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述论

2013-08-15付来侠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现行指标体系主体

许 彬,付来侠

(武夷学院电子工程系/旅游系,福建武夷山354300)

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下简称评估),是在教育部统一组织下对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的一项权威性评价制度。现行评估,是在先行开展的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评估的基础上,于2003年正式形成。伴随评估工作的开展,学术界对评估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讨论,本文在学界对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基础上,加以简要梳理,并提出粗浅的建议,以求有助于评估工作的推进。

一、评估存在问题研究

虽然有不少学者肯定评估的积极作用,但从进一步完善评估的角度出发,大多数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还是放在对评估问题的研究和批判上。综合学界研究评估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

(一)弄虚作假问题 四川大学龙宗智教授指出,反思我国实施的第一轮评估,评估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1]弄虚作假问题折射出现行评估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1.假资料。评估过程中,专家通过对一些资料的查看和审核,把握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状态,作为评定评估结果的重要参考。然而,在实际中,很多高校,一心想在评估中获得佳绩,将一些资料重新修改和整理,甚至有些材料完全凭空臆造,这在评估中屡见不鲜。张潍民指出,在评估中,有些学校提供的虚假资料包括:假人数、假试卷、假记录、假合同和假论文。[2]

2.虚教学。进课堂听教师上课,是一项实际的调查活动,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校日常教学水平和状态。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专家所听到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经过学校“精心”安排过的。郑振峰博士以某省属师范院校的评估为例,指出该校在评估过程中,将全校教师按照教学效果好中差分别安排上课时间,以最大可能回避教学效果不佳的评价风险。[3]在评估期间,被评学校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处在非正常状态下进行的,比如一些平时不怎么听话的教师,评估期间就容易被“屏蔽”。[4]

3.假形式。尽管相关部门明文规定评估中专家“不接受学校的礼品、礼金,不做可能影响评估声誉的任何事情”,[5](P151)但许多被评估高校还是以比较隆重的仪式,博取评估专家的好感。熊匡汉、熊卫华指出,有的高校在评估中追求形式,过度铺张,“特别是专家接待工作等方面大搞形象工程,过分追求形式,铺张浪费现象严重。”[6]朱清时教授透露一些学校在评估过程中,实施变相送礼给评估专家的行为,“比如让专家住进来,然后成套成套的用具都是新买的,最后让专家带走。”[7]再有,2008年媒体披露的某高校领导欢迎评估专家秘书的新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亦是可想而知的。

(二)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现行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单一,是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朱清时教授就曾明确指出:“评价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学,竟然用相同的标准,这是非常不对的。”[7]孙艳丽指出,“指标体系在总体定位、具体观测点和结果三个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8]总体定位的单一性即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院校用同一个指标体系。而总体定位的单一性势必导致具体观测点的单一性。结果的单一性,表现在第一轮评估中,优秀率偏高,约占70%。[8]刘天佐教授指出评估指标中过分强调资源与办学条件在指标中的份额。[9]

吴东方、司晓宏教授同样指出,高校评估机制,把各类各层次的高校定型到一种固定化的指标体系中,使得高校工作“达标主义”、“公关主义”蔓延。[10]黄志峰教授指出:诊断性不强、区分度不高,指标体系没有体现各层次、各类型、各地区高校间的差异性。[11]郑振锋博士认为评估指标中的教学思想,办学特色和学校定位等,在评估过程中,存在诸多偏差。[3]

(三)体制机制问题 应该说,评估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实行的评估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我国高校评估以教育部为统一领导,政府在评估中占据支配地位。大多数学者和专家认为这将不可避免的产生负面影响。

朱彦冰、刘艳收指出:“以政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制度,使得评价标准高度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会忽视高校的具体情况和其他方面的利益。在评估价值取向上会着重突出政府的自身需求,忽视了其他评估主体的发言权,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地区对高校的不同需求,不能很好地把具有多元经济的市场以及院校、学生等元主体的多元价值需求。”[12]可见,单一的政府主导下的评估,势必僵化了评估机制。

吴东方、司晓宏教授认为,评估主体的一元化倾向,遮蔽了独立的大学精神。大学,作为集教学、科研与一体的专门机构,产生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智力原动力。自由、独立,追求真知、探究真理是大学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大学必须要有灵活且富有弹性的管理制度和多元的评价机制。但是,事实上,目前我国的评估还是“以国家主办、政府投资为主要形式运行的……使得现行的评估呈现出明显的行政性、指令性和权威性倾向……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话语权牢牢地控制在教育行政部门手中。”[10]

