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经济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3-08-15余维祥
余维祥
(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李先念同志在主政湖北、协助周恩来同志领导全国经济建设,以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经济建设和发展思想。这些重要的思想,对于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李先念的农业发展思想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农业不仅是人类的衣食之源,而且也为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了原材料和资金的支持,因此,发展经济要先从农业抓起。“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安排国民经济计划,首先要考虑农业能够提供多少商品粮。”“农业生产的粮食,除了自己必不可少的消费以外,还能拿出多少来支援办工业,办国防,办文教卫生事业,等等,这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着眼点。”[1]97李先念除了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外,还把农业提高到关系国家政权的重要高度来看待。“农业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政权的巩固,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因此,任何时候都不可忘记‘民以食为天’”[1]354。关于如何发展农业的问题,李先念强调要把水利工程和农田治理这两项基本建设作为重点来抓,“首先要在搞好现有工程和农田上下功夫。抓好了这一条,全国就可以扩大灌溉面积一亿多亩……在这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在不破坏水土保持,不破坏森林、草原和水产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垦荒地。在山区、丘林旱地,一定要一次建成水平梯田,以防止水土流失。治河造地,一定要留有出路,保证防洪安全。”[1]364“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根本措施。”[1]363
从李先念关于农业发展的理论中可以明显看到,他坚持贯彻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农业的发展当作事关民生、事关政权巩固、事关农业现代化的大局来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强调并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率先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了农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三农”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尽管党和政府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然而,城市化带来的耕地急剧减少,传统农业的落后生产方式,农业基础设施的陈旧落后,农村必要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的低下等影响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严重困扰着农业的发展,极大地动摇着农业的基础地位。长此以往,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将面临着极为严重的粮食危机甚至生存危机。重温李先念等老一辈思想家关于农业发展的重要理论观点,有助于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始终牢记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发展当作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问题来抓,不断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李先念的经济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
李先念的经济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管理体制,另一个是信贷管理体制。
在财政管理体制方面,李先念认为,“中央财政部和中央各主管部门,对地方的国民经济计划、事业指标和地方财政,管得过多、过细,过分集中,地方感到财权不大,办事困难”[2]154。“应该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使中央各部门的积极性同地方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地方作为一级政权,在财政方面应该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应该有权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计划下,编制自己的预算,安排自己的事业”[2]155。在向地方放权的过程中,李先念敏锐地看到,由于某些不适当的规定,导致有的地方政府权限过大,影响了中央的集中领导。他指出:“必须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局部必须服从全体,必须正确地贯彻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2]337。
在信贷管理体制方面,李先念特别强调信贷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的银行信贷,是通过存贷方式服务于生产发展和流通扩大的一种工具”[2]400。由于信贷工作的重要性,李先念指出,信贷工作要集中统一管理,要“坚持集中高度统一和分级分口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按计划贷放、有物资保证和按期归还的原则”[1]56。“国家资金的使用,必须按照不同性质,划清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界限,划清基本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的界限,分工管理,‘桥归桥,路归路’”。[2]376“一切非偿还性的开支,由财政拨款;一切周转性的临时需要,由银行贷款。”[2]135
李先念经济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又要给地方一定的权力和政策,鼓励地方根据本地的特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对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大胆进行改革。同时,要注意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加强金融领域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其在服务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李先念财政经济思想
李先念自1954年起担任财政部长的十几年时间里,认真研究财政经济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提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财政经济思想。
李先念比较系统地考察了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他指出:“财政和经济是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经济决定财政,但财政工作的好坏反过来也可以影响经济。财政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2]151“国家财政的增长,依靠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应当在增长上下功夫。”[2]67“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这样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既取得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又保持收支的平衡,就是我们财政工作的基本公式。”[2]391由于财政极大地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他看到了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国家财政体现着党的各个方面的政策,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关系着各个阶级及各个民族的切身利益”。[2]72“我们的财政贸易工作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全国的六亿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财贸工作做好了,就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反之,如果财贸工作做得不好,就要影响六亿人民的吃、穿、用,以至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2]188李先念还提出了财政、信贷、物资统一平衡的思想。他指出:“财政支出和信贷投放的多少,要根据物资供应的可能性来决定。如果财政支出和信贷投放过少,就会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影响建设事业的正常发展。如果财政支出和信贷投放过多,就会使社会购买力超过物资供应的可能,造成物资供应的紧张情况,甚至影响市场物价的稳定,所以说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的平衡,必须考虑物资供求的平衡”[2]238。
财政工作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国家(或政府)的财政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通过调节各类社会基金的形成、分配和使用,正确处理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等,从而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进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以及社会安定团结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李先念的财政经济思想明确地昭示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要十分重视财政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形成强大的国家财政实力,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国家的财政投入和信贷投放直接影响经济建设和市场物价的波动,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状况,因此,要根据经济建设情况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1]李先念论财政金融贸易(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2]李先念论财政金融贸易(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