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于生活,源自真情——读蒙卫东、宋先周、罗传锋的散文

2013-08-15阳崇波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卫东游记散文

阳崇波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存在电脑里的这些文字,是南丹县蒙卫东、宋先周、罗传锋三位业余作者的散文。说他们是业余作者,是因为我从他们的文字里知道,他们从事的工作几乎和文学创作无关,但在工作之余他们都喜欢写些文字。这些文字随后在《广西文学》、《红豆》、《广西工运》、《家庭导报》、《河池文学》、《南丹文学》等省市级报刊发表。从案头作文的自娱自乐,到变成铅字与读者分享。这些文章的价值早就超过了作者的期许,也给无数读者带来心灵的愉悦。

一、蒙卫东:植根现实的土壤

读蒙卫东的散文,我有许多感慨。人世浮华,红尘滚滚,时代易变,物是人非。作者置身其中,既是观察者,又是当事人。他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阅读他的文字,我们可以想象传统价值观失落在什么地方,我们能够看到生活中的个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创造自己的精神财富,铸就自己的精神力量的。

蒙卫东的散文语言平淡,精当,看是无关紧要却又十分重要。他写王任光“这个布衣英雄随着一阵劈山开路的隆隆炮声消失在山崖下,像流星消失在天际。他是为了修通弄叶屯的公路而死的。这条从山外通往他故乡的公路,是他带领全村父老乡亲修通的六条屯级路中的最后一条。元月8日,他还要去县城开人民代表大会。他是骨龙村的党支部书记和人大代表。他非常想在开会之前修完这条公路。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父老乡亲的信任。他本一介布衣,从未想当什么英雄。但他舍命为民的作为却使黎民百姓公认他是英雄。可怜这个布衣英雄,这天忙得连中餐都来不及吃。尽管他的中餐只不过是大石山区农家常吃的玉米粥”(《布衣英雄》)。这样的文字,未见血泪,却能使人泪湿衣襟。同样,我们也能看到作者缅怀英雄时的真情和袒露的内心:“这个农村支书扶贫帮困、关爱弱小、修建水柜、改造学校、拉线办电、劈山修路的动人故事,在满屋低低的抽泣声中,一桩桩一件件展现在我们眼前,流进了我们的心底……”“坦率地说,我虽然没有完全迷失在物欲横流的红尘里,但如果我处在他的那个职位上,生活在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我做不到他那样的事,肯定做不到!”蒙卫东就是这样真诚的抒写自己。

《知青岁月二题》、《我从矿山来》、《妹妹的花棉袄》大概可以归属“知青文学”一类。这样的故事容易写,写好却难,尤其是平常人的故事。但蒙卫东在故事的叙述中不经意透露出生活的哲理,却使文章意味绵长。“是的,在人的一生中,让你牵肠挂肚难以忘怀的,不仅是成功和失败,不仅是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更重要的还有青春的经历!哪怕你的青春再苦涩,再悲凉,得到很少而失去的更多,但用青春经历过的岁月,用青春托付过的土地,你就是要刻意忘怀,实际上也不可能忘怀,永远也不会忘怀。”(《记忆苍凉》)“先人编造鬼怪神异之事,我想并不仅仅是源于无知和迷信,也不仅仅是用聪明驾驭愚昧,可能更深的意义在于,要挑起人们向未知前行的胆略和勇气,要鼓励前行的人们不只能想象未来,还要勇于通过尝试去获取真实的结果。哪怕这结果是苦的涩的,也是前行的可贵经历。有了这种经历,人生受益无穷。”(《青年队鬼事》)“天蓝色的底,点缀着朵朵小白花,像一面彰显着美丽人性的大旗,鲜艳醒目飘扬在物欲横流的浊浊红尘中。”(《妹妹的花棉袄》)。与其说这是岁月告诉蒙卫东的,不如说是他历经岁月后的智慧的沉淀。生活哲理不需要激动地口号,不需要尖牙利齿的词语,自然地、淡淡地从字里行间溢出来,就能温柔地击中你的心。

