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2013-08-15王瑞莲陕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商场现代化 2013年24期
关键词:坏账真实性会计工作

■王瑞莲 陕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我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灵魂,只有会计核算客观真实,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定义

1.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定义

会计核算是指企业以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从金额上连续、全面、系统、完整的进行确认、记录、计量的过程。会计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项目完整、手续齐全、资料可靠。

由此可见,会计核算真实性就是指企业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如实进行核算和反映的过程。如果企业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不能如实进行核算,那么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就出现了不真实,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就是虚假的,这样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

2.会计核算真实性的类型

会计核算不真实有两种体现形式,一种是真账假做,即企业根据不真实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记录和计量,虽然会计记录、记录及会计处理的过程是规范客观的,但会计依据的不真实导致了会计处理结果的虚假性。另一种是假账真做,即企业对真实的经济业务进行虚假的处理,虽然会计依据是真实的,但会计处理过程不符合会计制度和准则,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会计信息是虚假的。

3.会计核算真实性的意义

会计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会计工作的结果表现为各种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政府部门、相关企业、投资者及债权人关注的重点,会计资料及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经营决策,对有关各方至关重要。会计核算真实性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核算真实性有利于政府税务部门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便于及时催缴、清缴税款;二是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盈利状况,对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有利于债权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知晓企业是否具备偿债能力,以便债权人做出是否借款的正确决策。

二、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会计信息虚假的直接原因是会计核算的不真实,会计核算的不真实主要是一些人为的、非人为的因素造成的。

1.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一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业务流程,会计核算操作上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企业内部缺乏适用的财务制度,企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不明确,财务分工责任不清,出现差错相互推诿,因而出现个别会计人员差错不断,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对不相容职务,不能由一个人承担,至少由二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承担,这样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作用。比如财产物资明细账和财产物资总账不能由一人来登记,现金总账和库存现金不能由一人来管理,会计记账和会计审核不能由一人担任。而某些企业会计出纳一人兼任,财产物资总账和明细账也由一个人兼任,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不真实情况的出现。

3.存在利益驱动现象

有的企业管理人员出于政治的、经济的、或其他方面的利益驱动考虑,通过人为提前或推后收入的入账时间来调节企业的应纳税额,有的企业购销人员,在采购过程中,人为的吃拿回扣,这样就人为太高了物价,虚增了资产的成本,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不真实,那么无论会计人员如何规范正确的进行会计处理(假账真做),其结果也是会计核算不真实,会计信息不真实。

4.会计造假行为成为一种常态

目前我国诚信缺失,会计造假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其表现是会计工作有法不依,有制度不遵循;会计人员有意或无意偷税漏税;企业领导授意、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转移国有资产、粉饰经营;某些单位账外设账;单位内部及社会监督部门监督不力,对会计造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追究不力甚至无人追究,致使会计造成蔚然成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的发展影响极坏。

5.会计核算真实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要求,是对企业过去已经发生或过去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如实反映,其真实性是对过去经济业务的真实反映,是过去的“真实性”。现实是,在会计核算中,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常常需要根据经验来做出判断,如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都是在企业资产尚未发生损失之前提前预计可能会发生的损失。如企业应收账款期末计提坏账准备时的会计处理是,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直接确认了资产损失,但这时企业应收账款并没有真正发生损失,只有在应收账款实际不能收回时企业才真正发生坏账损失。企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都属于这种情况。企业计提了减值准备或坏账准备并不表示企业真正发生了坏账损失或资产损失,那只是企业的一种会计估计,而且这种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可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实施措施

会计核算真实性是会计准则基本要求,也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建立健全企业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及收入、费用、利润核算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与出纳,记账与审核,审核与付款、总账与会计档案等不相容职务实行内部牵制,明确职责、分清责任。明确会计核算程序及规范要求,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方面,做到会计核算及处理严格按程序及规范进行操作,杜绝违反程序及不规范的会计操作。

2.完善考核机制,消除利益驱动现象

之所以单位管理人员会出于利益驱动进行不真实会计核算,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干部及工作人员业绩及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企业对管理人员任用考核往往只注重短期的业绩,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利益及社会效益,这势必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在自己的任期内随意调整会计账项。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完善企业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考核机制,将诚实守信及企业长期利益和社会效益纳入考核范畴,以消除利益驱动现象。

3.加强会计监督,杜绝会计造假行为

会计监督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监督主要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及会计部门内部进行的监督,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内部审计及会计自身的监督力度,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会计造假行为发生。外部会计监督包括了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是指会计事务所及审计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的监督,政府监督是政府审计部门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的监督管理。只有加大内部及外部会计监督的力度,才能杜绝会计造假行为。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的直接操作者,也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要保证会计信息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及业务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认识,这是企业做好会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在会计队伍建设时注意选用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只有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了,才能减少会计核算不真实性的发生。

[1]赖建波.论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中华会计网,2009.2

[2]杨自升.建立健全会计更正档案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中国经贸,2012.7

[3]雷晓葵.浅议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7.4

[4]孟杰.浅谈加强会计监督.时代报告,2012.1

[5]郭建林.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金融经济,2010.22

猜你喜欢

坏账真实性会计工作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广告的真实性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扒一扒 P2P坏账率五大猫腻
巧用公式法计提坏账准备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第四部分 地方会计工作
西班牙考虑建“坏账银行”
浅析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