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贾谊和西汉文学

2013-08-15汪耀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辞赋贾谊西汉

汪耀明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433)

西汉文学,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成就斐然。散文蓬勃发展,辞赋蔚为大观。这样的文学大川浩荡奔流,永久地流贯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正如范文澜所说:“文学是一条长河。如果说《诗》三百篇是一条上源,经传诸子是一条上源,《楚辞》是一条上源,那么,西汉文学汇合了这些上源成为长河的正身。西汉文学正像西汉这个朝代一样,规模是宏大的,创造力是充沛的,许多种文体,都在西汉时期发达起来。”[1]130西汉散文辞赋的发展与变化,是从贾谊开端的。贾谊是汉初著名的散文家兼辞赋家,当时几乎无人能与他的文学成就媲美。他的作品既传承先秦文化,又开拓创新,影响后世。

一、西汉文学的背景和发展

(一)西汉初安、鼎盛、衰落的局面

西汉文学的兴盛,除继承先秦文学的优良传统外,更与当时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发展情况相关。

西汉前期,经济的好转趋势、社会的初安局面和思想文化比较自由的环境使作家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对社会的进步和西汉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创作散文,议论时事政治;写作辞赋,抒发内心情感。

武帝、宣帝时期,经济的繁荣成为学术文化发展的基础,国家的强盛为文学家创造了大有作为的机会,民族联系的加强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也丰富了散文家、辞赋家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写作。他们总结经验,反映时代,阐述哲理,提出建议,表达情意。统治者名为崇尚儒学,实则融合各家观点,爱好文学,奖励作家。以后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散文和辞赋的创作。

西汉后期,经济衰退,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经学盛行。不少作家作赋撰文,揭露现实,抨击腐败,表明心迹,进一步从儒家理论出发来从事写作。

由此可见,西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深刻地影响了西汉文学,而西汉文学也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成功地反映出时代风貌和社会现实,倾吐了作家内心的肺腑之言。

(二)散文兴盛和辞赋发达

西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散文创作和辞赋创作。

当时散文发达,人才济济。贾谊、司马迁和刘向等都是享有盛誉的散文家。散文文体比起先秦更为完备,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等书所列的各种文体不少都在西汉先后出现,或者更加完善。西汉散文凭借当时雄厚的经济物质条件和先秦积累的文化遗产,出色地反映了西汉的时代精神,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它们有的总结历史经验,评论政治得失,研究治国方法,以政论见长;有的系统总结自古以来历史文化的发展情况,深刻反映当代的社会问题,认真探寻历史发展的动向,以史传著作闻名;有的论述古代与当代各家的哲学思想,以哲理文章著称;还有的专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以记事散文传世。彼此不无相通之处,却又各有侧重。它们多以质朴自然、生动流畅的语言为本色,曲尽其妙地叙事,疏直激切地说理,逼真传神地写人,意味深长地抒情,显得沉博绝丽。这些散文在当时独树新帜,其文风也沾溉后世。

与散文同时著称于世的是辞赋。西汉作家众多,赋作如林。贾谊、淮南小山写作辞赋,带有楚辞色彩,属于骚体赋。枚乘创作《七发》,奠定汉大赋的形式格局。司马相如写有《子虚赋》、《上林赋》等,气韵生动,情文并茂,其创作达到了西汉辞赋的最高水平。西汉辞赋导源于以屈原赋为代表的楚辞和荀子赋,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曾有所论述,指出陆贾开其端绪,贾谊振其遗响,枚乘、司马相如扩大其成就,王褒、扬雄推展其趋势,枚皋、东方朔等人都用辞赋尽情描绘各种事物。最为繁荣的是武宣元成时期,名家各展才笔,留下传世佳作。西汉辞赋或描写了国家统一、强大的盛况,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或批评了统治者骄奢腐化的所作所为,暴露了民生疾苦、是非不分的社会问题。它们记录西汉的现实生活,抒发人们的感情愿望,显示作家的写作技巧,表现出作品情感深厚、铺叙突出、想象丰富、描绘细致、散韵融合、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这些辞赋洋洋大观,华实并茂,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并为后人从事辞赋创作、研究辞赋理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贾谊作品产生的基础

