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现代休闲体育文化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3-08-15陈福刁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赛会潮汕民众

陈福刁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潮州 521041)

休闲体育文化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里,通过从事具有运动性质且能愉悦身心的活动,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1].休闲体育文化是基于休闲体育的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休闲生活方式,是随着人们对当代体育文化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体育文化概念.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用于冰释疲劳、恢复精力、舒缓情绪、消除郁闷、释放能量、减轻思想压力和增长见识、开阔思想境界的部分,都属于休闲体育文化范围[2].为较全面了解潮汕现代休闲体育文化的现状,课题组通过对休闲体育的需求和行为,休闲体育的活动项目选择,休闲体育的供给与组织,休闲体育的社会、经济作用以及潮汕特色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参与活动情况调查五方面来分析潮汕现代休闲体育文化.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潮汕四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情况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潮汕休闲体育文化现状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休闲体育文化的需求和行为

休闲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美国学者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断言“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休闲的关键在于个人对休闲的体验是否获得自由、摆脱束缚、发展自我.体育活动是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休闲体育既没有竞技体育激烈的对抗,又可以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不必肩负成败胜负的责任,无论在精神上还是体能上都不会有任何压力.休闲体育具有增进健康的积极性、适应人群的广泛性、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在本次潮汕休闲体育文化调查中,共有824人接受调查.对于调查因子“您生活中需要休闲体育活动吗”的调查选择中,有485人选择生活中需要休闲体育活动,占调查对象的59%;有280人选择随意参与,占调查对象的34%;有59人选择不需要,占调查对象的7%.从本因子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份潮汕民众对休闲体育活动有实际的生活需求.对于调查因子“您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情况”的调查选择中,有132人选择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497人选择有空闲就参与,有180人选择很少参与活动,有14人选择从来没有.从本因子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份潮汕民众都有践行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的生活行为,但却缺乏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跟潮汕人喜欢喝工夫茶的生活方式和手工作业的工作方式有关.

2.2 对休闲体育的活动项目选择

本次调查将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分成球类,走、跑、跳、爬类,水上运动类,技术运动类,功法类,器械运动类,消遣、智力类,民俗、表演类共八大类近百个调查因子对潮汕民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2.1 参与球类活动情况

在球类活动情况调查中,项目参与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分别是羽毛球445人、篮球443人、乒乓球325人、足球199人、台球171人、排球145人、毽球112人、网球49人、实心球47人、保龄球18人、门球15人、高尔夫球12人、地掷球5人.由调查结果可看出,群众体育推广得比较好的篮球活动和两人对抗类的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较受潮汕民众喜欢,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多;参与门球、地掷球、保龄球和高尔夫球活动的人较少,可能由于门球和地掷球的运动量太小及其受场地限制没有普遍推广所致;而保龄球和高尔夫球活动的人数少可能是由于这两种活动都是以休闲型、学习型为主,同时受运动费用和运动场馆等经济和文化条件限制,无法让大众接受;而足球、台球、排球、毽球和网球等娱乐健身型的球类运动项目在调查对象中也有一定的受众.

2.2.2 参与走、跑、跳、爬类活动情况

在走、跑、跳、爬类活动情况调查中,项目参与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分别是散步414人、跑步314人、慢跑286人、跳绳172人、登山131人、登楼梯92人、快走75人、攀岩16人、放风筝14人、越野12人、蹦床11人、郊游11人.在本因子的活动项目选择中,大部分潮汕民众选择运动量比较小、可以自由控制且不受场地器材影响、不用花钱的散步、跑步和慢跑等项目做为休闲体育活动内容,而有一定危险性和刺激性,且项目活动需要一定经济花费的攀岩、越野和蹦床等活动项目比较少人参加,需要花去较多时间的登山、放风筝和郊游等郊外沐足的休闲体育活动也不多人参加.这一调查结果可能跟潮汕人的勤俭、安逸和重实际等生活方式有关.

