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共同体”的《英语教学法》实践教学新途径

2013-08-15李晓兰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师范生共同体教学法

李晓兰

(河池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一、教学共同体概观

教学共同体是指按照人才培养与人才成长规律要求,理应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行为主体组成的联盟。[1]它是高校在教师教育主要环节中,通过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积极与当地中小学校建立伙伴合作关系的一种具有互利共赢的教师教育群体。我们课题组分别尝试与当地教育局、小学、中学等搭建高校与地方中小学校平等互利的教学共同体。这一教学共同体主要由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师和当地教研员、中小学校的优秀教师和校长等人员结成教师教育教学共同体的团队组织,并通过“共建周”“共建月”等形式实现师范生的“经常性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2]活动常态化;通过“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实现面向贫困山区而开展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多赢局面,也是对这一种思想的行动解读。[3]《英语教学法》课程正是基于“教学共同体”而探寻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教学新途径。

二、基于“教学共同体”的《英语教学法》课程实践教学新途径

《英语教学法》课程是高师英语教育专业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也是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具有中介性或方法性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创新应用型的中小学英语课教师起着重要作用。[4]学科教学法实践教学分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是校外实践教学的基础,校外实践教学是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5]

(一)《英语教学法》课程基于“教学共同体”的校内实践教学途径探寻

“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三大基本理念之一,课题组注重“实践取向”,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中力求简约理论,强化实践,敢为人先,大胆实践与探索,探寻《英语教学法》课程校内实践教学多维途径,使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能够顺利达成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统一,实现由师范生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美丽转身。

1.指向地方基础教育需要重构专业培养方案

学院刚升格为地方本科院校之时,“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事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定位是准确的。但之后的“英语教育(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英语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涉外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定位倒有些模糊了。但由”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到”英语教育(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的提法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与发展,因为,办学者(管理者、制定者)已经意识到:”英语教育专业“不是一般的本科教学,而是”(师范类)专业“(即教师教育专业)”。从2003年起,中师几乎全部消失,基本实现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新建本科学院一般将教育系改建为教师教育学院,但只培养学前教育教师和小学教育教师,而中学教育教师培养还是在各个学科二级系院。如:英语学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英语教育专业等;各个专业则由相应的专业系主办,曾经发生”学术性重要?还是师范性重要?”的争论,并偏向于学术性而淡化了师范性,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继续沿袭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老三门,教学计划中的“三字一话”、班级管理等课程列为选修课程。根据近几年师范生的毕业流向看,绝大多数师范生流向初中甚至小学任教,能到高中任教的寥寥无几,我们重构专业培养方案,眼睛朝下,培养过程指向初中小学英语教师。

2.简约理论,凸显实践取向,合理调整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推进师范教育改革,大力提升师资培养质量。这为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发展指明方向,更新教育理念,扎扎实实地面向基础教育来提高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从师任教的素质与能力。《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明确提出,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贯彻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下文简称《试行》),运用“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来指导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强化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试行》在中学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课程设置中,必须要达到10个学分,加上教师教育的选修课程要达到14个学分。教育实习见习必须达到18周(即一个学期)。[7]我们除了按照《试行》的要求来增设“中外教育改革热点问题”、“基础教育改革”、“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与技能训练”和“英语微格教学”等课程为限定选修或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在进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简约课程的理论讲授,强化实践环节,努力探寻《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校内实践教学新途径。

《英语教学法》课程简约理论,凸显实践取向是指从理论知识的简约性、案例教学的示范性、技能训练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的科研性四个方面改进校内实践教学,打造师范生从事英语教育的专业技能。在原有的《英语教学法》课程课时里,用于讲授学时为55% ,用于校内实践训练的时间为45%,既要保证师范生形成英语教育的理论素养,还要他们形成英语教学技能与研究能力。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求教师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简约性。“简约”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是寓丰富于简单之中。“简约”给人一种明了、凝练的感觉,在去繁就简中又极其完美地保留了事物本身的经典内核。“简约”既是操作的要领,又是理想目标,还是一种教学理念。而凸显“实践取向”正是印合《试行》“育人为先、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

《英语教学法》课程校内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观看优质课录像、参与模拟试教练习、微格教学以及朋辈之间的专业技能学习与交流等方式进行,师范生从中获取大量的程序性知识。基于《英语教学法》校内实践教学存在费时低效和学难致用的现状,我们还提出教师(执教者)行为分析、小组模拟教学、个人默教、撰写反思日记等校内实践策略,促进其由师范生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无缝连接与无痕转移。

