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文言小说集中齐整的四字标题探微
2013-10-10刘雨过
黄 艳,刘雨过
(河池学院 中文系,广西 宜州 546300)
在明代以前,文言小说曾集中出现过以整齐划一的字数来编写标题的,如唐代李肇的《国史补》,共计308则,标题均采用五字格式;唐代范摅的《云溪友议》,共65条,标题均采用三字格式,此种标题格式还见于后蜀何光远的《鉴戒录》(共66则)。文言小说中标题最早均采用四字格式的当属西汉刘向的《列女传》(现存104篇),其后还有唐代的《灯下闲谈》(作者有待考证,共20篇)。可以说,在明代以前文言小说集中采用统一的标题格式的非常少,采用统一的四字标题格式的更是少之又少。
到了明代中后期,文言小说集中均用四字标题的作品数量有明显增加。如嘉靖庚戌进士高岱的《鸿猷录》(著录60事),阮南李熙春于隆庆己巳(1569)年辑录的《道听录》,朱名世辑录的《新刻搜补历代皇明注解标奇风教故事》,成书于万历八年(1580)之后的《古今清谈万选》,万历癸巳年(1593)江西安福刘元卿编著的《贤奕编》(共333则),万历乙未年(1595)婺源人余懋学编纂的《说颐》(共388则),还有成书于万历壬子年(1612)之后的《幽怪诗谈》(现有96则)等等。明代中后期有如此多的文言小说集都以四字格式作为标题的统一形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定不是偶然的,经过笔者探究将促成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文学创作风尚的引导
戏曲中的传奇发展到了明代,体制上渐趋成熟,不仅以“出”作为戏曲情节的段落,还给每出标目。郭英德的《明清传奇史》中指出:“现存最早的分出标目的完整剧本,是嘉靖四十五年丙寅(1566)刻本《荔镜记》,分五十五出每出有整齐的四字目。”①郭先生还指出,传奇的出目大致有一个演变过程,即从明朝前中期参差不齐的字数,至明中后期大多用整齐的四字目。冯梦龙刊刻的《墨憨斋定本传奇》十种也能证实此说不误。除了《双雄记》等少量自创的传奇剧本之外,还包括根据汤显祖、袁于令、李玉等人剧作改编的多种传奇剧本,在《墨憨斋定本传奇》中冯梦龙基本上对每出标题都进行了不用程度的修改,原本是两字的标题,一律改为四字标题,如《风流梦》、《邯郸梦》等。我们惊奇的发现,明中后期传奇中较为固定地使用四字标目与文言小说集中渐多采用齐整的四字标题的时间是完全契合的。这种契合并非纯属巧合。
明代中后期的章回小说在创作时除了使用较为规范的双目七字标题外,也有些作品使用了单目四字标题。如万历年间刊印的朱名世的《牛郎织女传》,4卷57则,单目四字。万历三十二年(1604)刊印的朱星祚《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6卷23则,以四字罗汉名为题分则。冯梦龙的著作中有一卷《夹竹桃》,全名《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为拟小曲之作,共121首,每首均用四字标题。明代中后期的有些章回小说与山歌也自觉地使用起齐整的四字标题。多种文学体裁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以四字为标题,又都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这个时间阶段,这其中的关联性更不能用巧合一词来解释。
明代中后期的文学创作非常繁荣,而文学创作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必然会对外在的艺术形式产生更强烈和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一些敏感的创作者率先感受到了这种无形的源自文学创作本身的呼唤,开始尝试通过统一作品中标题形式的方式来完善作品的外在艺术形式,而他们的尝试颇为成功、颇被认可,渐渐地在文学创作领域萌发了一种新风尚,在这种新风尚的指引下,更多的创作者积极加入到在作品内采用齐整的四字标题的行列中。这种推测是完全能够成立的,以前也有采用齐整的标题形式的作品零星出现,但同时期内并没有一批此种形式的作品应运而生,这说明采用齐整的标题形式的做法只限于个别人,文学创作本身并没有对外在艺术形式产生迫切的需求,因而不具备推广开来的大气候。而到了明代中后期,在作品内采用齐整的四字标题的创作风尚最终在前期作品的影响力与作品艺术形式亟待完善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被催熟,若不是有着这样一种文学创作风尚的引导,根本就很难解释在文言小说集、传奇、章回小说以及山歌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使用到齐整的四字标题。
二、汉语使用者对于“四字格”的偏爱
为什么那些创作者在统一标题形式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四字格”,而没有选择此前也曾出现过的“三字格”或“五字格”等其它形式呢?这点可能要源于汉语使用者历来对于“四字格”的偏爱。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言。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品评诗文和人物也多用四个字(或八个字)的评语。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②最早使用统一的标题形式的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以及现存最早的分出标目的完整的明代传奇剧本《荔镜记》,每则或每出的标题都是“四字格”形式,恐怕也与创作者对于“四字格”的偏爱有关。其实,在这种偏爱情结的背后还包涵着创作者们多层面深层次的理性的考虑。
汉语使用者偏爱“四字格”,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第一,从外在形式上看,“四字格”匀称平稳,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尤其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第二,从表意层面上看,“四字格”结构的灵活性非常强,几乎能表现联合、主谓、偏正、述宾、述补等各种结构关系,能在简明的形式下表达较为丰富的内涵。第三,从音律角度来看,“四字格”音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使“四字格”在汉语使用者群体中备受喜爱。其实不仅是用词用语喜欢使用“四字格”,在标题形式上唐宋至明代以来的许多著名的笔记小说也更青睐于使用“四字格”。这是笔者在统计完《容斋随笔》等笔记小说中的各种字数的标题所占的百分比而得出的结论,详见表1。由于版本的不同,同一文本的标题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探讨标题问题时,本人以《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权威丛书收录的文本样式为依据。