2.2.3 参与水上运动类活动情况

在水上运动类活动情况调查中,项目参与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分别是游泳333人、龙舟177人、潜水45、漂流19人、滑翔11人、帆船3人、跳水3人、冲浪3人、赛艇1人.潮汕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角,广东省的最东端,面对滔滔大海,南海和台湾海峡在这里交接.界内有韩江、榕江、连江、龙江和黄冈河五大江河,境内溪流交错,水网密布[5]4-5,是居民的天然游泳场所.所以,大部分潮汕民众喜欢以游泳做为休闲体育活动项目.赛龙舟活动在潮汕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赛龙舟活动既是一种民俗,又是一项体育活动,新的时代也赋予了它更多的人文精神:拼搏、进取、冲向胜利.数千年的中国龙文化,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有深厚的积淀.数不清的民俗与龙有关,如元宵节的舞龙灯、游龙、烧龙和端午节的赛龙舟等,尤以赛龙舟活动较为普遍,影响较为深广.1984年国家体委把龙舟活动列为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因而赛龙夺锦成为潮汕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和体育盛举,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具有水中冒险活动性质的潜水和漂流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在潮汕地区也有一定的受众.至于具有水上运动竞赛性质类的滑翔、帆船、跳水、冲浪和赛艇活动项目,较少潮汕人将之做为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参与活动,这可能由于参与这些活动需要有较高的运动技术能力和器材资金投资有关.

2.2.4 参与技术运动类活动情况

盐城地处江淮平原,黄海之滨,是我国独一没有山的城市,最高海拔仅7米。这里虽无一览众山小的巍峨之貌,却有着百合交集的壮丽美景,极具江南水乡的气质。今年5月,中华龙舟大赛首次携手盐城,不仅在这里增添了文化的灵秀,竞渡的激情,也促进着盐城的生态文明建设。

在技术运动类活动情况调查中,项目参与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分别是做操255人、太极推手118人、街舞88人、武术86人、健美操69人、跆拳道63人、有氧健身操57人、散打48人、民间舞25人、体育舞蹈17人.新中国成立后,为全面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国家以行政行为,在学校、工厂、矿区等集体单位推广广播操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后的深入,一些西方动感娱乐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如健美操、有氧健身操、体育舞蹈、街舞等,在潮汕地区也快速得到推广,已有一定的受众.作为民族传统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的太极推手和武术运动,因其含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健身康体的实用价值,也很受潮汕民众的青睐与参与.由韩国传入中国的跆拳道休闲体育运动,因其新潮而简单易入门的传播推广运作模式,很快就受到潮汕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一族的喜爱.

2.2.5 参与功法类活动情况

在功法类活动情况调查中,项目参与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分别是太极拳214人、瑜伽67人、气功47人、坐禅22人.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太极拳活动,因其运动形式轻柔缓慢,在其运动的同时能有效结合传统的导引养生功法进行休闲健身养生锻炼,参与其运动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有明显的锻炼功效.但因其文化意蕴和功法要求深奥,运动风格和演练水平受制于个体的练拳体悟和技术水平,故有“太极十年不出门”的练拳警语,其参与受众也多是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中老年人.瑜伽起源于印度,但其锻炼时的冥想和意念导引练习方式跟中国的气功练习有很多共通之处,参与这两项休闲功法活动能提高人体的心理健康、激发人体潜能的功效.坐禅是佛家修心的修持方式.潮汕有不少年代久远的佛教寺院.规模比较大的,有潮州的开元寺、潮阳的灵山寺和揭阳的双峰寺[5]123.自唐朝至今,佛文化在潮汕地区甚为盛行,所以也有一些民众喜欢以坐禅修心的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休闲时间.以上功法类休闲体育活动项目都是以静为主的东方传统健身方式,注重“天人合一,效法自然”传统休闲健身观念.由于东方大河流域的民族,世代生息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早已习惯了和谐、宁静、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其休闲活动素以个人修身养性为主[6],讲究天人合一、主客混融,注重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对自然产生了无尽的依恋和欣赏.

2.2.6 参与器械运动类活动情况

在器械运动类活动情况调查中,项目参与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分别是骑自行车421人、器械健身97人、轮滑71人、滑冰56人、滑草7人.21世纪的今天,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方式的现代化,潮汕地区各家都有闲置的自行车.随着工业现代化和潮人的精明、务实性格,骑自行车休闲既不花费金钱又能休闲娱乐和健身,所以成了潮汕民众休闲体育活动的首选项目.部分中青年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追求健美塑型,所以也热衷器械健身活动.轮滑运动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休闲体育活动.该活动能较全面地发展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能够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各关节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果断的判断能力和集体主义的道德风尚,而且还能使人受到音乐和美的熏陶[7].所以潮汕部分青少年喜欢轮滑作为自身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滑冰和滑草活动项目需要专门的活动场地和器材,活动成本较高,所以参与人群较少.

