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发展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思路及对策研究
2013-08-15姜珲
姜 珲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经济学经管教研部,山东 济南 25000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当前,济南市正处于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科学选择适合济南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现新的突破,对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济南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意义
结合济南市“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发展思路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济南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济南市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转型升级迈出重大步伐,但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只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形成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济南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人口数量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巨大压力。因此,要完成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济南市经济增长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而使全体人民能够通过经济社会持续协调的发展,不断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呈现出愈来愈激烈的竞争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为了夺取这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纷纷抓住当前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的时机,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统筹安排,科学预测和确定全球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选准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先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力争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大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15%左右,已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高效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
综合来看,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有了一定规模基础和优势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不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看,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企业与科研院所脱节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使得大量科研成果无法及时有效转化为生产力,专利实施率很低;从政府管理体制看,由于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必要和有效的协调与分工合作机制,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甚至相互抵触。在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相关体制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节能环保产业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现行相关部门分割、各自为战的行政管理体制无法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要求,创新药物的市场准入和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卫星应用的军民结合机制不健全等等。目前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成果转移机制亟待建立,部分领域管理体制改革之后。随着国家及周边地区相继制定了鼓励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并加大了扶持力度,在发展速度上同济南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比较严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领域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依赖性强是当前制约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不多、研发装备落后、技术人才不足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更为稀缺,企业科技开发基本处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应用阶段,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目前高档数控系统对国外技术高度依赖;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大型科学仪器、大型医疗设备等长期依赖国外进口;风电整机设计不能实现自主设计,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没有充分掌握;生产光伏电池的设备也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第二代薄膜电池技术、第三代高倍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很大。
(三)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有待于加强
目前,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并网运行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政策,电网经营企业不积极甚至排斥新能源并网运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池回收体系等市场应用支撑体系建设滞后,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发展明显滞后;新一代网络、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标准体系建设滞后;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能效标准标识等的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存在种种障碍,需要政府推动应用示范、标准制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四)符合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
创业投资市场规模小,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完善,财政支持方式和政策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投融资体系没有形成,主要表现在投资缺失,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体规模小、退出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产权交易和技术交易市场不规范,场外交易市场尚处于摸索阶段。在财税政策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扶持力度明显不足,财政性资金使用分散,投资支持方式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政策在实践中落实不够。
三、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
济南市正处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动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
(一)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
当前,济南市正处于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抢占新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寻求振兴经济的新途径和新引擎。坚持高端引领,立足优势领域,努力将济南市建设成为产业规模雄厚、特色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1.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根据区域产业基础、技术支撑、人力资源等条件和潜在优势,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把握节奏、有序推进,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和区域率先实现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发展。
2.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充分发挥省会创新资源优势,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建设水平,集中创新力量在应用领域实现突破,构建各层级以应用开发为主干的创新平台,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实现以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发展。
3.政府扶持,市场主导。坚持市场化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大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4.统筹兼顾,引领发展。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速新技术、新产品在社会建设各领域全面应用,推动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二)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要从产业发展潜力、带动效应、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出发,充分利用济南市高校相对集中,高层次人才较多的人才优势,结合济南市的发展特色,结合技术发展和未来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实施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努力把济南市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根据目前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几大领域可以选择:
1.新信息产业。以高端软件、高性能集成电路、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三网融合为重点,在巩固现有服务器及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电子制造产业水平,促进光电子技术发展,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利用现有网络和技术资源,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跨越发展。
2.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重点,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巩固提升太阳能热利用国内市场优势地位,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积极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加快风电装备产业园和风电场建设,逐步实现风电装备本地化。推进非粮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
3.新医药及生物产业。以生物医药及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推进省级生物医药基地建设,构建完善生物技术与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作物育种、畜牧胚胎工程、畜禽疫病诊断试剂和生物疫苗以及绿色高效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和酶制剂产业化。
4.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端智能装备为重点,加快推动制造业信息化,研究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模式等技术,提高大型成套装备生产能力,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升级。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提供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任务艰巨而又繁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处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的关键时期,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投资和开发往往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迅猛,更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培育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水平、总量规模、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成立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拟定产业发展的战略和任务,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立市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咨询意见。出台济南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意见,结合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立足济南市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超前制定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制定出台一揽子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把握产业规律,打通新兴产业发展各环节间的障碍,把政策的着力点集中到支撑产品前端开发和后端推广应用上,为打开创新产品市场做好服务。
