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相邻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2013-08-15赵丽芳孙春兰
赵丽芳,孙春兰
(邯郸学院 图书馆,河北 邯郸 056005)
人类社会从20世纪后半期,在社会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程中,进入到了信息时代。高等院校图书馆同样融入了这个新时代的大熔炉,也参与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时代变革,并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其一,文献数量急剧增加,文献价格不断上涨,而文献的需求却在增多,这就使任何一个图书馆由于经费、空间、人力的限制想做到完备地收藏所有文献来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已成为不可能,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其二,高校图书馆的各种模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转变,使其管理手段现代化、运行环境网络化、存贮方式数字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技术综合化、工作人员专业化等等。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图书馆,这种新型的资源悄然地并势不可挡地登上了图书馆事业的舞台,并且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产生了至今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在这新的阶段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仍是当前各个地方、各高校图书馆思考的主要问题。[1]42-44
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引申概念
(一)信息资源共建
各所学院在同一个校区协作发展,校与校之间打破一校拥有资源的封闭思想,学校之间共同建设资源,建设成果归共建学校共同拥有、使用。这种共建表明校与校之间已经不是互相利用资源了,而是在共同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的基础上的共用,通过相邻高校间的合作共建,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教育部门对其应有的资源打破现有界限,实现共同享用。信息资源共享是建立在优质资源基础之上的,首先优质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源共享主要是针对优质资源及紧缺资源,通过相邻高校间的合作共享,促进自身的发展,使信息资源合理化、科学化相互供应使用。信息资源共享也提高各校原有资源的质量和水平,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和层次。
(三)引申概念[2]122-124
信息资源共享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共享,其最初含义,是指图书馆之间相互分享各自的纸质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最初的信息资源共享也只是从统一编目、出版联合目录、馆际互借开始的。这种观念已为图书馆界普遍认可,并收到一定的效果。广义信息资源共享,则是指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全部或部分功能为众多图书馆所共同享有。图书馆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如文献资源、目录资源、多种专长的人才资源、各种设备以及长期积累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同时,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如采购、加工、存贮、流通服务、参考咨询等,也应为许多图书馆所共享。事实上,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书馆之间,能就上述的各种资源及功能达到共享时,我们就认为它们已经参与了信息资源共享。我们所求的目标,就是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即整个市区里的,甚至发展到整个省、整个国家的共享。
二、相邻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
(一)相邻高校近距离间的优势
所谓相邻高校,我们指的是运用资源的师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两所院校,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优势,去享用他们相邻学校信息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或教学活动提供比较好的空间优势。比如: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邯郸学院和河北工程大学,三校之间仅有一条马路之隔,并且办学及馆藏上有自己的特色和一定的层次差距。据了解,目前徒步或自行车是我国大学生主要交通手段,他们的学习活动范围能力不大,时间上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相邻高校间进行信息资源共享,首先,学生在交通能力方面达到了许可范围。再者,繁重的课程学习、就业压力的突增使大学生生活节奏加快,日程时间更显紧张,相邻高校间共享,短距离的优势在时间方面上提供了可行性。
(二)一方投入、多方利用
信息资源本身具有可共享性,因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并不会从数量上有所消耗。因此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逻辑上能实现“一方投入、多方利用”、“一次投入、长期利用乃至永久利用”的效果,这无疑会对建设节约型地方产生重要的启发式意义,进而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邻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展现不同高校的文化特色,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共享平台,不但加大和深化馆藏,而且也拓展和丰富了学生及教师的学习资源,扩大了本身的知识面。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学生在更大机会看到和学习到更多的书籍和信息同时,开阔了更广泛的文化和人生视野,让学生有了更加充分的就业竞争力,有了更加自强的信心走进社会。
(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图书馆发展、提高服务质量
信息共享实施的重要方式是馆际及信息互借、互用。这样给图书馆带来的适度压力是有益的,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图书馆提高各项服务质量。可以设想一个现象,如果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或许会导致某些学校的信息利用率相对加大。相应的,馆员的压力也确实会增加。若本校图书馆人员服务的不好或信息不够健全,学生就可能转向外校图书馆,而本校图书馆就会面临无生阅读,无服务对象的挑战。对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的考核也应主要在服务方面,而对其他方面能力的考核则缺乏衡量标准。如果高校资源共享的改革能对现状造成冲击,那么对于高校图书馆将是莫大的好事。
三、开展相邻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3]
在实际工作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例如学校层次、购书经费、技术水平、资源保障、标准规范、利益分配、网络条件、法律环境甚至思想观念等,从而影响了馆际的协调与发展,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一)保守理念影响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深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图书馆情报界许多人有了共建共享这些新的理念。他们仅仅在理论上认识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但在实践中,他们迈不开这重要的一步,也就是突破不了自己长期以来陈旧的思想观念,这就影响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深入。譬如,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的心理导致在文献收藏上仍追求“全”,重藏轻用的观念抵制了文献的广泛传播,保守的陈旧观念束缚着资源共建共享的深入。