2.2.7 参与消遣、智力类活动情况

在消遣、智力类活动情况调查中,项目参与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分别是纸牌329人、麻将311人、钓鱼264人、棋类181人、观看电视体育频道176人、实况电脑体育游戏166人、飞标43人、体育旅游42人.在消遣、智力类活动中,大部分潮汕民众喜欢具有获胜刺激因素或奖励机制的纸牌、麻将和棋类等休闲娱乐活动,而钓鱼和观看电视体育频道等个体消遣类休闲体育活动也有不少的受众.以麻将和网络游戏(包括实况电脑体育游戏)为例,这二者是目前中国参与人数最多,涉及生活层面最广的两项休闲活动,前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国粹”,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热衷交际、崇尚计谋的文化特点,后者是新兴起的、随着网络技术而在“地球村”中广泛开展的一项休闲活动,代表着科学和新技术.这一老一新两种休闲活动,既有相同点,即休闲性、娱乐性、赌博性,也有不同点,即代表不同的思维模式、文化观念等.麻将在家庭聚会环境下,可以是一种“俗闲”,即亲友之间闲谈娱乐的手段;麻将也可以是一种“恶闲”,很多人沉迷于麻将馆,倾家荡产而无法自拔.网络游戏(包括实况电脑体育游戏)也同样如此,它可以轻松愉快、益智开怀,也可以让青少年沉迷网络,浪费青春、耽误学业[8].为此,加强社会环境和生活世界的制度建设,严格禁止“恶闲”,积极引导“俗闲”,已成为当今政府法规部门必需完善的一项法规建设.

2.2.8 参与民俗、表演类活动情况

在民俗、表演类活动情况调查中,项目参与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分别是营老爷261人、舞狮220人、舞龙153人、潮州大锣鼓139人、拉二胡115人、茂英歌109人、吹箫76人、扛标旗62人、古筝27人、动物舞21人、琵琶21人、扮土戏20人、彩景19人.潮汕地区的民俗、表演类休闲体育活动内容一般都体现在潮汕民俗游神赛会活动中.游神赛会活动是潮汕神文化活动中最有特色的展演仪式,也是潮汕地区保留至今的较完整的民间节庆休闲体育活动,更是潮汕地区极为典型的传统和谐文化的传承活动.“营老爷”是潮汕民俗游神赛会活动的主题内容.潮汕地区游神赛会(营“老爷”)活动,要组成庞大的“老爷”出巡的仪仗队伍,除营本区域供奉的“老爷”神像外,一般还有标旗、彩景、扮土戏、舞狮、舞龙、英歌舞、动物舞、大锣鼓、潮乐队等部分.潮人营“老爷”活动时,仪仗队的内容较之威严的“老爷”更为精彩吸引人,所以现代又称“营标”、“营大锣鼓”.这些形式在新时期的喜庆活动中仍然保留下来,成为当地喜庆活动的一个民俗景观.潮汕各乡、各区的经济实力各有差异.部分经济基础较差的乡村或社区,由于缺乏承办和培训营老爷展演过程中的各项活动项目的经费,所以只能依据本区域的经济实力,对游神赛会的展演活动项目进行有选择地取舍,在保留营老爷神像活动之外,大部分区域都选择有标旗和大锣鼓展演.经济基础较好的潮汕乡村社区,除营老爷、标旗和大锣鼓之外,舞狮、舞龙、英歌舞、扮土戏、彩景、各种地方特色的动物舞和潮乐队等游行赛会展演活动项目越多越热闹越能展现本区域的经济实力和气派.

