 2005from http://www.llas.ac.uk/projects,2008.

[5]Nutt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6]Grabe,W.Current developments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research[J].TESOL Quarterly,1991,25(5).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效度单词
单词连一连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看图填单词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