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研究
2013-08-15卢霄峻董国利
卢霄峻,董国利
(1.清华大学 科研院,北京 100084;2.清华大学 化学系,北京 100084)
高等学校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还承担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学术研究的重任,在推动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乃至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的科学研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科研水平也成为教育界普遍认可的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国家对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管理工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更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管理素质[1-2]。
1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1 扎实的知识技能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从事的是业务性很强的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涉及文、理、工、法、医等多个学科,因此,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学科专业知识,方能对课题和成果评奖的申报材料进行精心的组织和有效的审核。在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过程中,还应凭借相关的专业知识,有理有据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此外,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还要熟悉其他知识,如:
(1)英语知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学者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日益增加,参与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和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的人数倍增,科研人员撰写的论文被国际检索机构收录的也很多。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好的听、说、写英语水平,确保与国外学者更好地交流和沟通。
(2)档案学知识。科研管理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重要的文件和有价值的历史资料,需要以纸质(或电子)形式妥善保存。因此,科研管理人员要用档案学的知识把科研人员的研究资料仔细地加以分类归档。
(3)知识产权法。协助科研人员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使得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不受损失。只有科研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知识技能,才能适应新世纪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
1.2 熟练的现代管理手段
21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现代化的科研管理要求办公无纸化、移动化和电子化。随着科研项目的招投标、科技年报统计、科技信息发布等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要求高校科技管理人员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科研项目招标和申报、各种文字处理、科技资料统计和归档,使管理既高效又规范[3]。利用网络搜集科技信息、了解新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科技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等,既全面又清楚。所以,熟悉、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能,是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也是对高校科技管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
1.3 高尚的职业精神
科研管理是一项寓组织、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工作。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既要对科研的各个环节实施管理,又要为科研人员服务[4],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1)高尚的敬业精神。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只有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一定就能把工作搞好,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虚心请教、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工作的作风。对于科研管理人员来说,工作中要想科研人员之所想,急科研人员之所急,主动服务于科研工作,帮助科研人员解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2)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要热情、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科研项目和每一位研究人员,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其次,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弄虚作假,严谨、细致地完成好每项任务;再次,要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严格做好科研的保密工作。
(3)认真的工作态度。科研管理是一项计划性强、头绪多,事务繁琐的综合性服务工作。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一要认真处理每件事情,克服马虎、敷衍的不良作风;二要注意工作的时效性。科研管理中无小事,每件事情都与科研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例如,要将项目到款的每笔经费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使得每笔款清楚、及时地到达科研人员的经费账上。俗话说:“当其时,一语千金。过其时,一文不值”。这一道理在科研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申请各类基金、申报各类科研成果等都有截止时间的限定,一旦超过限定的时间,申报材料将报不上去。所以,科研管理人员要时时注意工作的时效性并及时提示有关人员,避免他们的科研工作受到影响。
1.4 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沟通是管理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完成科研管理人员所需完成的任务。协调能力是润滑剂。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人员与各级各类部门联系中起穿针引线作用,不管是上级的政策和指示、科研人员申请材料,还是研究成果,都是由科研管理人员进行传递的,只有将各部门、各环节协调好,才能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管理艺术,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抓住重点。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科研项目多,项目的种类多,项目管理的程序多,有时效性的任务多,繁杂琐事多,重叠完成的事情多。要圆满地完成每项任务,离不开科研人员的支持。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适应时代要求的较高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应该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注意语言的协调、时间的协调和沟通艺术,切记不要以脸难看、话难听、命令式的姿态出现,而要以商量的口吻、和善的态度与科研人员沟通。