《向往中的城市》、《独恋丹泉》有别于蒙卫东的其他篇章。《向往中的城市》像是城市建设的宣言:“当田野里长出楼房,当山头长成公园,当绿树长成电线杆子,当一个山村长为城市,当乡村纯情少年的心事长出了城市的面孔,我忍不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烧香祈祷,不要忘了青山绿水,不要忘了青石板路,不要忘了儒雅幽静,不要忘了古色古香。”《独恋丹泉》则是关于丹泉酒的历史书,作者写酒亦写人。写父亲的一节有着酒入愁肠的清泠;写对丹泉酒的眷恋,则多酒酣耳热的激情。他还有一篇写人的《烟兄和干权》,笔墨所费不多,但细节处的刻画,一定让读过的读者长久不忘。

我一直认为,只有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才能生机勃发。蒙卫东的作品虽然不多(就我所见),但他的散文创作植根现实的土壤,注定会开出最艳丽的花朵。

二、宋先周:温暖的抒情

宋先周的散文创作以他自己的分类来看就有旅痕足迹、亲情爱情、生命感悟、专栏约稿等等,无论是游记、叙事、言情、明志,他都有涉及,且笔之所致皆能成章,体现出对散文这一文体的驾驭能力和旺盛的创作力。

传统的的游记无非是对旅游地人文、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见闻的记述,间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能附上有关旅游地的历代诗文和史料,则又有文化散文的美誉了。宋先周也写游记,但单从文题上看,我们一定不会认为《凤凰不只是一种鸟》、《哭沙》是和《野性金滩》、《初识庐山》一样记述他旅痕游踪的文字。这体现了他对游记这一体裁的求新求变。宋先周既遵循游记这一体裁的写作传统,比如《凤凰不只是一种鸟》、《初识庐山》;同时又努力赋予她新的变化,在游记中植入充沛的情感。比如《野性金滩》、《哭沙》中,他丰沛的感情大有“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之势:“我渴望投入这野性的金滩怀抱,如果我在这里被拧碎,我也是躺在胸怀博大、宽广的大海里,我的灵魂会和这片海一样充满野性,也将和这海一样明亮、干净……”(《野性金滩》)。“踩在沙子上,我被这些情意绵绵的沙石温柔地包裹着,忘记了烦闷和忧伤,我把杂乱的思绪埋进沙海,轻轻地闭上浑浊双眼,静静享受这片沙漠带给我的宽厚和包容。我轻轻地倒下,躺进沙漠的怀抱,任由那阵轻轻的微风,吹起一层薄薄的黄沙将我覆盖。”(《哭沙》)。情感的河流使文章有了诗的味道。但需要注意的是,缺乏节制的情感有些时候却可能对文章的阅读产生破坏。

上面说的是对宋先周游记的印象。相较游记,我更喜欢他《纪念父亲》、《剪辑母爱》、《永恒的脊梁》、《与爱情有关或者无关》、《爱要怎么说出口》、《生命的硬度》、《叩醒生命》等抒写亲情爱情,感悟人生的文字。这些作品写天高地厚的父母之爱,写刻骨铭心的爱情相思,写低到尘埃的生命之爱。贯穿其中的依旧是作者的真情。写情即写人。他的《纪念父亲》,从对父亲的“怨”写起,“父亲,是我十六年来不愿提起的字眼,因我不愿让他一次次揭起我尘封的伤”。“我是该怨你呢还是该怨你的侄子我的堂哥,也许我该把怨气撒在那夺取你性命的酒上,酒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吧,是它把我的父亲年轻的生命夺走”。接着细数父亲的勤劳,“同样耕作一片土地,有的家庭常常青黄不接,而我们为什么可以三餐饱食?能玩转一地尘土的人,你是多么了不起呀!”慈爱,“为了儿子,你常常甘愿用辣椒就着生盐吞下干涩的饭粒,这都是为了成就儿子一副强健伟岸的身体”。希望,“宁愿卖掉农民赖以生存的耕牛和马匹也要送子女入学的你,已经成为周围乡亲们纷纷效仿的范例”。写自己的愧疚,“我曾经一直以为死亡是遥远的事情。我想你就像不死鸟,永远有丰满的羽翼。在你突然永远离去后,我知道我每年都会重复着这份祭祀的凄凉”。最后写自己对父亲永远的思念,情之所致,几欲使人落泪。《剪辑母爱》是写母亲的。作者似乎是以忏悔之心写就这篇献给母亲的文字。他写自己带给母亲的伤害(我在母亲的眉眼间重生),写因为逃学受到母亲的责罚(印在我屁股上的爱),写母亲的坚强(选择一个人的生活)。细致的笔触,深情的念想,愧疚与爱交融的情感,会合成这篇散文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三、罗传锋:凝视故乡、故土