(二)购书经费紧张影响着共建共享的继续进行
自国家允许高校扩建、扩招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想尽一切办法,付出一切代价提高自己学校。各高校在经费方面相对比较紧缺。而对于在图书馆上的经费的就严重不足,导致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力不从心。
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情报工作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来购买一些相应的设备,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计算机通讯设备等。建立在手工操作和文献载体馆际互借基础上的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与建立在高速网络和信息资源传递基础上的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三)技术水平、资源保障影响了共建共享的顺利开展
虽然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但技术的相对落后导致我国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处于萌芽阶段。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不仅仅指电子计算机、缩微复制、声像、光盘,还有这些软件间的自动传递、防盗等新技术。我们都非常明确,只有更好的网络环境技术才能提高图书馆资源开发力度,并且使得我们的数据库建设的更快,使得文献资源布局更加完善。以人们熟知的馆际互借为例,我国在馆际和国际互借的规模、范围与国外都有较大差距。
(四)相邻院校学术层次间的差异也影响着共建共享的脚步
相邻高校间或多或少存在着学术上的差异,发展比较好的院校在共享方面处于被动状态,热衷于自己相对完善的信息资源,不愿意与比自己相对差一些的院校共享自己的资源,在信息共享上有所保留。然而,那些发展中的院校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自己的信息资源,在共建共享方面持主动的态度,这就使得高校间在共建共享上放慢的脚步。
四、相邻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现的途径
相邻高校区域内各个高校促进“开放性”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馆际合作,进行信息资源共享。根据各高校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建立本校的优势资源,以馆际互借、互用的形式进行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实现强势互补、强强联合、“1+1≥2”的资源整合优势。[4]实现的具体途径如下:
(一)构建优质资源。
优质资源的建设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利用学科齐全、专业众多的优势,为学生增加信息资源的品种,创造更为理想的通识学习资源的环境。规范信息资源的介绍;实施政策引导馆员研究创新(与职称评定挂钩,计算工作量等);合理安排共享资源,信息资源网络化,不断丰富网上学习的信息资源。
(二)构建特色资源
建立高校的特色馆藏,依托地方产业格局,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及本校开设的主题专业,筛选出与当地特色产业及本校主题专业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形成特色产业数据库,建立地方区域优势产业的特色馆藏。如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所在的地方区域,有永川茶山竹海、重庆野生动物园、大足石刻、江津四面山等风景名胜。咱们邯郸各高校也可以搜集太极拳及赵文化研究方面的资料等等,大量收集这些特色资料,并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收藏,成为本馆的特色馆藏。在为用户服务的同时,达到宣传地方、服务地方的目的,以促进地方区域的特色发展。
(三)配备比较全面的馆员且建立“馆员信息库”
对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实施,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必须配备一支爱岗敬业、知识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的服务团队。这其中不仅需要有精通业务的馆员,还要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参考咨询员、信息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教师。
有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学校可以建立“馆员信息库”,各校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馆员信息库”输送或求助,拓展优秀馆员的服务面,提高优质馆员资源的效益。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包括三种方式:(1)馆际互借,是指让学生和教师在跨校际、跨馆际间的横向选择;(2)信息互用,是指馆际间建立信息平台。学生和教师在本校可以通过网络享用相邻高校的图书馆网络信息;(3)合作开发互配,是指采取校际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势进行优质资源建设,使校际间、馆际间相同、相近甚至不同相互填补空白,提高信息资源的整体水平。
(四)创建信息资源管理平台[5]45-46
创建通行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涵盖区域内每一所学校的优质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区域内各学校优质资源的共享。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共享资源及相关信息后,可凭学生证,由个人或集体直接到所需高校图书馆进行申请确认。通过确认后,带着相关证件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借阅、查询、咨询等等。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对学生的申请及相关资料进行确认,经审核后批准后,将同意接受的学生名单及借阅运用时间、库室等信息上网公布。
五、结束语
相邻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从大的方面来看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它响应了走节约型社会,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理念。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高校都极力响应的一项事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大的优点是摆脱了“面积小但资源广”的建立模式,并且也打破了校级界限,实现了信息资源用量最大化,享用最多化。这不仅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丰富人文氛围,也能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许多大学生带来了便利,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杨彬. 对建立天津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探讨[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3).
[2]祁志敏. 同城高校联合模式资源共建共享的设想[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
[3]岳丽.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及实践探索[J]. 图书情报论坛,2007(2).
[4]王明惠. 共建共享外语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N]. 中国图书商报,2007(2).
[5]李彩霞. 略论图书馆的馆际共建共享[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