2.3 对休闲体育的供给与组织

休闲时间增多为休闲体育提供了发展平台,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休闲体育发展的瓶颈,体育场馆普及程度是制约休闲体育发展的因素[9].在调查因子“您是否有空闲的时间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调查中,选择有的343人;需要挤时间的163人;很少有的284人;没有的35人.在调查因子“您每次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的调查中,选择0.5小时以内的241人,0.5~1小时的328人,1~2小时的217人,2小时以上的39人.在调查因子“您每周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次数”的调查中,选择1次178人;2~3次381人;4次90人;5次以上104人.调查结果说明随着工业现代化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部份潮汕民众已有空闲时间来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大部份潮汕民众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控制在0.5~2小时之间,每周的活动次数控制在2~3次.从以上三因子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潮汕民众已具有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认识,给现代休闲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在调查因子“您是否有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用的休闲资金”的调查中,选择有的196人,没有的625人;在调查因子“您每年用于休闲体育活动的开支”的调查中,选择200元以下619人,200~500元129人,500~1 000元41人,1 000~2 000元16人,2 000元以上20人.从以上两项调查因子的选择中可以看出,大部份潮汕人用于休闲体育活动的资金还是比较贫乏的,这说明潮汕民众的经济收入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潮汕人喜欢工夫茶生活休闲文化的制约有关.潮汕人传统上重视“吃”的文化享受,潮汕工夫茶遍及每户人家及街道、商铺,潮汕的“小吃”品种繁多,潮州菜也十分精细美味,所以有“吃在潮州”之说.在调查因子“您周围(步行半小时以内)是否有供给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用的场所”的调查中,选择有的358人,没有的466人.在调查因子“您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场所”的调查中,选择到各运动俱乐部或健身室等收费场所71人,到公园、健身广场或活动室等免费场所751人.从以上两项因子的选择中可以看出,潮汕地区的乡村和社区提供给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用的场馆是很不足的,而潮汕民众在对待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的供给态度也跟人们在对待生活的勤俭节约一样,尽量选择不花钱的行为方式.

休闲体育没有机构的严密组织和巨大投入,没有以输赢论英雄的压力;没有“三从一大”的高强度训练;没有体能的过度挖掘和伤病的缠绕;没有权利、地位、金钱的驱使和诱惑;没有对天赋、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休闲体育在闲暇时间里自由进行,运动服从个性,个性凭自己的条件和感觉,随时随地进行调整;休闲更注重精神的愉悦,体会精神的净化和升华;休闲体育自由结伴,融入集体和谐关系,增进友谊[4].正是休闲体育的这种集群众性与个体性、娱乐性与专一性、普及性与提高性于一体,才使得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当代体育的主流与时尚.在休闲体育组织的两个问题因子中,在调查因子“您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方式”的选择中,选择独自一人活动144人;与家人一起活动150人;自由结伴活动505人;参加有组织的群体活动66人.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潮汕民众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大体上以自由结伴活动为主,而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休闲体育文化活动以及参加集体组织的群体体育文化活动已成为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趋势.休闲体育的“阶层消费”时代悄然到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政府和业界应依市场趋势及时调整休闲体育开发战略,在规划开发阶段,就应该朝着更具个性化、更成熟和理性的方向发展,做到“阶层化供给”,合理搭配休闲体育服务的供应结构[10].对调查因子“贵地是否成立有某些体育项目协会(或队)”的选择中,选择有的112人;没有的710人.通过本因子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潮汕地区政府对本地区的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力度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地区休闲体育产业业界也缺乏以休闲体育营销的手段针对不同阶层的活动群体进行“准确制导式”营销,以确保区域休闲体育文化活动走向良性的社会发展轨道.

2.4 休闲体育的社会、经济作用

现代社会竞争使劳动者越来越感受到社会的巨大压力.在生存竞争中,高度紧张使得劳动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疾病增加.尤其在心理方面,人们不能在劳动中充分体会快乐,造成心理失衡,休闲体育可以使身心和谐统一.通过身体活动增进健康、调节人的心理是休闲体育的价值所在.由愉悦的心情促进人的身体活动也是休闲体育的重要内容[11].在调查因子“您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目的与动机”的调查选择中,项目选择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是增进健康477人,休闲娱乐223人,提高艺术、生活情趣185人,提高体育运动技能174人,修身养性143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增进健康是潮汕民众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另外,在休闲体育活动中没有竞技体育激烈的对抗性,且可以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不必肩负成败胜负的责任,无论在精神上还是体能上都不存在任何压力.人们可以在闲暇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活动的项目、方式、时间,依据自己的意志和想法,自由自主、轻松愉快地从事身体活动或观赏休闲体育活动,从而忘却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烦恼、痛苦,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解放、自由和快乐感.所以休闲娱乐也成为潮汕民众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自我实现的欲望在现代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12].通过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来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和艺术生活情趣,修养心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活动者的整体素质,推动其自我实现目标的实现.