当下的散文,原生态散文,在场散文、动态散文等概念百出,写作手法上也是花样繁多。但在这样的乱象中,也还是有人没有被迷住眼睛,潜心向经典学习,从生活中寻找人的存在,罗传锋就是这样的写作者。他的文笔质朴无华,文字感性而充盈,行文中有一种忧郁,有一份怅然,却不失落。

罗传锋的目光常常凝视故乡、故土。一颗杨梅、一蔸梨树、一条小河、一张襁褓……都能触发联想,勾起情思,引出故事。对于渐行渐远的故乡、老屋,他都充满着崇敬和喜悦。他用怀念把忧伤变成了欢乐,把疼痛变成了美。他写《梅子红时》,“也不知道多久没有吃上杨梅了,那酸甜之味,也似乎渐行渐远,可采摘梅子的感觉,却已经清晰如昨”。“岁月,让老家那寨子依旧恬静安详,让梅子依旧在插秧的时节里一片紫红;也让在这个时候回到那的我,邀来儿时的同伴,把酒言欢,说的不再是梅子,而是两鬓的华发”。作者写梅子,也是在写一去不返的时光。他写《那梨树》,实则是写老去的人,“这次回家,大伯家门口开阔了许多,那棵最老的梨树,在一个风并不大的夜里,轰然倒下了。我让人家把它全砍成柴火了,大伯说,一根枝条我都不舍得砍的。望着行伍出生的大伯,此时,苍老得如一个孱弱不堪的孩子。老梨树倒下不久,做好夜饭的伯娘说累了躺一下,结果再也没有起来”。作者在对梨树的一次次怀想中,一次次返回故乡。《梦里的蜗居》是写房子的。但不是写为了在城市中享有蜗居的奋斗历程,而是叙述家中房屋的变迁。从最初的茅草屋到大瓦房,从镇上的木楼房到县城父亲单位的房改房。最后落笔到想拥有蜗居却不能得到的无奈。不过这种无奈丝毫没有冲淡回忆的快乐。茅草房顶掏鸟窝、新房上梁接“粑果”的热闹、第一次住楼房的兴奋,但对城市蜗居的无奈,终让作者感到“可知的生命和前途,一下就让生活变的索然无味。于是,渴望老得快一点,早点退休。到时,回乡下老家去,盖间小屋,再承包下寨子中间的池塘,种上莲藕,养上鱼鸭。再自己找块好地,备上口棺材,安养残年,静侯生命之笔在灰色的纸上,划下最后一个句号”。故乡,只有故乡才能安放我们疲惫的躯体和灵魂。在《转动的岁月》、《温暖之城》中我们依旧能感受到相同的情愫。

《我的“马帮”兄弟》更像是一篇小说。我一直认为散文写作上如能借鉴一点小说的技巧,注重细节的构造,读起来会更有味道,更能省去许多累人的、空洞的抒情。这篇散文可以看做是作者的新尝试。

纵观罗传锋的作品,他的写作的目的,似乎是要使无声的叹息和冷却的温暖重新回到心灵,重新呈现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命节奏,在这样的心境中,他表达的是一个“真”字。在这样一个讲求经济和数字化的时代,他以自己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信念变得坚如磐石,难以撼动。并借此温暖着自己,也温暖他人。

四、结语

好的散文,应该有诗的质地。激情与哲理,是诗的基本元素。如果以文章中的情感表现形态来评判,蒙卫东的平和沉实、宋先周的直白外露、罗传锋蕴蓄内敛,各具特点。小说家昆德拉说,“只有散文,才是生活的真实面孔”。但如果散文仅是对生活的简单记录,是不能称为好散文的。她需要写作者的思考,思考才能让心灵和生活面对面的呼吸、对话,才能自然地生发哲理。在这一点上,三位作者都还有可以提升之处。好的散文需要好的语言。散文语言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在这基础上,三位作者还能追求语言的个性,努力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叙述方式,就更能得到读者的喜欢。

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一个写作者,尤其是散文作者,应该存此宏愿,努力使自己的散文有思想、有内涵、有撼动人心的力量。三位作者的散文创作源于生活,源自真情,这样的散文有好的质地,具有成为优秀散文的潜质,相信只要作者坚持,就会源源不断的有佳作出现。

猜你喜欢

卫东游记散文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祝卫东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
Long-term efficacy analysis of minimal incision osteotomy for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