表1
此前的文言小说集的创作者已经表现出对四字标题的偏爱,在使用与驾驭四字标题方面也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因而到明代中后期多部文言小说集中每篇作品均立四字标题的做法并不是那么突兀,也不是仓促之间完成的。从较多使用到全部使用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始终受着国人偏爱“四字格”这一心理的影响,只是明代中后期文言小说集的创作者为了达成通过使用统一标题形式来完善艺术形式的目的,正好将这种偏爱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受到之前作品的标题形式的影响
除了受到文学创作风尚的引导和汉语使用者历来对“四字格”的偏爱外,明代中后期有些采用四字标题的文言小说集还直接受到了之前作品的标题形式的影响。
在明代,文言小说集的创作与编纂活动显得十分活跃。有不少作者在编写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前人取得的创作成果。除了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审美追求等内在层面向前人学习外,明代中后期的部分作者还参考了之前作品的标题形式。《幽怪诗谈》和《说颐》二书便是如此。
向志柱在《<湖海奇闻>、<古今清谈万选>、<稗家粹编>、<幽怪诗谭>四种考述》一文中指出:“《幽怪诗谭》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古今清谈万选》的影响。《古今清谈万选》68篇中,就有43篇被选择,比例高达63%。但是没有一篇完全相同……”。③除了题材内容相似外,《幽怪诗谭》同《古今清谈万选》的标题形式也保持了一致。虽然在刻意避开标题的雷同,《幽怪诗谭》的编者花费心思更换了从《古今清谈万选》中选录改编的每篇作品的标题名称,但还是将其统一的四字标题的形式承袭了过来,96则故事的标题也都是“四字格”形式。
那《古今清谈万选》中齐整的四字标题形式有没有受之前哪部作品的直接影响呢?这个问题目前尚无法解答。任明菊和任明华两位学者已经找到了此书中选录作品的主要来源,即《鸳渚志余雪窗谈异》和《太平广记》,原本参差不齐的标题被《古今清谈万选》的编者全部更改而置换成了齐整的四字标题④。而向志柱通过研究认为:“《古今清谈万选》与《稗家粹编》同者21篇,标题普遍接近、内容和文字相同,应该出自同一祖本”。《稗家粹编》的标题格式不一,多为祖本中的原题,而《古今清谈万选》的标题经过作者用心的改善后成整饬的四字标题。存在共同祖本的观点似乎更为可信。比较《古今清谈万选》与《稗家粹编》中那21篇相同篇目的标题后发现,《稗家粹编》有12篇使用了四字标题,这说明在两部文言小说集共同的祖本中使用的标题也应该主要是四字格式。那么《古今清谈万选》统一的四字标题形式就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此前作品的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不像它影响《幽怪诗谭》那样明显。
再来看看余懋学的《说颐》。《说颐》自序中余懋学交代了书中材料的主要来源是取自以前的“书史”,可是每条材料的出处都没有明白交代,《四库全书总目》指斥其“引事不标出典”①《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八。。笔者曾经对这些材料的出处进行过较为细致地检索并做了一些数据统计,发现余懋学主要是从《馀冬序录》等书中摘录材料。按所摘录的材料在《说颐》整部书中所占的比例,笔者在此例举出所占比重最多的十二部作品,详见表2。
表2
《世说新语》、《邵氏闻见(前后)录》、《诗话总龟》、《馀冬序录》、《西湖游览志余》、《焦氏类林》等书分卷记事,卷内每事不另立标题。而余下的《云仙杂记》、《开元天宝遗事》、《野客丛书》、《鹤林玉露》、《容斋随笔》、《典故夜话》、《太史升庵文集》、《焦氏笔乘》等书卷内每事都各有小标题,且根据表2统计,四字标题在这些标题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余懋学阅读这些书并从中摘录材料的时候自然也会留意其中的标题,《说颐》每则采用四字标题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些作品的标题的启发与引导。
《说颐》内含388则,基本上每则都征引古事相类或相反者二条,这种编写形式在明代的《馀冬序录》、《焦氏笔乘》、《太史升庵文集》三书中也存在,只是远没有更早的宋代的《容斋随笔》和《野客丛书》二书中表现的那样明显。事例辑录有二,自然每则标题也得涵盖两个话题,这个订立标题的工作在《容斋随笔》等相同编写形式的书中已经做得比较完善了,所以余懋学在摘录这些原书材料的时候,也将相应的标题照搬进自己编纂的《说颐》中,而对于《说颐》中那些从同一书中不同处或不同书中分别摘录二条古事的作品,其标题则由余懋学加工完成,或截取拼接,或糅合浓缩。详见表3。
表3
所以,《幽怪诗谈》是仿照《古今清谈万选》使用了四字标题的标题形式,而《说颐》则更进一步地在具体的标题名称的订立上参照了《容斋随笔》和《野客丛书》等此前作品中相应的标题。
四、结语
在文学创作风尚的引导、汉语使用者对于“四字格”的偏爱以及受到之前作品的标题形式的影响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明代中后期,文言小说集中产生了一批均用四字标题的作品,虽然这些作品的文学地位不够显著,但却体现出一部分文言小说在艺术形式方面所做的阶段性尝试;虽然最终没有产生深远强大的影响力,但仍然值得我们去关注,以便进一步去细致探索文言小说的发展轨迹。
[1]郭英德.明清传奇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吕叔湘.吕叔湘全集(第2卷 汉语语法论文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3]向志柱.<湖海奇闻>、<古今清谈万选>、<稗家粹编>、<幽怪诗谭>四种考述[J].明清小说研究,2010,(2).
[4]任明菊,任明华.<古今清谈万选>的编者、来源、改动及价值[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