(一)汉初社会的进程

“贾谊才颖,陵轶飞兔,议惬而赋清。”[2]424作为西汉初期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通过创作精美的篇章,拉开了西汉文学舞台的帷幕。

在政治上,贾谊富有远见地看到汉朝统治者面临战略转变的契机,因此,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他的个人遭遇不是幸运的,但是,他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愿望以及有关的主张,却在文帝时得到赞赏和部分实现,更在武帝时得到基本实现。这表明他的政治主张确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历史上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在文学上,贾谊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大量雄辩的散文和感人的辞赋。他的散文充分地反映出作者对历史和现实具有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鲜明地体现了浩荡的气势和激越的感情,突出地显示了独特的风格。自然,它们受到先秦散文的影响,不过,更多地展现汉朝大一统局面的气派,对当时和以后的散文产生不小的影响。他的辞赋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坎坷不平的仕途经历,有力地揭露了社会的弊端,积极地议论了时政的得失,字里行间充满着愤懑不平的真情实感,其中还有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唯物论观点。它们得屈原赋之正传,也受荀子赋之影响,并加以综合和创新,从而促进了汉赋这一崭新文体的发展和兴盛。

总之,贾谊的散文和辞赋富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及艺术价值,独步当时,辉映西汉,流传后代。

贾谊作品的产生与西汉初期社会因素和先秦文学的影响密切相关。

汉初,在经济上,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轻田租,解放奴婢,号召还乡,重农抑商等。特别是文景之治,劝民务农,鼓励生产,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在思想文化上,执政者信奉无为而治,黄老思想曾经风行一时。以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的空前统一和维护中央集权体制需求的扩大,无为思想逐渐向有为思想嬗变,于是,经过改造的儒家学说就应运而生了。

(二)先秦散文、辞赋的影响

当时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这些社会因素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给了贾谊以较大的影响。此外,先秦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屈原赋和荀子赋也对贾谊的散文辞赋创作有所影响。

首先,历史散文中进步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对贾谊起了积极的作用。《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重视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突出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暴露统治者荒淫凶残、愚蠢自私的丑态,反映国计民生的问题,表达人民要求统一与和平、反对分裂与战争的共同愿望。不少优秀篇章擅长辞令,善于说事,明白流畅,铺张扬厉,感情激越,理在其中。

其次,诸子散文的思想观点和艺术成就也对贾谊产生影响。《论语》的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3]131、“克己复礼”[3]123。《墨子》针对实际,提倡节用和兼爱。《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328的民本思想。《老子》、《庄子》富有批判现实的精神,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荀子》注重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并提出强本节用。《韩非子》强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因时而动、着眼现实。它们大多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词流畅,修辞出色。《孟子》感情丰富,气势充沛。《庄子》汪洋恣肆,长于寓言。《荀子》结构严整,行文淳厚。《韩非子》分析精微,文笔犀利。

此外,先秦文学对贾谊产生影响的还有屈原赋和荀子赋。屈原赋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政治理想、坚强不屈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的精神,也表现出了其感情浓郁、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荀子赋咏物说理,采用问答形式,具有散文色彩。

经过先秦思想文化和文学的熏陶,生活在西汉时代的贾谊通晓诸子百家书籍,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他满怀深情,施展才华,写作散文和辞赋,关注时事政治,议论国计民生,展示内心世界,从而开创了西汉文学的新时期。

三、贾谊生平、著作和主张

(一)生平和著作

贾谊短暂的一生既坎坷不平又丰富多彩。他具有政治家的气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极为敏感,不过在仕途上怀才不遇,他把这一切全部融入到其文学创作之中。贾谊18岁时,以能诵读诗书和善写文章颇受称誉。继而由于廷尉吴公的推荐,贾谊被任为博士,不久升至太中大夫,随即受到大臣周勃、灌婴等人的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又改任梁怀王太傅。他曾多次上疏,回顾史实,批评时政,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贾谊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经过湘水时,写了《吊屈原赋》,用以自喻。在长沙三年,他又借景抒怀,写下《服鸟鸟赋》,其中不无感伤之意。

