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 “社会责任”理念的会计学硕士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3-08-15阳秋林邹晓春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会计学社会责任责任感

阳秋林,邹晓春

(南华大学 会计研究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1)

面对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大多数企业和个人过多的追求高额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的履行,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违背诚信、假冒伪劣产品销售、做假账、偷税漏税等社会责任问题日趋严重。毋庸置疑的是会计在加强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等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一大批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类会计人才,而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社会赋予高校的重任。我们培养出来的会计硕士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会计学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符合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当代会计职业的特征。因此,本文将社会责任理念的培养与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会计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特点

国内外会计学研究生培养方式各有特点,下面简要介绍及分析国际上几个典型教育大国的研究生培养方式。

(一)美国:在美国,硕士研究生实行以学习课程为主的两年学制。在前期,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实行不指定教师制,在学生只上基础课的同时,由某一特定的教授以兼任研究生顾问教师的身份,跟踪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在了解研究生的基础之上,对课程选择、学生的学习期限以至以后的导师选择等具体问题上向研究生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在以后学年,硕士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定一位导师,并且该导师与其它几名老师组成硕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指导其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美国实行了严格的高淘汰率和高入学率的 “淘汰制”。美国的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需要对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平时成绩占考试总成绩很大一部分,并且形式多样,如课堂报告、课堂研讨等。研究生论文答辩是导师重点强调的部分,要求学生必须严肃对待[1]。

(二)德国:德国学徒式对世界各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的会计学研究生实行了以 “导师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明确了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但该模式却未强调课程学习[1]。在教学上,重视讨论、理论实践环节,注重对会计实务操作等社会实践环节进行训练,以讲座制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提高,没有形成正规的教学课堂。但目前,德国保留了传统的学位制,淡化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区别,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学位制。

(三)日本:日本对会计学硕士生着重于课程教育,并多样化实行讲座制度。其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日本结合自身特点,借鉴了美国学分制,实行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提前毕业。另外,日本还实行了 “学分互换制”、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以促进交流、合作办学,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研究工作,具备一定的研究成果才授予学位。采用较为先进的统一管理模式,使得在研究生管理方面更为合理[1]。

综上,各国的会计学研究生教育由于所处的背景不同,所以体现着各自的特色,但有以下共同特点:第一,培养目标、层次及方式呈现多样化。其原因是各国结合了本国经济、教育发展的状况及实际需求,突出了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这也是各国在摸索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必然结果;第二,教学和管理机制呈现弹性化。这样一种弹性机制更有利于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会计研究生划分为专业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 (本文以学术型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两种类型研究生进行区别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学术型研究生学制则为三年,采取资格考试或推荐进行选拔,实行学分制。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会计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侧重课程培养,培养模式单一;对学术型会计研究生的能力定位不够清晰,没有结合时代需求来提高会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未受到重视;研究生论文体系还不够完善,淘汰制没有有效地实行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会计学研究生的培养。因此,下面通过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优势,提出完善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措施。

二、完善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措施

立足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我国的会计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明确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能力定位:对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能力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制定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定位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 “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是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对价值观、忠诚、良知、信仰的认同,是个人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表现”[2]。在诚信缺失的当今社会里,作为会计人员,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高校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容缺失。《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集中体现在“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2.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昌盛在于这个国家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会计学研究生的教育,不仅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能够应付千变万化的会计实践活动的可持续的能力,这种能力即是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的时代,应该从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科研能力、理论应用实践能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观能动地理解知识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3.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在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才是竞争的核心,实际工作中的会计问题已不是单一的会计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同时掌握相关的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知识结构必须深而广。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面面俱到,解决问题得心应手。

4.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科研能力。随着跨国公司的增多、海外市场的开拓、学习国外优秀论文的需求等,实际的会计工作和科研中越来越需要用到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对于会计学研究生来说,侧重于培养其科研能力,而较高的英语水平和科研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较高的英语水平有利于学习更多的外国文献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而且要善于将相关理论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事会计理论问题与实务问题研究,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具体性工作。