休闲体育不仅是休闲娱乐、健身的载体,也是消除孤独寂寞、拓展交际、增进情感交流及交友的润滑剂.人们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可以结识许多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丰富精神生活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无论在学校、商界、家庭、单位同事之间,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可以说休闲体育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桥梁[11].在调查因子“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效果”的调查选择中,项目选择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序是提高社会活动能力428人,提高交际能力325人,增进健康105人,发展事业69人,其他18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份潮汕民众通过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与交际能力.还有部分民众通过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而达到发展自身事业的经济效果.

休闲体育不仅具有增进身心健康、休闲娱乐以及完善终身教育等社会功能的需要,其价值还表现在它的经济学意义上,它给社会带来的经济产出,远远大于社会对它的经济投人.在发达国家,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达到了以前难以想象的高度.随着现代社会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据发达国家预测,休闲、娱乐、旅游产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专门提供休闲的第三产业在21世纪的前15年将主导劳务市场.有关资料表明,美国的休闲消费已达到2 8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其就业人口占全部劳动力的1/4.2000年,我国的GDP总量是89 403亿人民币,人均7 078元人民币,达到了860美元,实现了小平同志设想的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初步进入了小康社会[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消费观念的变化、国民体育意识增强、体育消费逐年增加,人们已经具有享受休闲体育消费和服务的经济能力,发展休闲体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开发体育休闲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如健身服务、观赏服务、休闲场地、器材服务、体育旅游等都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休闲体育产品与服务,以满足潮汕民众花钱买休闲的愿望.

2.5 潮汕特色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参与活动情况

游神赛会活动是潮汕地区保留至今的较完整的民间节庆休闲体育活动,也是潮人神文化活动中最有特色的仪式展演活动,更是潮汕地区极为典型的传统和谐文化的传承活动.在调查因子“贵地每年是否举行游神赛会活动”的调查选择中,选择有的561人,没有的232人.从本因子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潮汕大部份地区每年都有举行游神赛会的特色节庆休闲体育活动.在调查因子“贵地的游神赛会游行活动中有那些休闲体育项目内容”的调查选择中,选择营“老爷”神像506人,营大锣鼓307人,营标旗228人,营彩景93人,挑花篮192人,茂虎狮211人,茂英歌91人,其他86人.潮人的游神赛会(俗称营“老爷”)活动,要组成庞大的“老爷”出巡的仪仗队伍,除营“老爷”神像外,一般有标旗、彩景、舞狮、舞龙、英歌舞、动物舞、大锣鼓、潮乐队等部分.这些形式在新时期的喜庆活动中仍然保留下来,成为当地喜庆活动的一个民俗景观.

潮汕人祀神,自古就有,并且传承至今.潮汕地区有各地共祀的土地、城隍、魁星、关帝、天后之类的神明,还有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的神明[14],形成潮汕人多神崇拜的信仰风俗.在调查因子“贵地每年举行游神赛会活动的具体时间”的调查选择中,选择春节248人,元宵节269人,“老爷”生日259人.从调查因子的选择结果可以看出,潮汕大部份地区至今仍保留着祖国古代中原民风民俗的民间节庆休闲体育游神赛会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进行,故有潮谚“营神正、二月”之说.在调查因子“贵地每年举行游神赛会的次数”的调查选择中,选择1次318人,2次195人,3次59人,4次以上45人.由于潮汕部分乡村或社区也有在“老爷”的生日庆典上进行游神赛会活动,而潮汕地区的乡村或社区供祀的“老爷”有多位,所以造成部分地区在每年中有不止一次的游神赛会活动.潮人通过游神赛会活动表达了与神明共欢娱的精神需求,并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能在神明的庇佑下逢凶化吉,度厄、驱邪和祈福、招财的心理活动目的.

