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模式分析
2013-08-15姜妙妙王忠坤
姜妙妙,王忠坤
(1、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191;2、山东省农广校,山东 济南 250000)
一、按需选优进修培养模式
按需选优进修培养主要是根据农村从业人员的岗位要求和产业发展中的需要,选择优秀的农业从业人员定向到高等职业院校或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全面提升素质修养和专业技能,适应工作需要。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是全日制学习,旨在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学制包括学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等长短班结合。优点是全日制学习,提升素质快,属于定向培养,人才不流失。缺点是全日制学习,费用大,而且离岗学习,学习者平衡好学习、工作、家庭之间矛盾和冲突。
1、根据岗位设置需要,择优进修。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农业从业人员从事农村公益性事业岗位的不断增多,如:农村政策宣讲员、农业技术服务员、农村环境保护员、动物卫生防疫员、沼气技术员、渔业技术员、农村信息发布员、远程教育管理员、社会治安管理员、计划生育管理员、林果管理员、农村会计员、法律咨询员、电影放映员等等,为了提高这些岗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农村社会发展,必须对这些人员进行文化知识、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培训。要对这些人员进行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必须得有政府或集体的财政支持,实施培训的方式可以择优进入对口专业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培训;也可以利用国家的各类专题项目扶持资金,如生态家园建设专项资金、电影下乡、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专项资金,聘请专家择优进行专题培训。
2、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择优进修。随着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和工业化经营,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当前,我国的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还比较低,在产品国际化、信息全球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实现农业产业化没有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不行;农村小康建设没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不行。农民的知识化是实现农民高素质劳动者的战略目标,要实现农民的知识化,没有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和大学培养是行不通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分期分批地将从业人员择优送到高等职业院校或科研院所进行进修培养。这种模式教育资金可以是政府出资或利用国家的项目资金推动人才培养,也可以是农业龙头企业出资培养,还可能行业协会会员集资或个人出资学习。
二、百家争鸣式(多途径)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就是对农业从业人员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地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不同的单位、个人或联合体出于不同的人才培养目的和需要,各显其能,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以便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学习形式包括全日制脱产班,半工半读班,业余函授班和短期技能培训班;学制有2-3年学历教育,专业证书、资格证书教育,技能培训等;资金来源有国家、部门、集体、企业、个人等多种渠道。这种培训模式的优点是出资渠道多,教育培训人员多,职业范围广,教育培训形式多样,学制灵活。缺点是条块分割严重,竞争激烈,教育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1、国家培养。国家培养是由政府出资,利用教育培训单位的师资等教育资源对农业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养模式主要是由国办的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国家项目配套资金培养、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某项专业技术而拨款进行专项培训。资金来源是政府投资;培训对象是农业从业人员或潜在的农业从业人员;操作模式是个人申请,地方(村或乡镇)推荐,专业管理部门组织审批,培训单位组织教育培训。如各职业院校特招专业、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定向培养,也可以是专业技能培训。特点有学历学制弹性化,长短班结合,学历教育与专业证书培训相结合;专业设置市场化,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设置专业,面向市场进行教育培训;教学实践技能化,可以充分利用培训单位的师资和基地进行实验实习,进行技能教育培养;培训就业一体化,国家出资教育培训,就业前景广阔。总之,这种培养模式有良好的师资和学习环境,让学习者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收获信心,选送单位获得高素质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动事业发展,提升社会影响力。国家投资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
2、部门培养。部门培养是某一行业主管部门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而举办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教育资金来源渠道可以是部门,部门、从业单位和个人各拿一点,可以是从业单位和个人各拿一点,也可能是个人出资。如旅游管理、计算机、机械电子、电气焊、畜牧养殖、会计培训等培训班,这种培养模式属于专业证书或专业技能培训;由部门聘请专家进行教育培训,可以到部门实验基地或下属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培养目的是为在农村发展中的乡镇企业、集体企业或私营企业进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或是将农业从业人员进行转岗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特点是专业单一,学制灵活,目标明确,技能精绝,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有效模式。
3、企业培养。随着各地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外来投资和返乡创业人员的增多,农村中由于资源优势和劳动力因素,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企业对新招聘人员进行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或为了扩大再生产,提升在职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生产技能进行的教育培训。如服装制作、电动缝纫、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农产品加工技术等,这种培养模式资金来源是企业投资,或企业与个人各拿一点。培养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职工管理能力和生产技能。特点是根据企业生产和发展需要进行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专业单一,目标明确,学制弹性化,有些企业为了节省费用,达到上岗要求就行,边学习边实践。也有些企业为了培养高素质管理和营销人才,企业投资选送职工到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进修培养。