(二)培养必备的社会责任感:为了符合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会计专业的职业特征,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不容缺失的,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学校及导师的积极引导。学生一进校,就应将一份 “责任”给他开启科研的第一把钥匙。为此,入校应向他们灌输: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责任心,要有一份社会责任感,还需交一份 “三年规划”,其中心主题是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优秀会计学研究生。这不仅是学生对自身研究生阶段的系统性规划,也是突出学校对研究生责任感教育的重视,从而积极引导和提倡其培养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导师对研究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导师应带好头,做好榜样。导师同时也要发挥监督作用,并积极开展一些培养其学生责任感的教育活动。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律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将社会责任理念,重点是诚信、公正的教育理念融入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当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讲解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可以帮助树立职业诚信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日常会计教学中穿插讲解 《会计法》,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使之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遵纪守法。

3.丰富会计课程体系,采用经典案例教学,让培养教育更有吸引力。增加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会计”、 “会计诚信学”、“财务会计控制学”等必要的理论课程。同时会计专业注重实务,与经济工作联系紧密,搜集实际工作中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中讲授更具说服力。如美国的 “安然事件”和我国股市上的 “银广厦事件”等都是很好用来教育的例子。

4.搭建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会计学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培养方式。如在校期间,提供助教、学生辅导员及参与导师科研、社会责任感调研等机会,让学生在锻炼中培养责任感。对于表现优秀者,学校、导师应采取表扬等激励措施。

(三)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会计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课程学习+参与式科研+考评机制[3]。

1.课程学习。在课程学习中,充分体现和引导会计学研究生对创新的自主领悟。研究生课程讲授应转化为 “以学生为主”。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发言、提问。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特观点,学习内容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要采用多层次、多种类的教学方法及弹性化管理机制,在学习中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质。

2.参与式科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从事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或开发研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团队化的合作,有针对性指导的参与式科研,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前沿的科研状态,了解如何做科研,同时也有利于今后的自主科研创新。

3.考评机制。针对在读期间出版专著、公开发表论文或经鉴定的成果、承担的科研课题及完成情况、科研获奖情况的不同级别设置不同的分值,然后进行评分,以此考评会计研究生创新科研能力 (水平)。实行考评机制的目的在于监督和激励研究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4.探索全方位培养模式:(1)贯彻课程学习与学术研究并重的原则,突出会计学研究生相对侧重学术研究的特点。课程学习应该更深入、更自主,定期的学术交流也纳入课程学习的范围内。同时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指导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同时,学校对研究生发表论文应作出明确规定来激励和提高学术型研究生的实际科研能力。 (2)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深化培养方式。对于会计研究生的培养,不仅是课程学习和学术研究,我们更需要联系实际、参与实践,使研究生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开辟更多的企业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亲历受训环境,达到多重培养的目的。我们还需继续探索与国际著名高校的会计专业联合办学,引进国际知名教授授课和推荐研究生到国外研修等合作培养方式,使我们的教育培养尽快与国际接轨。

(四)完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要完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笔者认为应实行 “五步法”。第一步,成立论文督导组,学院指定成员专门对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问题提供咨询和督导;第二步,实施论文开题报告制,主要对选题的创新性进行评议;第三步,采用论文的中期检查制,中期检查以提交中期报告或答辩的方式进行。中期报告的内容包括:论文选题参阅的文献及综述以及最新研究动态、论文思路、结构及修改意见、最重要的是每期论文撰写的进度等;第四步,实施背对背的 “双盲”评审制度,保证半数以上外单位专家教授参与,评审通过后再进行预答辩;第五步,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对不满足要求的论文,可推迟答辩。通过答辩后再由导师组抽查论文质量进行再把关,对于不合格者采取淘汰制,不授予学位。五步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作用,以此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培养具备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多样化、多层次创新能力的尖端会计人才,是我们根据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共同需求的能力框架来确定的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也是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前提与依据。各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点。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经验,结合本国社会发展需求和职业特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史兰新,等 .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比较及探讨 [J].东南大学学报,2010 (2).

[2]雷振华,阳秋林 .基于社会责任理念的会计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整合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0(2).

[3]崔学刚 .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会计与教育,2006(7).

猜你喜欢

会计学社会责任责任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