刘天佐教授则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现状出发,认为现行的评估模式,单纯依靠教育部的力量,忽视了地方政府参与评估的力量及其重要性,进而出现了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估中“越位”,而地方政府在评估中“缺位”。这种模式与“由中央与地方共管、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现状”抵牾。[9]以上观点,真实反映了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应对措施研究

针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学术界、教育界等学者和专家,提出不同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多样化评估主体 针对评估中主体的单一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评价指标体系单一化和弄虚作假问题。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应该逐步实行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社会、民间和高校自身在评价中的地位和参与成分。朱清时教授针对现行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要改的话,就是要停掉行政主导的教学评估,以社会评价和同业评价为评估的依据。”[7]

龙宗智教授认为,要适当转变教育部的职能,改革评估管理方式,教育部应以评估为中心转变到评估和指导为重心。吴东方和司晓宏教授认为,要改进和完善评估工作,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中介性的评估组织,真正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将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从高等教育直接的、具体的管理和干预转变为以宏观指导和调控为主的管理。[10]

朱彦冰、刘艳收指出:“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主体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对高等教育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也就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也就必然要求评估活动是需要多方参与,各个主体相互配合。”[12]黄志峰教授同样认为评估应该增加不同的主体,让各种不同的主体从各自的角度进行评估,通过“引进社会中介组织及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本科教学评估,增强评估的客观性和公信力,弥补只有政府作为评估主体的缺陷。”[11]可见,增加不同评估主体的参与,是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共同愿望。

(二)设置多类别指标体系 在第一轮评估之后,尽管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指标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丰富和拓展,但是仍然不能符合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要求。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指标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黄志峰教授指出,指标体系“要按照学校类型(如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或者“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和省属院校,综合型、多科型和单科型院校等)制定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确定等级标准和权重系数,开展分类评估,加强分类指导,用不同的尺子来考量不同发展历史、不同发展定位、不同学科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充分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公正性。”[11]

程燕珠根据钟秉林教授关于高等学校分类方案表,认为其中除少数高校是中央部委管理的外,大部分是地方高校,其特点是数量较多、覆盖面广、办学水平差异明显。还有一些高校的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层次较低,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分类地进行评估。[13]

可见,针对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细化原有的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评估的实质精神,也就是通过评估,检查和督促高校及相关政府,整合资源,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和理念。

(三)建立多元化长效机制 多元化长效机制包括营建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建立评估制度的元评估;营造评估文化建设,等等。

三、结语

近十年来,学术界包括教育界等专家和学者对我国开展的评估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讨论和集中的研究,大多学者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现行评估,既肯定现行评估的积极作用,也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然而,面对我国的国情和现行评估制度,尚需要更进一步探究。

(一)加强多元化评估主体建立的渠道建设。很多专家学者对现行以行政为主导的评估主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并提倡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以及动员民间机构。但是,如何逐步建立其他评估力量,多语焉不详。

(二)加强评估理论体系的完善。评估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界已从多方面对现行的评估进行了不同层面和角度的研究,但是,有关评估理论体系的成果,尚不够丰富和完善。因此,如何对我国现行的评估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逐步形成丰富和健全的评估理论知识体系,是摆在相关学者和专家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三)推动评估实践研究。评估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很多问题,往往需要在评估实践活动才能显露出来。因此,应该加强评估的实践研究的深入。虽然已有一些专家和学者对评估实践活动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的范围还不够广泛,系统性尚不够强,不能全面反映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评估状况。

[1]龙宗智.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反思[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1).

[2]张潍民.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郑振锋.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政策目标偏离及其原因-以某省属师范学院的评估工作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0,(2).

[4]解密高校热迎女秘书幕后训练学生为专家倒茶[EB/OL].http://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8-04/17/content_7838088.htm

[5]周元清,刘志鹏.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熊匡汉,熊卫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利弊[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5).

[7]朱清时,傅剑伟,吴冰清.高校评估改停了[N].南方周末,2008-04-24.

[8]孙艳丽.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单一性”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0).

[9]刘天佐.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问题论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0]吴东方,司晓宏.对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评价和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1).

[11]黄志峰.分类导随机评重顶层察状态—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进路选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

[12]朱彦冰,刘艳收.现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的分析与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60).

[13]程燕珠.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思路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猜你喜欢

现行指标体系主体
抓现行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浅谈我国现行的房产税
被抓了现行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