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队伍脱离“教辅”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2013-08-15胡今鸿
胡今鸿
(哈尔滨工程大学 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1-3]。近年来,为适应国家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对高校培养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力主导、许多高校积极探索和推进之下,实验教学逐渐由以往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地位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引起高等教育界的关注和思考。
实践证明,实验教学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有了验证和批判的机会,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处于从属于、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学地位不高,使部分教师缺乏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4-7]。解决实验教学从属地位的关键是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地位,摘掉实验教学队伍头上的“教辅帽子”,真正成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实验教学从后台走向前台
1.1 一脉相承的人才培养追求
哈尔滨工程大学源于1953年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1970年哈军工分建,以原海军工程系为主要基础,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是文革后首批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具有“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及核能应用)鲜明办学特色,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从毛泽东主席为“哈军工”校报亲笔题写报名“工学”,到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工学”二字确立的“大工至善,大学至真”校训,均体现了学校几十年一脉相承的“工学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人才培养追求。基于服务国防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学校提出要按照培养学术精英、技术精英、管理精英的目标,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培养一流的工程师、行业的领军人才和科学家。
1.2 实验教学三分天下
为完成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将实验教学提升为创新教育中的主体、主导角色之一,使实验教学由后台走向前台。目前,学校形成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学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三分天下,成为学校精英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了人才培养格局,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
1.3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为了让实验教学真正从后台走向前台,学校统筹分散的实验教学资源,打造集约化的实验教学平台。自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向以教学为主的实验室投入2亿元进行建设,使所有实验室硬件条件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学校打破原有自成体系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实验教学体系和机构进行了资源整合,在原有近100个分散的实验室基础上组建了20个实验教学中心,全部依托学院建设,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面向全校提供实验教学和学生科技创新资源,以实现质量、规模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牵引下,学校建成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黑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实验教学条件改善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实验教学队伍,其难度来自多方面[8-10]。从理念来说,唯理论教学为重的传统教育观念依然牢固;从体制来说,实验教学队伍编制一直属于“教辅人员”,职务聘用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引进有实践技能的企业人员与高校的用人制度有冲突。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2.1 解决“短板效应”
近几年来,学校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中采取了多种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实验教学队伍地位和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2年4月以来,经过7个月的强力推进,2012年11月12日校党委三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并于11月30日正式颁发校字文件。在教师分类管理实施意见的形成过程中,学校将解决实验教学队伍这一全国性“短板效应”问题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办法主文件的配套文件之一,最终形成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教学中心人员岗位管理办法”及其2个附件:“实验教学中心岗位核算办法”和“实验教学型教授、副教授岗位聘用条件”。
2.2 教师系列5类之一——“实验教学型”
学校教师分类管理,教师系列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实验教学型、学生思政教师型”5类。可以看出,上述分类,正式确认实验教学队伍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11-12]。确认“实验教学型”,旨在拓展实验教师发展空间,同时,给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资源。
2.3 实验教学中心岗位设置
根据上述文件规定,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实验教学中心将设置4类岗位:高级管理岗、实验教学岗、实验技术岗、实验工勤岗。在岗位设置时,学校强调要紧密结合学科与专业特点和所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以及实验室设置和规模,在确保实验教学岗位比例的前提下,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高效率运行为原则进行其他岗位的设置。各实验教学中心岗位设置不要求完全统一模式,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力求保持优势、解决问题。部分实验教学中心可设置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综合岗,其岗位职责可参照实验教学岗和实验技术岗的职责制定。
2.4 实验教学中心岗位核定
在实验教学中心的岗位核定方面,学校将根据各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各项工作质量要求标准,以及其承担的教学、服务和运行管理等全部工作内容,测算并核定各实验教学中心的岗位总量和结构。学校对各实验教学中心岗位实行总量控制,由各院系及其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岗位设置和聘用,给实验教学中心留下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2.4 实验教学中心岗位结构
在上述文件中有很多方面的政策向实验教学队伍倾斜,例如,学校提出实验教学中心的正、副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其他系列或类别,学校另外预留一定比例进行宏观调控;正、副高级岗位在高级管理岗、实验教学岗和实验技术岗中分别所占比例,由院系及其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各自学科与专业特点、实验教学任务、仪器设备管理任务等情况研究确定。
2.5 实验教学队伍的岗位通道
为拓展实验教师的发展空间,学校规定聘用高级管理岗、实验教学岗和实验技术岗的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可根据自身发展,在满足教师、实验、工程或研究系列岗位聘用条件的情况下,申请聘用上述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并在申请晋升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时,不需同级改职。
3 实验教学队伍脱离“教辅”行列
3.1 人人面前有通道,个个脚下有台阶
本次教师分类管理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实验教学型”成为教师5个系列之一,进一步确立了实践育人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也使实验教学队伍脱离 “教辅”行列,真正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列实验教学型教授、副教授,使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人员“人人面前有通道,个个脚下有台阶”,切实稳定一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骨干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工作。
3.2 建设适应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教学队伍
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对实验教学中心采取合理的岗位分类、岗位设置、岗位核定、岗位结构、政策倾斜等措施,将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投身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积极性,吸引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不断将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引入实验教学,切实稳定实验教学骨干人员。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建成一支适应学校精英教育理念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专兼职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
(References)
[1]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
[2]冯端.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9(5):1-4.
[3]郑家茂.构建“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4.
[4]温光浩,程蕾.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8-10.
[5]鄂晓宇,孟丽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5(4):119-120.
[6]李淑春.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73-175.
[7]徐晓忠,徐小军,杨潮.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7):50-51.
[8]袁汝海.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85-187.
[9]霍生平.论聘用制条件下高校师资稳定管理体系的嬗变[J].管理观察,2008(8):83-84.
[10]周开兵,陈梦晖.重视高校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45-148.
[11]熊梦辉,刘宏.关于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4):484.
[12]周春林,周云.大学需要建设高质量的实验师资队伍[J].高等理科教育,2006(4):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