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活动研究综述
2013-08-15郑先常
郑先常
(河南省教育学院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46)
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能增强农民的身体素质,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对改善农村精神面貌、抵制愚昧落后文化、繁荣农村经济、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观近几年国内体育学者对于农村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现状和对策研究。
一、体育现状的研究综述
1、体育人口的研究
我国体育人口少,农村体育人口更少,且分布极不平衡。曾理指出我国是世界上4个城乡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城乡体育差异也如此。他引用的调查表明:在1996年我国城镇中有51.23%的人口参加过体育活动,而农村人口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仅占28.97%,中国农业人口中参加体育活动者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人口,且农村体育发展极不平衡,死角多,是群众体育的难点。刘胜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显示的数据:农村不同年龄段参与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城镇人口,且随年龄增长,差距不断加大,呈起伏下降趋势。《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城镇居民有13.1%达到“经常锻炼”的标准(即为我国目前常用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乡村居民为4.1%,城乡差异较大。
我国国土面积的广大,农民居住的分散性,使得对农村体育人口的统计相当困难。以上文献作者大都没有亲自调查,只是引用别人的文献。本人认为只要方法得当、能够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对一个地区的统计还是有可能的。
2、体育设施的研究
我国体育设施严重短缺,而且相当简陋。裴立新对我国现有体育场馆有过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馆70万余个,占全国人口37%左右的城镇就拥有全部体育场馆的78%左右,而占国土面积83%并拥有63%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却只有21%的体育场馆资源。朱建民分析,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场所比较分散,自家庭院、住宅区空地仍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景战形指出汉中地区各乡镇的体育设施很差,大多数乡镇政府没有自己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没有应有的具体实施体育活动的计划,有一些乡镇只有学校才有一些小型活动场地,并且大多都是因地制宜,根据地形来修建的一些不规范的体育活动场地。体育器材只有破旧的羽毛球拍、乒乓球拍、木质大刀等,还有的乡镇无体育器材。彭英指出四川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比较落后,农民在场地的选择上倾向于随意、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同时,各乡镇的学校体育设施成为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少年选择最多的体育运动场地。
如果按现代体育设施的标准来看,农村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确实少得可怜,确实需要较大的发展。但有一点应该看到,农村的活动场地虽然简陋,但还是相当丰富,另外有离家较近、环境优美等优点。
3、经费投入的研究
我国体育经费的投入无论是从个人还是政府来看,都是很低的。从个人投入来看,曾理调查分析农村人口特别是落后地区几乎没有体育消费。他认为农村体育消费低,自然与农民收入低有直接关系,但农民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后,体育消费数量将更多地依赖于体育观念、意识和周围体育文化环境。杨正本指出现在有不少人对农民体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不抓体育活动,甚至人均一角钱的费用都不愿列入预算,他们没有认识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是强身强国、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百年大计;不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我国农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吴炎兵指出,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身没有太多的资金积累,农村体育经费也因此而缺少,这就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新的税费制改革后,由于县乡财政的减少,用于体育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以上文献综述了我国农村经费的短缺、短缺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大多作者认为经费的短缺与意识的关系较大。本人认为农村经济的落后是造成经费投入少的主要原因。
4、体育社会指导员的研究
我国农村体育社会指导员非常罕见,使得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缺乏必要的指导。冯祎中指出我国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规模发展问题尚未解决。目前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有90/%左右在乡镇,而广大农村只有10/%。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但是让10/%的体育指导员指导63/%左右的农民,几乎是不可能的。吴炎兵指出,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国家统计中,供需比例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平均数万农民才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结构上,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等级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程度结构、年龄结构都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
以上文献指出了农村指导员人数少,进而影响到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作者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农村体育活动的落后使得农村对指导员的需求低,影响到农村指导员的数量。
5、农村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研究
由于条件所限,农民只能参加花钱较少、比较简单的体育项目。朱建民指出河南省农民活动内容男性青年以篮球、台球、羽毛球等项目兴趣最浓,女性中青年对健身操、交谊舞、民间舞蹈兴趣较浓,中老年人则以散步、棋牌为主。曾理在对西北体育研究中指出西北农民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单一,在被调查的人当中,喜欢参与篮球和跑步的人较多;参加体育活动者基本是年轻人,尤其是体育锻炼,像篮球等活动全是中青年,以青年为主;棋类活动中,青年、中年、老年均有;田间散步则以中老年为主;近两年他们村子搞过篮球或者拔河、棋类等比赛一次以上者只占13%。
朱建民指出河南省农民参与者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属于自发的、非组织化的。陈耕的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民锻炼的主要形式也是以业余时间自发锻炼为主,这也说明在部分农民中已认识到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体质的重要性 ,因而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韩军等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在精简人员、压缩机构的过程中,原来的乡镇农村体育组织也都不复存在,使得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变得更加艰难。
以上文献综述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参与的体育项目,我们可以看出,农民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单一,这些项目一般来说,技术难度较低、对场地和设施要求不高。他们参加锻炼的组织形式以自发锻炼为主,缺乏组织性。
二、关于农村和农民体育的对策和建议的研究综述
1、加大对农村和农民体育的投入
加大对农村体育投入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多渠道投资农村体育的机制。冯祎中指出从城乡互惠互利出发,建立健全多渠道投资农村体育的保障机制。鼓励大中企业,民营企业投资农村体育,造福农民。黄艳梅等也指出应改变政府独家投资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国家、社会团体、企业等多渠道办体育局面。天津市政协医卫文体委员会的调研报告指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体育发展。一是逐步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对于文化教育卫生方面的支出增量开始重点投向农村。二是要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向农村倾斜,向农民体育项目投入。三是积极发展农村体育产业。用好用足现有政策,促其迅速发展,壮大体育物质基础。王俊奇指出应利用东部农村有利的消费市场,加大对体育的投入,扩大内需与消费,促进东部农村体育消费的发展。吴炎兵指出,因势利导的吸引社会资金对农村体育开展的支持,广泛寻求各种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个体户对体育的各方面支持,扩大体育的经费来源。