(二)《英语教学法》课程基于“教学共同体”的校外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立足当地,服务基础教育,充分利用地方教学资源,搭建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当地中小学教学共同体。是我们教学团队的建设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语学科建设通过努力探索,尝试由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教师与当地中小学校的优秀英语教师、校长等结成“教学共同体”,搭建起《英语教学法》课程校外实践教学新途径,使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经常性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常态化,促使师范生较早掌握从事英语教学的初步技能,为将来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后劲奠定坚实的基础,缩短从师任教的适应期。

1.《英语教学法》课程校外实践教学要义

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从进校开始,每十位师范生都分配给一位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即“1:10:1”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亦即对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大学四年,以十人为试教小组的师范生与校内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建立经常性联系,在两种样态的指导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师范生经常性地到中小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真实的教育教学辅助工作。构建起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对师范生的四年大学实行全程双导师制。[8]

2.《英语教学法》课程校外实践教学举措

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根据专业课程及教师教育课程群设置与教学进程,在大学一年级,主要进行共建周的经常性见习活动。举办由中小学校长主讲的师德教育主题报告,观摩中小学英语课例,听课、评课,还听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讲课、说课、评课等,在教育教学见习活动中增强师范生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明确自己将来的努力方向。到了大学二年级,继续开展经常性见习,在共建月活动中协助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下班辅导学生,或协助校外指导教师做好个别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收集教学资料、尝试备课改作;了解熟悉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环节、步骤、方法和手段等。大学三年级,参与校外指导教师策划和组织主题班会,举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课余文体活动。开始学会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撰写导学案,人人要上“同课异构”见习课;及时开展教后反思,参与中小学教研活动,为专业教育实习打下雄厚基础。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进而转入专业教育实习,并通过教育实习达到能独立承担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开展相应班级活动水平;教育实习收队后,接受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实习验收,通过教育实习验收活动,由个体到小组再到全班进行经常性见习和专业教育实习的总结反思,进入研习阶段。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在研习的同时,协助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工作。

3.《英语教学法》课程校外实践教学旨趣

构建起高校和中小学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效实现校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是《英语教学法》课程校外实践教学的旨趣。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通过参与校地教学共同体之校外教学实践活动,了解熟悉与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中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技能,顺利实现由师范生到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师的无痕迹转移与美丽转身。

4.《英语教学法》校外实践教学要求

首先是全员参与:要求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全部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一份调查调查数据表明:“43.7%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表示有可能会从事教师职业”。[9]“2008年到2010年毕业的大学生职业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三年师范类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比例分别是35%、41%、37%”。[9]我们认为,只要练就与掌握从师任教的本领,哪怕不当老师,从事其他职业也是容易上手。是符合宽口径培养人才要求的。其次是全程参与:实践活动贯穿师范生的大学四年整个学程和中小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的整个流程。再次是实践取向:实践过程师范生既试教又试做,既是应然性观察者又是反思性实践者。最后是生动发展:师范生在动态活动中都不断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生成教育品质,养成教学方法。

“经常性见习、实习和研习一体化”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得以实现,是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真实情境的过程,是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自己体悟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既熟悉中小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环节,又获得真实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能力。基于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观强调实际教学情境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高校与当地教育局教科室以及基地中小学“教学共同体”,从中探索教学理论与师范生技能培养紧密结合的新路子,构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培养模式,为师范生的未来职业专业化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教学共同体”的《英语教学法》课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为了确保学科实践教学活动正常运行,我们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规范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教师教育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标准》与《××学院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考核标准》;规范校外实践教学的有《××学院教师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学院教师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和《××学院教师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学院教师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管理规定》与《××学院教师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同时,设立了非以往临时性而是常规性的组织机构,由高校教务处分管实践教学的副处长、教师教育专业各院(系)的分管领导、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分管副局长和中小学实践教学基地校长、教务处主任、学科教研组组长组成校外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全责指导全程监控。由高校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教师、学科教学法教师与当地教育局教研室学科教研员与中小学实践教学基地一线优秀教师组成执行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此项工作。

基于“教学共同体”而探寻具有学科特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实践教学新途径,极大提升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师技能;他们浸润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活水源头,灵动地接纳新理念,生成新技能,掌握新技巧,拥有新本领。

[1]马骁,毛洪涛,陈秋生.完善教学共同体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第19 卷):30.

[2]黄白,黄勇樽,邓琴,等.地方院校教师教育学科教学的传承与创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郎耀秀.面向贫困山区创新农村教师教育模式——河池学院“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探索[J].教育研究,2011,(4).

[4]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谢应宽,何华敏.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全程参与式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9):155.

[6][7][8]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 号)[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36/201110/125722.html.教育部门户网站.

[9]李金奇.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1,(11):36.

猜你喜欢

师范生共同体教学法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共同体的战斗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