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2013-08-15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陈 琳

(淮北选煤厂幼儿园 安徽·淮北 23502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学龄前幼儿的思维是先有具体形象思维,再有抽象逻辑思维的前后之分,但是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萌芽、发展,将会让幼儿智力得到最佳的发展。幼儿思维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表现,而逻辑思维在数学领域表现得更加突出。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良好地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为逻辑思维的萌芽提供环境基础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数学逻辑性强,比较抽象,学起来易感到枯燥,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随意性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往往受兴趣的支配。这些都决定了必须要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因为这种环境不能像呈现形状或颜色那样直接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在创设的环境时应具备以下要素:一是预备好且有组织的学习环境,这是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工作程序;二是为幼儿提供自主性学习与学习的机会,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三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以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学习氛围;四是以幼儿为本,提供适合不同发展水平与学习进度的个性化学习环境。

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发现幼儿自出生就对周围环境秩序有着独特的敏感,从表现出最初的数学心智,到识别事物之间的差异,对同类物体的分类,以至生活中种种技术测量,都展现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只要给幼儿准备一个有利于学习数学的环境,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数学。与此同时逻辑思维也在这样的环境下悄然萌发。

二、提供实用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为逻辑思维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觉得数学困难,并不是数学抽象的问题,而是大人提供的方法错误所导致。”她强调“教学方法必须以孩子发展为中心,利用孩子的感觉和动作学习数学,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真正理解数的内涵”。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视,她们要能为幼儿提供实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发现数学,感受数学。

(一)操作法是基本的教学方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数学教学中忽视动作的作用,而始终停留在语言水上,那是一种极大地错误,特别对幼儿来说,摆弄物体的活动,对理解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可见操作对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它不光能促进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还能变幼儿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集合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供可供幼儿实际操作的材料,除了教材配套的学具外,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材料”,比如:利用跷跷板的游戏,感知物体的轻与重;带领幼儿散步时,可以点数园内的数木,抱一抱感受物体的粗细;参观超市不光可以认识货币,还可以感知集合与分类;观察生活物品来学习几何图形等等。此外还可以让幼儿亲自参与操作材料的制作,比如在让幼儿收集各种形状的纸盒,组合拼装成机器人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获取大小、长短、粗细、形状的数学概念,在参与制作中不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还加深了对数学中有关数、形、符号的认识,最主要的是逻辑思维在整个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当一个完整的机器人摆在幼儿面前时,成功的喜悦会加剧他们探索的欲望。

(二)游戏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组织数学教学中,游戏更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利用游戏因素,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逐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数学的严谨性要求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必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树立科学的态度,运用游戏的载体把准确的概念传递出去,让幼儿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内容之间内在联系;二是直观性原则,直观不是直观性原则的目的,而是数学教育的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它需要借助于多种直观手段来实现,在游戏中具体体现为直观的教具、语言、规则和动作;三是启发性原则,启发性的游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幼儿的独立思考,能举一反三,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幼儿发现某种规律性的东西,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予以解决。

(三)比较法帮助了幼儿判断力的提高

通过物体之间的比较找出异同点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由于幼儿此时的思维是低级的、杂乱的,需要通过比较、归纳来梳理,把相似易混的概念分清。比如在学习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幼儿极易搞错,在他们看来这两个图形是差不多的,甚至是完全一样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常用的就是把这两个图形拿出来作比较,通过直尺量四个边或是对折比较的方法发现正方形与长方形的不同,以此能正确判断这两个图形。因此比较的过程就是提高辨别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帮助了幼儿在看似复杂无序的表象中建立共同的秩序,对物体间差异进行了解,从而提高思维的概括性。

三、运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的问题,强化思维的全面运用

幼儿的数学学习最终的目的应该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把握情境及机会,让孩子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当幼儿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必须运用逻辑思维,可以说逻辑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逻辑思维过程。比如,给幼儿10个高矮不同的圆柱体,让幼儿按照从高到矮排序。年龄较小的幼儿可能需要多次的错误尝试后才能摆出正确的顺序,而年龄较大的幼儿就会运用逻辑思维先从10个圆柱体中挑出最高的一个,然后从剩下的9个圆柱体中再找出最高的一个,往后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如果幼儿不会运用逻辑思维,而只会运用动作的不断反复尝试,那么他们就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所以解决数学的问题必须借助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能力在也就在解决问题中也得到了发展。

通过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但应该明确学习数学不仅在于学习表象的数学知识,更应该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将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的建构同步发展,要把这一教育任务,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条例[Z].2001.

[2]儿童之家数学潜能开发课程[M].2008.

[3]玛利亚·蒙台梭利著.吸收性心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