(二)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发展新兴产业必须聚焦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有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抢占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
1.围绕济南市创新资源优势超前部署。结合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实施,紧紧围绕济南市创新资源优势,超前部署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突破。
2.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首先,鼓励企业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形成产业链发展的工程化系统集成技术能力,引导企业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其次,认真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推动创新成果向新兴产业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新兴产业企业倾料,创新人才向新兴产业企业流动,加快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企业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设施先进、具有世界水平的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和品牌研发机构。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最后,积极引导企业介入高校、科研院所早期研发,强化科研应用导向,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校企联盟”等多种合作载体,联合承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标准、转化科技成果,形成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加快技术与资本、成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3.实施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规模化为发展目标,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创新环节,实施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形成突破口和发展优势。国际经验表明,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因此,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形成一批重大成果的技术储备。在传感信息、纳米材料、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新型环保、智能电网等已具有一定基础的领域,加快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跨领域的集成创新,构建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链。
4.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要全面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研究制订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计划,加大对创新成果申报扶持力度,促进创新成果及时成为知识产权,争取大中型企业拥有更多发明专利。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推进知识产权资产化、资本化、市场化。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商标和区域品牌建设,支持济南市企业到境外注册知识产权,利用自主品牌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加快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品牌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严厉查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5.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高校、科研机构集中的优势,促进中介机构发展,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大产学研合作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新兴产业研发机构的引进和先进技术的转移,大力支持企业实施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相关研究。
(三)积极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优化发展软环境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一般竞争性较弱,如果在这个时期对此进行必要地培育和扶持,将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积极构建合理的产业政策和政策支撑体系,鼓励和促进各种要素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和倾斜。
首先,抓紧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分行业的战略研究,动态跟踪国内外各重点领域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动态,对济南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总体思路、发展路径等加以明确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其次,结合2012年初济南市“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推进大会提出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实体经济上来,重点从税收激励、融资平台建立、行业准入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再次,进一步加大财政引导资金投入力度,以“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一方面,大力推进已列入计划的总投资934亿元的116个实体经济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新增项目的实施,对于济南市列入的重点项目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最后,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优惠政策,制定济南市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对省市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立审批绿色通道,促其尽快达产见效。
(四)加快构筑人才高地,为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新兴产业发展最持久的动力,必须以高层次人才引领新兴产业高水平发展。坚持吸引与培育并举的原则,在积极引进域外高端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本地人才资源优势。
1.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柔性引才机制,重点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和产业发展急需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实行政府津贴、企业津贴制度。加快实施新兴产业人才工程,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着力培养一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
2.建立济南籍域外人才库。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科研人员技术入股、研发人员持股、知识产权归属等激励措施,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业和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吸引国内外济南籍人才回济创新创业。落实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动员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进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3.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往往能催生一个新兴产业。我们要抓住当前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引进更多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引进中要更多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更加重视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方法,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和企业联合引才,建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推动全球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更好地为我省发展新兴产业服务。
4.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必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以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真正做到唯才是举、量才适用。要科学使用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平台,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用人机制,放心、放胆、放手支持各类人才大胆创新创造。
(五)集中优势资源,促进产业集聚
集中优势资源,既把单个产业做大做强,又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重点产业间相互融合、配套发展,实现产业集聚。
1.加速培育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协作配套,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依托园区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协作,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
2.强化招商引资。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招商计划,着力引进关联度大的龙头型项目、带动力强的基地型项目、产业链长的综合性项目,重点引进大企业集团研发中心等总部经济,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的增长点项目。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库,有针对性地谋划储备一批高端产业、高新技术、高端环节领航的优势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新兴产业项目在济布局。
3.强化载体建设。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要求,以济南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经济开发区等为载体,加快推进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浪潮高性能计算中心、山东量子技术研究院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引进和培育金融、信息、技术、工程等咨询服务机构,构建配套完善的社会化咨询服务体系,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重点产业和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集中,提升产业基地承载力和竞争力。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部分有实力的省级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六)健全科技金融体系,集中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新兴产业具有技术研发投入高、转化周期长的特点,风险预期高于传统产业,特别需要知识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
1.加大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发放力度,集中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1年9月,山东首个支持战略兴新兴产业的创投基金——济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次发放,旨在通过政府扶持创业投资平台,引导社会资金共同进入初创型企业等创业投资领域。该基金将专门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未来应不断加强发放力度,使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益。
2.推进金融服务创新。要立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金融理念、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深入推进银企对接,加大金融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培育科技金融机构,重点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积极开展科技小额货款公司试点,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积极探索成立科技担保公司,积极发展科技保险,组建科技保险机构,鼓励各保险公司开展科技保险业务,鼓励企业利用保险手段化解科技创新风险。
[1]李伟娜.新兴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9(4).
[2]王忠宏,石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发展观察.2010(1).
[3]于淑娥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青岛产业竞争新优势.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