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危险废物收贮管理的环保意义
2013-08-15闫克勤赵志强董君枫
闫克勤,赵志强,吴 兵,董君枫
(首都医科大学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北京 100069)
实验危险废物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物,属固体废物管理范畴。高校医学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令人瞩目,近年来已引起实验人员、管理者和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1]。实验危险废物如果不能及时回收或处置不当,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造成污染。要强化环保意识、规范环保行为,必须从源头做起,规范行为、加强管理。本文重点探讨医学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收贮管理及其环保意义。
1 危险废物的定义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物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分为5种,分别为腐蚀性(Corrosivity,C)、毒性(Toxicity,T)、易燃性(Ignitability,I)、反应性(Reactivity,R)和感染性(Infectivity,In)。然而实验废液被划入“固体废物”管理范畴往往令人费解。为此,环保部门做了如下定义:“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2]通俗理解,实验废液纳入容器中便称为固体废物,因有毒有害而纳入“危险废物”管理。
对于实验危险废物,实验者和管理者对其危害性都不陌生,然而,其收贮和管理的科学规范性并不尽如人意。
2 整合资源,强化环保意识和理念
2.1 培养骨干,砺练队伍,深化环保意识和理念
实践告诉我们,实验者和管理者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不与生俱来,而是伴随着历史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和进步而逐步深化。适宜的宣教氛围、适当的业务培训、务实的管理方式会成为认识和行为养成的催化剂。
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在环保认识养成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培育实验者和管理者的环保意识和理念,如订购《实验技术与管理》等有关实验技术与实验室管理方面的期刊,免费为实验者和管理者提供学习参考资料;鼓励和支持在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积极培育实验技术骨干,提供参加实地考察和各种交流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继续教育机会,对实验技术队伍进行轮训,培育环保意识和理念。
经过多年坚持和改进,在环保意识养成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亦从中受益匪浅。
2.2 激发责任意识,实现自我保护和环境保护理念
实验技术队伍既是实验教学的主体,也是环境保护的主体。他们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和处置危险废物的实践经验[3],对实验产生的危险废物可能造成的人体和环境危害最知情,特别对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最理解,同时具有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实验技术人员不仅具备自我防护意识,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和环境保护的责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理念至关重要。实验技术队伍毕竟是一个自身素质较高的群体,其自我防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必将激发出崇高的环保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2.3 充分利用时机,培育群体环保意识和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危险废物管理从此有法可依,更加规范有序。
由于高校医学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可能成为“污染源”并造成公共危害,因而引起相关部门和管理者的高度关注。首都医科大学针对实验环境污染防护进行系统梳理,重点针对实验者个人和群体进行环境污染防护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环境污染系列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进行实战模拟演练;针对实验室的不同特点和达标要求,分别对硬件环境进行了改造。上述治理实验室污染源的措施令人耳目一新,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得到砺练,群体环保意识和理念明显提高。环保实践密切了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关系,增强了彼此间的理解和配合,强化了环保意识和理念[4]。
3 加强收贮管理,营造环保氛围,完善运行机制
3.1 危险废物管理的历史沿革
过去,高校医学实验室环境治理几乎处于自然状态,实验危险废物的排放、收贮和管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实验室合格评估,成为实验室发展和规范管理的助推器。特别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边界更加清晰,加速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进程,实验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特别对实验危险废物的排放和收贮的管理力度加大。
随着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危险废物产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处置危险废物的工作更加重要。高校是知识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理应成为传播环保理念、知识和文明的典范。对此,首都医科大学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实验危险废物收贮条件,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管理,从实际出发,把环保理念和环保行为落到实处。
3.2 拓宽回收渠道,确保回收畅通
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特别加强了涉原和产废实验室的安全防范和管理。为避免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对新建实验室进行条件论证和环境评估,并对现有实验环境进行规范化改造;通过创建合格实验室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环境保护和危险废物的回收及处置[5]。
(1)重建危险废物收贮库房。原有的危险废物贮存库房不能完全满足贮存危险废物的条件,不符合现代环保和安全的要求。学校根据实验危险废物的特性对贮存库房进行了改造,使库房的环保功能得到完善,安全性有了保障[6]。
(2)为实验室提供危险废物贮存器具和防护用品,减轻实验室的经济负担,受到实验技术人员的欢迎和好评。
(3)针对危险废物回收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增加回收时间,将原每周定时回收变为“全天候”回收,从时间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实验者的需求,方便了用户。
学校最终实现了实验药品合理投入,实验危险废物及时回收、集中存放、定期处置,有效解决了实验室时间、空间有限和实验人员对危险废物管理难的问题,为实验室架设了安全屏障,也为危险废物的收贮和管理奠定了基础,拓展了空间。
3.3 创建适宜运行机制,规范收贮管理行为
实验危险废物收集和贮运要做到规范、有序,首先应掌握质与量。为此,首都医科大学采用了“危险废物回收申报单”,其内容主要包括报送单位、危险废物名称、计量单位、危险特性、数量、注意事项等条目。申报单作为危险废物收集、贮运和向环保部门申请联运处置的依据[7]。