4、行业协会培训。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惠民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中实现了“一乡一业”或“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各类协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增收致富。为了提高会员或社员的生产经营能力,协会或合作组织将利用利润积累或个人出资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如种植协会的高产栽培、养殖协会的高效养殖技术、合作组织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会员的生产技能,经营能力、市场意识和品牌观念;培训形式有集中办班、分类指导、生产示范,进修充电;特点是专业单一,目标明确,会员或社员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学习积极性高。
5、个人办班。民办职业教育是个人有一定的资金和专业特长,为了发挥特长,举办某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或培训班,向企业或生产厂家(基地)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投资主体是办学人,多数是有偿培训。如服装缝纫、食品加工、电气焊、机械制造、家电使用维修等,办班人有一定的生源渠道、协作企业或基地,特点是专业单一,学制弹性化,集中教育培训和顶岗实践相结合;培训就业一体化,当地就业与输出转移相结合。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大力扶持发展一批规模较大、设施先进、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培育更多掌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创造条件。
6、联合培养。联合培养是最普遍、最常见、最有效的培训模式。有中外联合,部门与学校联合,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与协会联合,公办民办联合等形式,这种模式能最有效地利用教育培训资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互利双赢,最大化地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特点是专业多样化,学制弹性化,学习形式、培养层次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的需要。
三、普职对接渗透培养模式
江泽民同志曾经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对于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进行学习的城市学生和其他群众,应通过大力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而不要造成未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部分学生,只是带着一般的语文和数、理、化知识回到农村和城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普职教协调发展才能提高国民素质。按照国务院 “普职学生比例必须保持大致相当”的要求,本着普职对接渗透,职成教渗透,职教与高教相互衔接的思路来发展职业教育,满足社会、人才市场需要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要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对接渗透、协调发展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敢创新新型劳动者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1、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对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合应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面对现代生产技术密集,更新加快,职业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加快,从业者转换工作的次数加多,职业流动性加大的新形势,为了提高潜在劳动力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普职对接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必然要求。对接形式有“初三分流”、“高三分流”。一方面就是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学到高中阶段学习,一部分分流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高中毕业生一部分考入普通高校学习,部分考入高职院校学习或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对口向高职院校输送学生(即对口招生),或在高职院校学习可以专科升本科;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通过选拔可以参加普通高考,实现对接,这种完成普通教育学习接着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学习或在职业学校学习后可以参加选拔到高一级普通院校学习的模式就是普职对接模式。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普教、职教相互渗透,就是在初中三年级后加一年的职业教育课,实施“3+1”教育模式;在普通高中举办职业教育班,或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允许普通高中学生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在普通高等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试办“三二连读”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等都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有效形式。
只有形成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农民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的育才模式,才能多元化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达到农业产业化和人才市场化的社会发展需要。
本文通过探索职业教育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研究,笔者认为选优进修是新农村建设中,培养岗位专业人才和产业发展专业人才的有效形式;百家争鸣式培养模式,是全面提升从业人员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普职对接渗透是对潜在劳动力进行文化知识培养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今后,要努力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多元化办学的格局,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培养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