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社会行为,实现阶级、阶层关系的合理化*

2013-08-15杜世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级阶层

杜世峰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31)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1]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但一定应该具有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和谐融洽的阶级、阶层关系。合理的阶级、阶层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正确认识阶级、阶层分化问题

阶级分化是社会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恩格斯认为:“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2]739列宁认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3]10近年来,关于社会分化的问题,国际学术界使用阶层的概念越来越多,阶级概念的使用逐渐减少,出现“从阶级到阶层”的语境转换;研究方法上也由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转化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阶层分析法。其实,阶级也好,阶层也罢,无非都是指伴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出现的人与人的分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逻辑上说,内在地包含着阶级、阶层的分化。一方面,适度、合理的阶级、阶层分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适度、合理的阶级、阶层分化又是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条件。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阶级、阶层的分化应该是无限度的。因为,阶级、阶层的分化常常伴随着社会矛盾的尖锐化;超出必要、合理的阶级、阶层分化限度,必然把社会引向对抗最终引向分裂。现代的任何国家,如果希望维持自身生存,那就必须承认不可避免的合理的阶级、阶层差别,并把这种差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积极的社会整合。幻想在今天完全消灭阶级、阶层是不现实的;同时,放任阶级、阶层矛盾扩大、激化也是十分危险的。

二、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的现状

如果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单一的公有制使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简化为“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那么改革开放形成的多种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国资本)共同发展,从而又使中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复杂化。

(一)农民阶级不断分化,内部出现众多新变化

农民是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群体。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既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也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的发展,户籍制度的松动,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从农民变成农民工甚至市民。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从雇佣工人、个体工商户到私营企业主,无处不见他们的身影。但大部分农民工户籍在农村,人在城市,在农村和城市之间频繁流动,开阔了眼界,思想观念、精神世界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农民工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难享受市民的福利和待遇,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二)工人阶级不断分化,社会地位和作用与计划经济时代大相径庭

首先,原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人出现分化。部分企业破产,造就了一批下岗工人,而在生存下来的、壮大起来的国有企业中,工人的文化水准、技术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对自身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不断改变。其次,工人队伍的流动性提高,工人变换工种、职业、企业、地区越来越频繁、普遍。最后,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一方面,伴随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扩张,工人的地位和作用被挤压、正当权益常常不能得到保护。如,农民工拿不到工资的事件频发,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青年工人跳楼的恶性事件。另一方面,工人阶级不断经历市场经济的洗礼,独立性、思想水平、经验技术迅速提高,很多人成为新事业新企业的骨干甚至创办者。工人阶级水平的提高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三)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已经消失的众多社会阶层又重新出现

江泽民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4]286如,数量众多的个体劳动者又回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承担起固定的或流动的服务行业工作,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私合营浪潮中被消灭的私营企业主又重新出现,私营企业的力量空前壮大,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律师、会计师、职业经理人等自由职业者数量迅速增加。

三、我国阶级、阶层结构状况的影响

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一)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变化的趋势

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变化中包含着一个趋势:个人的自由度不断扩大。计划经济时代每个人都必须从属于一个单位或一个公社、大队,今天出现了许多游离于特定单位、固定社区之外的自由人。这些相对游离的自由人,包括形形色色富裕起来生活无忧的个人,也包括下岗工人、失地农民、无业或半无业个人组成的城乡贫困者。对于伴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而出现的弱势阶层,国家应该给于更多关照,在合理的范围内解决其生存问题,给他们一个有尊严的基本生活条件。

(二)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变化的积极影响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变化,从积极影响来看,一是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定的社会差异,强化了竞争和激励机制,并能够调动社会各成员的积极性,使各有所长的社会成员能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上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新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为发展生产力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实现现代化的动力源之一。二是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新阶层和各种利益群体的出现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而且也扩大了维持社会稳定的力量。社会阶级、阶层的变化,以及具有不同利益的阶级、阶层,使得整个社会系统更加复杂。人们为了在变化的阶级阶层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新社会阶层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新社会阶层的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劳动者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还出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比重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党和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提高其社会比重。

(三)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变化的消极影响

从消极方面看,由于目前我国的体制还不太健全,法制还不够完善,无法适应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的步伐,再加上新阶层当中的许多人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等因素,使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工人阶级及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普遍呈下降趋势。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产业工人、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成为社会稳定的潜在危险。社会阶级、阶层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出现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中国的基尼系数早已突破0.40的国际警戒线,说明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在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的同时,形成了一个与腐败相关的暴富阶层,其成员包括部分私营企业主、部分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管理者。暴富阶层的出现是不合理的过度的阶级阶层分化,它强化了社会的不满和对立情绪,引发了众多社会冲突。

四、正确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阶级、阶层关系的合理化

我国社会全面深刻的变革,引起了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和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的结构性调整。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的调整又引起社会阶层的利益矛盾凸显,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整合和协调好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和谐的社会阶层结构,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引导社会各阶层树立正确利益观,协调与平衡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要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的阶级阶层关系,明确“人民”的内涵

毛泽东说:“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5]205从经济上看,只要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就属于人民的范围;从法律上看,只要他们的行为不触犯法律,就属于人民的范围。江泽民同志对新时期我国社会出现的新阶层所作的科学分析,特别是对私营企业主的分析,更具有历史创造性。正确地理解了人民的概念,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把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各尽所能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阶层是人民的一部分。

(二)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公平与正义是现代社会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价值尺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公平公正的社会。改革开放之初,首要问题是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解决温饱,强调一些地区,一些人依靠劳动合理合法可以先富起来。当然也未忽视公平,只是强调了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但发展到今天就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平均主义不公平,差距过大更不公平。目前的突出问题是阶级、阶层之间悬殊的不正当差距,特别是通过腐败和其他不正常手段实现的暴富。为此,要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从制度、政策、法律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如通过税收等手段遏制过高收入,通过国家救助等手段提升低收入阶层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通过法律和制度、纪律防范和打击非法暴富行为,通过社会保障解决多数人的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基本的生活问题,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及过大的贫富差距。以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

(三)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保证各阶级、阶层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

当前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表达渠道失衡,底层弱势群体的诉求难以表达,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诉诸于非法甚至过激行为,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构建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诉求的畅通表达机制,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公开、透明,有利于快速、合理制定社会公共政策,有利于社会矛盾及时妥善解决,有利于维护所有社会阶级、阶层的合法权益。

(四)加速阶级阶层间流动,扩大中间阶层人数

社会成员在阶级、阶层间的自由流动是现代社会的特征。社会流动有利于打破社会阶级、阶层之间的不合理凝固僵化现象,更有利于打破垄断、防止腐败。为此,首先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城乡身份壁垒,为社会成员的流动提供条件。同时,党和政府应在方针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想方设法扩大社会中间阶层的人数,这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阶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中国的现代化不能以阶级、阶层关系恶化为代价,中国合法的社会各阶级、阶层都能从发展中获得相应利益,才是社会和谐的根本。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9.

[3]列 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6.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5.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级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