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工作中的焦虑心理及相应对策研究

2013-08-15李海春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护士职业心理

李海春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一、引言

护士是活动在护理服务对象的地域环境以及与他们的关系之中,并与其共存的环境和个体或群体进行着双向和多向的交流。护士的工作对象包括患病的人和健康的人,他们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导致工作压力的产生。有研究表明,护理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

职业压力是职业要求与个体的知觉不平衡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心身压力状态。或是当工作条件未能与人的工作能力、人力资源相匹配时所产生的一种有害的生理与情绪反应。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等;长期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表现为职业倦怠。M aslach将那些长期处于压力影响中的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健康退化现象描述为“心身耗竭综合征”。表现为服务质量退化、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等。职业倦怠是护士职业压力最主要的表现,具体可描述为:心理上的焦虑、抑郁、失落、缺乏自信、对工作不满等;消极行为增多,如冲动、抽烟喝酒、迟到旷工、操作不当、改行甚至自杀等;健康方面的生理和心理疾病等。职业压力不仅会影响到护士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其护理对象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护士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边缘学科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护士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置身于特殊的职业环境,面对的是生理和心理都存在一定问题的人群,面对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护士群体较一般人群有更高的紧张体验,因此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鉴于护士群体心理卫生问题具有对自身及服务对象的双重影响。笔者查阅了中国生物医学文摘光盘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专题全文光盘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光盘数据库,发现近年来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根据不同的调查,护士职业群体中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要高于一般人群,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第一、抑郁。护士群体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5%~38%,通过Zung抑郁自评量表的查,阳性项目较多的有:食欲减退、心悸、能力减退、判断困难、兴趣丧失等。

第二、焦虑。护士中的20%~25%具有焦虑情绪。其中,发疯感、静坐不能、不幸预感、多汗、睡眠障碍等为常见的表现。

第三、其他。其他的心理问题有多疑、强迫、神经质等。

本研究就当前护士存在的焦虑心理,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护士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职业角色方面的压力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在医疗机构里,医生有着做决定的权力,而护士被认为是毫无疑问的执行者,这种现象使得病人产生了一种错觉,医生是至高无上的,是受人尊重的,而护士只是处于从属地位;病人出院后大多只对治疗的具体医生表示感谢,而对护士的工作及贡献承认较少,忽视了护士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媒体对护士正面形象的宣传不足也是影响护士地位难以提高的因素之一。此外,护士工资和福利待遇低,继续深造和晋升机会少,易造成自卑、沮丧等悲观情绪,甚至发生人格障碍。

(二)就业环境方面的压力

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场所,充斥着各种各样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强刺激。比如:①感染的危害。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士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开放性伤口等,存在着被感染的危险。其中针刺伤为主要危害。②化学消毒剂。如甲醛、环氧乙烷、乙醇,含氯消毒剂等对人体均有一定的毒性和影响。③病人的痛苦呻吟、仪器操作等作为长期应激源,导致抑郁发生等等直接影响着护士。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中临床护士严重不足,技术操作多,导致护士工作超负荷,生活无规律,职业的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性,使护士在工作时常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护士“三班”轮替,生物钟长期紊乱,引起睡眠障碍,使人产生心理疲惫感;经常进行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和面临生离死别的场面,尤其是急诊科、ICU、心脑血管病房等特殊科室,抢救任务重多,造成身心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从而影响护士健康。

(三)护士自身原因

多数护士未接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缺乏心理卫生知识,一旦在工作或生活中受到挫折,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平衡和完善,从而造成护患冲突和人际障碍。

护士心理素质:通过调查分析,性格孤僻、内向、多愁善感及神经质的护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部分护士不能适应职业角色,面对来自于职业环境的应激源,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久而久之,出现心理障碍。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消极的认识方式常会导致消极的行为和情绪,护士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与消极的自我评价方式呈高度正相关。有些护士对本职工作不满意,甚至厌恶,认为自己是被管理者,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一种长时期的消极负性情绪,这种情绪进一步引起工作兴趣减退,形成恶性循环。

三、干预措施

(一)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

首先,要改变现状应当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彻底根除由于人手不足导致的工作负担加重,需要帮助护士建立合理有效的压力缓解机制,如组织专门的心理咨询团队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对于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遭受的不公正对待,要给予及时恰当的补偿,引导护士学会自我排解调节,多组织集体活动促进护士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理解,要经常鼓舞护士的士气,如物质或精神奖励,提供个人发展的良好空间等。此外,院方最好能够对护士进行心理学相关内容方面的培训,这不仅有助于加深护士对自身的了解,可以改善护士的心理状态,更能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二)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

首先要确立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我及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其次是调整心理需要,护士应有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再次,应努力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正确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获得心理的自我平衡。

(三)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及合理释放压力

护士应善于学习和积累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经验,对待挫折的心理准备越充分,挫折感越弱,心理承受能力就越强,并且对于不良情绪要合理释放,如果不良情绪较长时间地郁积心理,就会引起机体内环境失调,而在特定场合采取恰当方式,选择适宜的对象,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度,恢复心理平衡。

(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纽带和交流信息的契机,缩短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护患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五)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增强法律意识

医院应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在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的今天,护士应该学习医疗事故防范条例,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在与患者沟通时要充分注意技巧,在与患者做健康宣教时尽量全面,尤其是对于存在着安全隐患的患者,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护理管理部门应该为护士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要尊重和理解护士,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各种需求,减少护理人员非技术性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缺点和错误要态度诚恳,耐心教育和批评,热情帮助和鼓舞,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

综上所述,应做到:

(1)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清洁、卫生、舒适的环境,改进医疗器具,完善防护设施,加强高危科室的管理和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护士增强自身防护意识,掌握各种感染传播途径及意外损伤的应急处理,正确应用防护用品;熟悉各种化学消毒剂的配制、使用方法及个人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营造一个关系融洽、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人际关系氛围,帮助护士建立最佳的心身状态,在日益增多的压力源面前,认识并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缓解工作压力,积极面对现实,面对将来。

(2)合理排班,减轻工作负荷:对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科室加强人员配备,调整工作强度,适当增加夜班护士人数,缩短夜班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及夜班补助,降低轮班护士的身心疲劳;争取后勤系统的支持,把护士从杂务中解脱出来,减轻其工作量。

(3)提供多元发展及继续教育机会: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实行分层培养,提供护士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主动应对医疗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挑战;重视护士需要,采取灵活的人才内向流动方式,充分发挥其才能,减轻心理压力。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外,也应注意培养护士的社会活动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使护士本身能得到更大的工作满足感。

(4)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护士社会地位,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护理下作的重要性,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关心、尊重护士。医院领导对护士工作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并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预测效果

提高护士心理素质,要求护士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较强的事业心、荣誉感。提高个人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修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独立的思维能力,良好的书写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注意培养良好的性格与稳定的情绪,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学会运用放松技巧,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绪,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的护理模式。工作压力会使临床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最终影响临床护士工作质量,削弱团队的力量,因此,医院领导方面要高度重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诊疗水平,尽可能为护士创造学习机会。同时,做好护士的后勤保障,维护护士的合法权,让护士走出亚健康状态,永葆天使的青春活力。

五、减轻护士焦虑情绪的实际意义和建议

(一)为护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为护士的培养、教育、选拔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建立参照体系。当工作中遇到各种应激后,应有针对地引导护士将紧张、恐怖、抑郁的心理情绪表达出来,使心中的烦恼得以宣泄,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建议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意护士的工作压力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设法消除这些影响;应对护士进行定期减压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社会心理、行为、认知、管理等多个方面;护士学校及护理系也应在课程中增加有关减轻工作压力的内容: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组织(如护士心理咨询室,护士专业培训中心,护士娱乐活动中心等);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仪器设备,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和条件,从实际出发,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管理办法

六、未来研究趋势

(一)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职业压力通常被作为个体的主观感受而被加以研究,其研究对象也是以个体为主。但随着对群体研究的重视,对护士的群体研究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之一。对群体的研究,理论上有助于科学地分析社会行为,实践上也可为群体成员提供从其他途径难以获得的物质资料和心理资源。因此,通过对护士的群体研究有助于从群体构成、群体结构以及群体动力等宏观方面为研究护士的职业压力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对职业压力的研究还应引进管理学中对压力管理的研究成果,结合职业生涯管理对护士的职业压力研究作进一步的深化。

(二)中介变量的作用将被加强

以往的研究由于所选被试和测量的工具的差异,出现了许多矛盾结果。如有研究表明,护龄与工作压力、心理健康都不相关;但也有研究表明年龄、护龄、职称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再如,有大量研究证明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护士职业压力有差异,而K irkca ldy等人发现不同科室间护士的职业压力无差异。因此,今后关于护士职业压力研究的重点以及突破口还在于通过对人格特征等中介变量的研究,以弥补目前研究的缺陷。

(三)干预模式的发展将成为重点

目前,关于护士职业压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压力表现和压力源的探讨上,而对干预模式的发展及其应用效果的报道不多。研究职业压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正视并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压力,从而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因此,在已有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未来职业压力的研究领域将重点放在干预模式的探讨及其应用价值的推广方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干预模式不是几项策略的简单组合,而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评估-分析-干预措施-再评估模式”为基础形成一个有机的良性循环,并将护士的压力状态和干预措施及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存入本人的心理档案,以备进一步帮助和研究之用。其次,干预策略将向多样化发展。在内容上,可采用内部的健全人格干预,外部的群体氛围干预并引入员工帮助计划(EAP);在形式上,可采用培训干预和小组治疗等。最后,要特别注重对干预效果的研究,为干预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打好基础。

[1]黄献.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及防护 [J].临床护理,2005,3(13):19.

[2]谢少清.浅谈护患关系的公共关系[J].护理研究,2001,15(4):109-120.

[3]赵体玉.护士职业压力及其对护士身心健康影响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6,8(16):79-81.

[4]W illiam s S,Cooper CL1M easu ring occupational stress:developm en t ofthe pressu re m anagem en t ind icator1 J O ccup H ea lth,1998,3 ( 4 ):300-3211.

[5]Center for d isease con trol and p revent ion1 S trategies for preven ting job Stress1Retrieved Feb ruary,20021171.

[6]武俊杰.国外关于口腔医生职业压力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0):636-6371.

[7]S imm on s BL,Nelson DL1Eustress at w ork:the relat ion sh ip between hope and health in nurses1H ealth C areM anagem ent Review,2001,26(4):7-181.

[8]黄华兰,冼慕慈,覃惠英.肿瘤医院与综合医院护患情感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20(8):3-51.

[9]M icelle RM,H olly S1 Stress and verbal abuse in nursing:do bu rned outnurses eat th eir young?J NursM anagem en t, 2005,13 (3):242 -2481.

[10]张莹.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J].医学文选,2003,55(5).

[11]赵莉.护士心理压力与自我调整的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12(2).

[12]王爱平.护士的心理压力与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6,22(4).

[13]苏娟,蓝荣英.护士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院,2005,5(7).

猜你喜欢

护士职业心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心理感受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