在危险废物回收和处置过程中,有关部门和单位坚持为实验室提供优质服务,始终遵循“服务第一,管理为本”的原则,实现了危险废物收贮服务与管理的统一。
管理的优劣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管理的环境、氛围、管理者的意志、管理的取向、管理对象的素质等,但最终会落实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前瞻性、时效性、层次性和权威性将折射出管理的水平。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管理者应为管理对象搭建演绎发展的平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修订和完善适合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8]。
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先后制定了40余项管理制度,并先后进行了3次大的修订,使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学校已制定了《危险废物回收管理办法》等配套的管理制度,为危险废物收贮和处置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为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杜绝污染事件发生、保障实验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打下基础[9]。
3.4 积极筹集资金,加大危险废物处置力度
造成污染的源头是超标排放。产生大量实验危险废物的主要是学生实验室,其特点是实验人员相对集中,单位面积人员密度大,实验重复性进行,造成危险废物的累积。如果危险废物回收不畅,可能致使超标排放,产生环境污染[10]。
现代环保理念认为,危险废物的处置原则应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达标排放、有效收集和安全处置是实现环保的有效途径,源头治理和后期处置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支持力度成为环保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加大危险废物处置力度,全额保障危险废物处置费用。2007年学校投入资金15.86万元,收贮和处置危险废物3.64吨;2008年投入资金32.60万元,收贮和处置险废物28吨;2009年投入资金75.93万元,收贮和处置危险废物34.35吨(因人体解剖室改造,危险废物处置量骤增),出现危险废物收贮处置高峰;2010和2011年均投入60万元。2011年危险废物处置纳入政府招标管理,使实验危险废物管理更加规范。
经济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增添了活力。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新的管理对策。如果管理跟不上,势必出现疏漏,造成污染。为此,学校加大了管理力度,包括:剧毒药品管理、涉原管理、生物垃圾管理及危险废物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4 优化信息资源,集中收贮管理,监控收贮质量
危险废物的收贮存在不确定因素。如果缩量回收可能会造成超标排放,而过量回收可能造成浪费。如何把握回收的分寸,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既取决于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也要依赖适宜的管理机制。
4.1 依托采购平台,实现信息先导
首都医科大学每年进行低值易耗品定点供应商招标采购,根据试剂采购的相关内容,统计出有毒有害试剂年供应量,从而测算出危险废物的年应产出量。学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总结出投入和产出的测算公式为:
危险废物应产出量=每年有毒有害试剂购入量-实际消耗量×实验消耗系数
危险废物的应产出量与回收密切相关,依据应产出量可初步预测危险废物的年回收量。所谓“回收量”有2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实验截流量或掺入量;二是年回贮量。如果回收量过小,预示存在截流现象,可能有超标排放;如果回收量过大,可能掺入无害物过多。可见年回贮量是关键因素,但如何有效、合理监控年回贮量却是难题。目前,首都医科大学采取两步回收制,分别由实验室和主管部门完成,主管部门在集中回贮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实践中,主管部门坚持回收计量,做量化分析,为年终总量平衡对比提供依据,同时了解各单位年回贮总量的差异,不断总结危险废物的收贮和管理规律[11]。
4.2 发挥危险废物调查的辅助作用
调查对危险废物的收贮管理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实验者对收贮管理的态度,调查内容可以反映实验者对服务与管理的认可度。危险废物回收调查可以是书面调查或抽查。书面调查是沟通信息的工具,调查内容须精心设计,使服务与管理融入调查和抽查之中。
4.3 依法归口处置,畅通信息渠道
政府环保部门对危险废物的运输和处置实行严格管理。收贮单位年初须预报收贮和处置总量,供环保部门参考;年内每次运输和处置危险废物须事先申报,环保部门根据申报内容审批,开具转运联单,经收贮单位盖章确认方可运输和处置。
危险废物回收企业必须具备危险废物处置资质并得到环保部门的认可,要有危险废物处置的硬件条件、技术手段和服务能力。收贮单位的选择应符合规定,并以契约的形式规范彼此的义务和责任。企业的服务能力体现在平时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往来,构成合作的基础。
危险废物收贮和处置政策性强,管理要求严格,管理人员须有责任意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始终保持信息的敏感性,成为沟通信息的桥梁和纽带[12]。
管理信息化是一种主流趋势,信息通则管理顺,信息阻则管理滞。危险废物收贮和处置离不开信息的物化,而信息渠道畅通,危险废物收贮管理将会更科学、更规范。
5 结束语
实验危险废物处置虽然只是环保工作的很小一部分,但其内涵和外延都有着深刻的意义。环境保护取决于人的观念、意识和理念,先进的环保理念可激发出自觉的环保行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高校是先进环保观念、意识、理念和行为的倡导者,环保的理念和行为必将成为经济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
(References)
[1]吴兵,杜菁,张伟.信息技术环境下医学院校低值易耗品的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97-199.
[2]彭永臻,曾薇,王淑莹.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5-7,20.
[3]胡将军,刘慧龙,张根寿.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8):4-6.
[4]李光德,朱鲁生,王玉军,等.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2):18-19.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EB/OL].(2005-8-30)[2012-12-08].http://www.mep.gov.cn/info/gw/juling/200508/t20050830_70766.htm.
[6]姜真,袁博,姜培生,等.安全工程师基础教程: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周利华.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2):195,205.
[8]易国顺,赵邦枝,李名家,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70-173,176.
[9]范强锐,赵平.以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139-142.
[10]范宪周,孟宪敏.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技术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11]许嘉珉,周文平.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角度思考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8):66-68.
[12]李五一,古大丰,胡放.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