王铭铭的研究[15]认为:仪式展演作为一种社区中存在的历史形式,在现时代具有社会功能,在仪式层面上应“探讨其仪式过程所表现的社区性、人际关系、政治意识形态.”刘志伟的研究[16]也指出:“信仰与仪式不但反映了社会的象征意义,更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创造新的意义,神明信仰的形成和仪式行为,也是改变社会文化网络的历史过程的动力.”在调查因子“在游神赛会活动中,您的角色是”的调查选择中,选择组织者20人;参与者137人;观看者429人;不参与,不观看38人.在调查因子“您认为观看或参与游神赛会活动能带给您”的调查选择中,选择欢娱285人,强化乡情和亲人感情207人,和睦乡临155人,寄托希望149人.从以上两因子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份潮汕民众都很热情参加到节庆休闲体育活动游神赛会的展演仪式中,把参与游神赛会展演仪式活动当做个体的休闲娱乐活动,并能从中寻找到强化乡情和亲人感情以及和睦乡临的家庭和社区和谐关系情感.在调查因子“贵地每年举行游神赛会活动的经费来源”的调查选择中,选择村/居民题款523人,企业老板捐款125人,驻地政府出资57人,华侨捐资57人.从本调查因子的选择结果可以看出,潮人游神赛会的活动经费大部份来源于村居民的自愿题款.在潮汕地区,多神崇拜的信仰风俗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生命力,反映了潮汕民众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需求.游神赛会作为潮汕民众多神崇拜信仰风俗的展演仪式,表现的是一种时间性的节庆活动,能调动不同社区的民众来参与活动,也能调动他们之间形成某种“竞赛关系”,能达到加强对村落的控制与整合、丰富村落文化生活、增强村落内部凝聚力,展示村落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影响力等社会、文化和体育功能.

3 结论

3.1 结论

潮汕民众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项目覆盖走、跑、跳、爬类,水上运动类,技术运动类,功法类,器械运动类,消遣、智力类,民俗、表演类等八大类近百个调查因子;大部份潮汕民众对休闲体育活动有实际的生活需求,也有践行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的生活行为;潮汕的游神赛会活动深受民众的喜欢,参与者甚众.但因受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活方式的影响,潮汕民众用于休闲体育活动的资金比较贫乏的,活动场馆相对不足,同时也缺乏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潮汕地区政府对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力度还存在不足;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界缺乏以休闲体育营销的手段针对不同阶层的活动群体进行“准确制导式”营销.

3.2 建议

潮汕地区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出台相应的休闲体育文化活动政策,鼓励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引导居民参与积极的休闲体育文化活动;学校、公园以及工厂矿区的体育活动场地在每天固定时间免费向社区民众开放,以满足民众对体育活动场馆的需求;地区政府要引导民众将游神赛会活动中的特色民俗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形成协会机制的社会化管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界也要以休闲体育营销的手段针对不同阶层的活动群体进行“准确制导式”营销,以确保区域休闲体育文化活动走向良性的社会发展轨道.

[1]倪依克.休闲体育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5.

[2]赵静,翟秀珍,刘素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休闲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建设[J].体育与科学,2006,27(4):30-34.

[3]柏慧敏.社会阶层差异中的休闲体育文化模式[J].体育科研,2009,30(2):30-32.

[4]汪玲玲.论休闲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6,27(1):70-71.

[5]黄挺.潮汕文化源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6.

[6]郝冰花.浅论中外传统休闲体育文化的差异[J].中国科技信息,2007(8):193-195.

[7]朱征宇.运动休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62-63.

[8]黄雪敏.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教育探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4(10):18-20.

[9]佟强.社会发展与全民休闲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6(2):49-51.

[10]胡春旺,郭文革.我国城市休闲体育市场的消费阶层分析及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27):1461-1463.

[11]夏荷莲,郭华恬.论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4(6):48-49.

[12]王保军.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J].成人教育,2009,1(264):67-68.

[13]李仁熙.我国小康社会中休闲体育产业的作用与发展背景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9(552):216.

[14]陈泽泓.潮汕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99.

[15]王铭铭.王铭铭学术自选集——非我与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289.

[16]刘志伟.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J].历史研究,2003(1):59.

猜你喜欢

赛会潮汕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赛会制视角下中超联赛不同水平球队位置球员跑动表现分析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鸟的赛会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