2、改变农民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念
通过提高农民对体育的认识,引导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曾理指出现代化理论强调人的价值观转变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前提条件。农民由于长期的封闭落后,使他们相对于其它群体更为求稳、守旧,难以改变。然而,越是这样,越需要开拓、创新,寻找出影响或制约农民锻炼行为、心理的深层原因,从而逐步树立现代体育价值观念,才能够解决农民体育的最终发展问题。江西省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的调研报告指出应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和移风易俗教育,纠正其对农村体育认识的偏差。建议通过强势灌输的方式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和移风易俗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对农村体育认识的误区,使他们克服陈规陋习。抵制腐朽思想的侵害,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马柏相指出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是一项全社会应引起重视的系统工程,大家有责任来研究与完善。决策部门不能遗漏和嫌弃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应从他们的劳动特点、健康意识、膳食结构、农闲时间、教育投入、舆论导向、思维方式等方面入手加强引导,使农民产生健康长寿的欲望、锻炼身体的激情、花钱消费的冲动。黄静珊等指出要提高农民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让农民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不会影响生产劳动,而且能提高身体机能,提高工作效率。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如利用农村的集会、集市、庙会和节日等经常进行宣传表演,做到健身宣传进集市、进茶馆、进庙会、进各村各户,使宣传深入人心。
3、提高各级领导对农村和农民体育的认识
政府对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他们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体育经费的投入、有无组织的开展及体育的科研情况。全国政协教科文体委员会指出各级政府要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体育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他们的体育需求。建议各级政府应将体育工作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硬指标,抓好落实。江西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各级党政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认识到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建议把农村体育事业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完善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将农村体育工作效果与当地政府的评优创先结合起来。马永明谈到2000年,江苏海安县北凌乡并入大公镇,新的镇党委、镇政府组成后,研究的第一大事就是如何做大、做强北凌农民体育运动这块品牌,从各方面支持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4、以乡镇体育为重点发展农村和农民体育
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应该有重点有层次,要由点及面地来展开。王朝群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域辽阔 (占国土面积的83.5%),人口众多,布局分散,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要使中国农村体育的发展一起取得全面开花结果的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提出了发展乡镇体育是发展农村体育的战略重点。在未来10年中,应采取重点推进、梯度发展的方针,首先搞好县城镇(县政府所在地)的体育建设示范,带动其他乡镇的体育发展。然后搞好每个县的若干中心镇的体育建设,带动一般镇的体育发展。一般镇的体育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再去带动新的镇、乡和村。江西省政协教文体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指出,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以乡镇为重点,并辐射各村委会村小组能有效带动广大农民开展体育运动,投身体育活动。韩军指出,借助小城镇特殊地理位置,充分发挥小城镇引导、传导的作用,积极推进农村体育发展。以小城镇为中介不仅可以体现小城镇带动农村体育快速发展支点作用,也能够发挥小城镇将城市体育向农村体育渗透的接点作用,还可以起到小城镇将城市体育和农村体育进行结合的整合作用。
5、加强体育指导员工作
培养农村指导员,通过他们的工作来提高农民的锻炼水平和农民的健身意识。宁亮生指出有条件的乡镇居委会可以建立体育指导站,并为村级组织配备文体指导员,县乡镇村和居民区适时建立和发展体育健身点,并培育一批文体骨干和积极分子参与农民体育指导。冯祎中指出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吸引更多的社会指导员下乡为农民开设各种有关健身的与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讲座及其他交流活动,使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刘胜指出农村开展群众体育活动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政府应尽快在农村实施体育社会指导员制度,引导农民科学的锻炼。在目前体育社会指导员制度还没有实施的情况下,可借助中小学的力量,以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为主组成一批体育志愿者,为农民健身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韩军谈到,各级政府应该提供有利条件积极吸引优秀体育人才,对农民进行体育活动指导;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比如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教师的作用,加强体育知识的宣传和对农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引导。吴炎兵指出,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下,在农村开设体育指导员培训,培养农村中的社会指导员,实行等级制度,使培训后的体育指导员能分类对新农民科学锻炼健身进行指导。
以上文献综述了我国学者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主要对策,他们的思路从大体方向来说还是正确的。但是有的作者没有做过实际的调查,只是借鉴社区体育的经验和引用别人调查的结果,得出一些大致的结论,使得这些对策从某种程度来说缺乏针对性。一些对策和建议不够全面,不能全方位的提出发展农村和农民体育的办法。
[1]曾理.近代中国农民体育价值观的变化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26-28
[2]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
[3]冯祎中.体育与农民的生活质量[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4):56-57
[4]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3,(5):5-9
[5]朱建民等.河南省农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9):67-70
[6]景战形.汉中地区农村体育活动调查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2):127-128
[7]彭英.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四川体育科学,2005,(3):9-11
[8]黄艳梅等.2010年河南省农村农民体育发展的战略构想[J].四川体育科学,2004,(3):11-12
[9]马柏相等.我国现阶段乡村农民体育观念的调查与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4):36-37
[10]黄静珊等.陕西省农民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27-1329
[11]王朝群.农民体育:一个沉重的话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2):79-80
[12]马永明.江苏海安县北凌乡农村体育发展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10,(3):36-38
[13]吴炎兵.新农村建设下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12-314
[14]韩军.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6):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