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的“三个平台”

2013-08-15赵爱琴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校园文化特色

赵爱琴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青年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使命。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把广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引领我们发展进步。因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的头脑,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必须抓好思政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三个平台”。

一、加强思政课堂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高校本质的集中体现,是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因而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特别要注意把枯燥的理论与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与学生的恋爱、升学和就业等结合起来,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实际,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传授真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为此,要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学观念

灌输理论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理。受这一理论的影响,很多老师认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的内容就需要用灌输的方式去讲授,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思想的形成规律来看,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主要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因此,要切实提高青年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成效,就要把对青年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紧密结合起来。与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与切实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教学观念,变一味说教、硬性灌输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选择,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着力解决理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问题。将教育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在此过程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并把理论内化为理想信念和行动指南。

(二)创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应贴近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引导青年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不断自我升华和自我完善。这就要求创新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与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和做社会有用的人等利益和需求结合起来,使青年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正确理论,也是他们自身内在的需求和根本的利益。教学内容的创新还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等方面,证实这一理论体系所蕴含的科学性与真理性,让青年学生从内心理解和信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促进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学、真懂、真信和真用。并且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参与热情,切实解决青年学生关注的理论问题和恋爱、升学以及就业等现实问题,从而增强理论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不仅要强调内容,也要注重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除了在课堂上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坚持史论结合,引导青年学生联系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联系自己家乡的深刻变化、联系自己的成长历程深入体会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引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另外,还应正视我们武装教育的是特定时代的特定的人,一定要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因材施教。比如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时代特征。因此,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性的理论教学方法。根据青年学生热爱网络的特点,开设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的虚拟课堂课程论坛,如教学博客、微博、QQ空间等,提供一个平等、自由、开放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服务平台,充分凸显教育主、客体的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弥补“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体现出学生的主导性和师生的互动性,不仅能达到服务教育学生的目的,还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借助校园文化的力量。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要积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应围绕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形成对青年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一)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校园文化艺术具有渗透力强、影响持久的特点,而且它以形象、直观、生动的方式为广大青年学生所欢迎。在宣传方面,要通过校园的海报、讲座、网站以及广播等方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传递到青年学生的耳中、眼中、心中。在实践方面,可通过学术报告、座谈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红色网页制作、新闻发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青年学生们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中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最后,在青年学生中评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让获得先进表彰的学生和集体组成宣讲团进行宣讲活动,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激发青年学生学习、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积极性。

(二)以校园技能展示节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认知层面,必须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培养。任何岗位都有一些需要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踏实肯干、勤于专研、开拓创新等,但对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又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因此,应该落实到校园技能展示节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和感悟。比如:机电专业的无线电爱好者举行“创建科技校园·义务电器维修”为主题的义务电器维修活动。这是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积累实践动手经验、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也可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以校园基本道德规范活动为抓手,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十六号文件中指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公民的主阵地。因此,必须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级的青年学生各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使青年学生能够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知荣辱、守法纪、能引领未来社会风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一代新人。

三、拓宽社会实践平台,注重知行转化,在实践中育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和最终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是知行转化的必经环节。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学校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须环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必须结合社会实践本身才能使青年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领悟和践行。因此,要积极拓宽社会实践平台,注重知行转化环节,在实践中促进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和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要求。

(一)开展课堂实践教学

在思政课堂上,除了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知识外,还应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辩论、角色扮演、知识竞答、学生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活动。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对当前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培养青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与理论素养。这种让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认识。

(二)开展校内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积极开展校内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演讲比赛、“追寻历史足迹,唱响中国梦”红歌歌唱比赛、“时政论坛”、“重走中国革命和建设之路”、“阅读红色经典、树立远大理想”读书活动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影响力强的一系列校内实践活动,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通过一系列的校内实践活动,既可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可以让青年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实现知行转化,活动育人的目标。

(三)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授知识和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要通过校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拓宽社会实践平台,逐步形成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下农村、下街道、进企业、进工厂等,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让青年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理论,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总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学生就是要抓好“三个平台”。通过思政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渗透到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内化为理想信念,让他们主动、自觉地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行动,成为行动的指南。

[1]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Z].2011-07-01.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3]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Z].2012-11-09.

[4]万美容,廖宇婧.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方法的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0(21).

[5]邓军彪,甘日栋.创新方法和途径: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重要课题[J].传承,2010(09).

[6]徐柏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思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3).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校园文化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