总之,21世纪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技能、熟练的现代管理技能、高尚的职业精神、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等基本素质,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新时期要求的科研管理人员,才能为高校科研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2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对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培养,逐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及工作能力,以更好地为科研服务、为科研人员服务、为学校科学研究的发展服务。
2.1 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知识技能的培养
(1)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安排专人负责、专门的教室和相对稳定的任课教师,使得管理人员的培训在组织上能有保证。
(2)建立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有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实效。例如:通过对知识产权及合同法的培训,要使得科研管理人员不但了解知识产权及合同法的知识,还能在管理工作中主动协助科研人员进行维权工作。又如:对学校有关制度的培训,可邀请有关校领导或相关部门领导作报告或专题讲座,使得科研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对学校的规定有所了解,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能事事按规章制度办,避免出错。再如:通过对档案学的培训,使得科研管理人员对档案学的知识有所掌握,并能在整理科研人员的研究资料和归档时更科学、更规范。
(3)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培训要保证时间、保证连续性、保证效果,避免流于形式。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要有要求、有考核、有考勤、有培训成绩记录。要切实做到系统的培训能够为科研管理人员丰富知识、提高知识的技能、更新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2.2 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现代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把这种创新意识融入到本职工作中。高校科研管理的对象是具有高知识层次的人才,科研人员的终极目标就是创新,只有具备管理创新意识的科研管理人员,才能适应科技创新的需要,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与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融为一体[5]。因此,要注意培养科研管理人员创新意识。
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改变不动脑、不思考,盲目上传下达、下情上传的简单工作方法,实现科研管理人员思想认识科学化、系统化。其次,管理机制要创新,要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最后,管理方法要创新,要用全新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 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2.3.1 培养豁达的思想素质
科研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多,接触的人员面广,常常面对上级各主管部门、校内各院(系)教师、科研秘书、单位领导和同事,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矛盾,甚至被误解、受委屈。科研管理人员应当用豁达的心去宽容他人、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人,养成豁达、包容的胸怀。这种胸怀,是新时期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之一,有了这种胸怀,在工作中的烦恼、矛盾就会大大减少,他人都会愿意与科研管理人员合作,积极支持科研管理者的各项工作[6-7]。
2.3.2 培养现代化管理的能力
办公自动化是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经济发展、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研项目数量和类别的增加,交叉学科不断拓宽。在高校科研管理中,传统的手工操作既浪费资源,又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管理模式的需要。因此,科研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培训,虚心向计算机专家请教,通过多方面的学习,逐渐掌握、熟悉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提高运用网络进行现代化科研管理的能力。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申报及各类统计,既快捷,又减少许多麻烦;又如:利用网络办公平台和手机短信等工具传递信息既快捷又方便。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学习现代化的办公知识,熟悉和掌握现代通信手段,是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科学管理需要。
2.3.3 培养实际管理能力
科研管理是业务性较强的专业性管理,它涉及到多方面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论,对实际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包括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8-9]。例如:在学科建设上,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有较强的政策把握能力和敏锐的前瞻能力,善于分析本校研究群体的优势和潜在的科研能力,使得在学科建设和计划安排上更加合理化;又如:鉴于信息对创新性研究的重要性,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善于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各种信息,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内容并提供给科研人员,以便于立项论证、成果申报、专利申请等;再如:科研人员申请项目、申报成果等均需要科研管理人员给予认真的指导和严格的审核,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具备实际的管理能力,以对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3 结束语
科研管理人员在高校管理中作为科研信息的一线收集者和管理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高效的科研管理系统是高校实现科研与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科研管理人员应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管理工作经验,增强实际的管理能力,从而做到掌握完备的专业知识,熟知高新管理技术,保持细致认真的专业精神,以便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整体素质的提升。
(References)
[1] 颜志梅,陈璐,李虹.浅谈新时期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J].科技与管理,2012,14(2):116-118.
[2] 刘婷,齐楠.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214.
[3] 魏海燕,郭宁生,李仕婷.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探析[J].未来与发展,2011(11):74-76.
[4] 孙晶.谈高效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2):34-35.
[5] 卓璧湖.刍议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服务水平[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110-112.
[6] 魏海燕,郭宁,郅艳.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模型构建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6):133-135.
[7] 米晓,许凤琴.试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7):135-136.
[8] 朱苏飞.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的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6):54-55.
[9] 崔静.浅谈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人力资源管理,20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