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材构建中的学生因素
2013-08-15陈剑
陈 剑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一、引言
听说能力是基本的语言技能之一,《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听说能力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1],所以听说教材在高职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是尤为重要的。
教材作为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是联系教师和学生、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但当前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材的构建与本科层次教材区别不大, 听力部分所占比例较大,且在形式上应试因素突出,而对学生实际听力理解能力方面的训练明显不足。口语部分针对性不强,多流于形式,授课时可操作性不强,与听力部分的结合度不高,对学生实际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总体上未能根据听力和口语的学科特点合理设计听力和口语部分的教学内容,未能有效实现听说一体,未能有效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因素是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突破口
高职生源构成相对复杂,以高中和三职(中专、技校、中职)毕业生为主,入校分数较低,总体上生源质量不高,且农村生源比例高。 学生自我意识强,外向型性格比例高, 在学习中易显现出以情绪为主导的心理特点,对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积极性高,对内容枯燥的知识较排斥。 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一些农村中学毕业的学生在入校前甚至没有接触过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训练,学的基本是“哑巴英语”,听力差、发音不准、不敢开口是普遍现象。 因为跟不上和不适应,所以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显现出力不从心和害怕的心理状态。 他们在听说环节提高较慢,收获甚少。 时间一长,其学习自觉性也就停滞不前了,听说能力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 另外,由于应试因素的影响, 学生对听说能力的关注已逐渐向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听力题型的得分技巧和方法转移, 这种意识的变化使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听说环节的学习目的走入了误区。
因此, 学生英语听说基础普遍薄弱是听说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听说水平和自身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并借助针对性强的教材来突破听说教学的瓶颈, 所以学生因素应成为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突破口。
三、 学生因素在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材构建中的应用
(一)学生因素是听说教材构建的关键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间的互动过程。 现代课程论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主体性。 就具体课程而言,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进行编制和组合的活动。而教材是联系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体现着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内容,指导着教学的进行[2]。 知识体系合理、内容科学的优质教材有助于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使学习事半功倍。
从现代课程论关于课程和教材的认识中, 可以看出课程设计、教材和学生三因素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三者也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其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课程设计的实施者,亦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学效果的评价者。因此,学生因素在高职大学英语教材构建中非常重要, 而听说教学又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 所以在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材的构建中充分考虑和合理运用学生因素是尤为关键的。
(二)学生因素在构建实效型听说教材中的应用
学生因素是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材构建的关键,要根据学生实际英语听说水平和自身特点这两个主要因素设计构建实效型听说教材, 改变当前陈旧的教材模式和体系,使听说课堂教学更具实操性,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有效同步提高。
1、学生实际英语听说水平应是听说教材构建的出发点和依据
听力较好,但口语不标准;听力和口语都较差是现今高职生入校时英语听说水平的普遍表现, 究其主要原因,是作为听说基础的语音练习被长期忽视了。语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语言技能的基础, 人们通过听和说进行交际,但只有正确的语音才能准确传递信息,有效实现交际。 发音上的错误不仅会引起含义上的误解,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语音因其最易被他人觉察而已成为英语水平评判的重要因素。语音不好, 说话者就会因担心在他人面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而尽量避免在别人面前开口[3]。 久而久之,自然就影响到了听说能力的同步提升。
多数高职生缺乏英语语音、语调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甚至连国际音标都读不准。 语音基础不好,听说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因此,语音训练在英语听说教学的起始阶段是不可或缺的。 在英语听说教材的构建中要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按照“先基础后应用[4]”的教学原则,加入语音训练这个关键模块,先解决学生的语音基础问题,再实现其听力和口语水平的提高。
2、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辅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学理论和原则,合理进行听说教材的构建和设计
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教材构建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按照因材施教原则[5],在教材中增加互动性和实操性强的语音训练模块, 可以提高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参与度,也完全符合其外向型的性格特点。
兴趣教学法对情绪化较强的高职学生非常适合,可以帮助其有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而这在教学实施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设计的新颖度和学生感兴趣的程度。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学习认识理论方面曾提出有意义接受说, 认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他提倡接受学习,强调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 学生同化新知识是通过自己头脑的积极主动的反应才实现的[6]。 那么,有意义的英语听说学习就应根据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和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学生乐于学习,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实效型教材的使用。
语音模块的加入可以使英语听说教材的构建更加合理,而语音练习的题型、题材和难易程度的科学设计会使教材的构建更趋完善。 在语言教学中所推崇的互动式教学是基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上的,所以在构建英语听说教材时,语音训练题材的选择应便于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可选择单词、谚语、绕口令、笑话、广告词、儿童诗歌、歌曲等材料设计语音模块;在难易程度的把握上应遵循可接受原则(量力性原则)[5],分级分阶段进行语音练习的设计;在题型上应按照直观性原则[5],将辨音、填空和听写作为语音练习的基本手段。学生语音的准确性提高了,其听说方面的自信心自然也就增强了。再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5],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材中的听力模块,提升听的质量, 最后用实操性强的材料构建教材中的口语模块,使说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将有助于实现听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有话会说”, 完成有效的语言交际。 这样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材的结构就趋于合理了,构建也更具实效性了。
四、结语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支撑,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学生应是高职大学英语听说教材构建的关键因素。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自身特点, 按照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学理论和原则, 结合英语听说的学科特点,合理构建大学英语听说教材体系,以增强教材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步提高。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乐学玲.英语专业语音教学意义与策略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8(5):110-113.
[4]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王彦才,郭翠菊.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