应该指出的是,贾谊的仕途曾经一帆风顺,这是因为他本人才华横溢,参政意识强烈,更因为汉初时代新旧交替、文帝初立需要治国安民和重用人才。贾谊的不幸遭遇与元老重臣的安于现状、奸佞小人的无事生非和君主的倾向守成有关,也与自身涉世不深、忽视人情事理、缺乏受挫能力和多愁善感有关。当然,君臣的所作所为主要还是受到西汉社会因素的制约。改革确实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历史的发展方向,可是,众多的现实问题使统治者不能不谨慎对待、稳妥处理,而贾谊对当时进行较大规模改革所必需的社会条件尚未成熟这种情况也考虑不周。

贾谊著作原来有集,已经散佚,今人辑有《贾谊集》,其中包括《新书》10卷。《新书》大致上还是刘向整理的原貌,怀疑和否定《新书》某些篇章的意见并无可靠的证据。贾谊辞赋应该是《吊屈原赋》、《服鸟鸟赋》、《旱云赋》和《惜誓》。

(二)重要主张

贾谊曾以实际的行动和出色的政论参与了当时的政治以及其他活动,西汉统治者对他的主张先是赞赏和部分实施,继而加以搁置,随后又重新重视,直到基本实现。这样的情况充分表明贾谊的主张总的来说很有价值,实际上与西汉政治、经济等融为一体,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贾谊主张中最有价值的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5]39-40的建议。面对地方势力各自为政、不服从中央政府领导的问题,贾谊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加强朝廷权力,把诸侯王国以大化小,削弱割据势力。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在王国原有的封地上增加封君的数目,分散他们的力量,使中央政府与他们的关系能够像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一样。贾谊的建议还对后来晁错的“削藩策”和主父偃的“推恩法”很有启发,为景帝削夺诸侯王国封地和武帝推恩分封诸王子弟的做法提供了理论根据。

控制匈奴、消除边患是贾谊治国安民的方略之一。西汉王朝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匈奴经常侵扰边境、掠夺人口和财物。贾谊认为要使汉朝政权巩固、天下太平,就要严格控制匈奴,积极解决边患问题,同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策略,讲究方法。对于匈奴侵扰的问题,文帝和景帝采取和、战结合的措施,妥善处理矛盾;武帝则是先和后战,根本解决问题。这些在各自历史条件下的不同做法与贾谊控制匈奴、消除边患的方案是一致的。

注重农业、积贮粮食是贾谊思想的又一个重要内容。针对当时生产力尚未完全恢复、不少人弃农经商的实际情况,贾谊著《论积贮疏》论述农业生产对治国安民的重要性,主张“积贮”和“驱民而归之农”[6]1130,希望文帝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积贮粮食,防止意外。对此,文帝听取意见,一再下诏,强调以农为本,实行轻徭薄赋。景帝继续遵循重农政策,减轻赋税。由于贾谊的这个主张得到重视和实行,出现了文景之治,带来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和人口的繁息。

禁止私自铸钱是贾谊政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汉初以来,各地可以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许多人弃农采铜,私铸铜钱。这既影响了农业生产,又造成了币制紊乱。因此,贾谊提出禁止私铸。他的这个建议当时未被采纳,可是,以后西汉王朝禁民铸钱,尤其是武帝时的币制改革,使国家掌握了制钱大权,这实际上是贾谊思想在政策方面的实现。

四、贾谊散文和西汉散文

(一)贾谊散文的思想与艺术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写得见解精辟、情文并茂,以《过秦论》、《陈政事疏》为世所重。

贾谊散文的思想内容包括六个方面。首先,重视民心向背,提倡以民为本,注重农业生产,反对放弃农业而从事工商。其次,认为只有坚决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才能真正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仁义恩德。第三,认为既要积极抵御外来入侵,避免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又要妥善处理民族矛盾,形成民族之间相安无事的局面。第四,要求迅速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强调确立等级制度,重视礼的道德规范作用,希望天下移风易俗,社会风气逐渐好转。第五,注重研究历史问题,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分析现实情况,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最后,意识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密切相关的,要重视客观事实存在着势的作用,又不忽略人事的努力,表现出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

这些进步的思想内容又与比较完美的艺术特色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贾谊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五点。一是字里行间涌动着感情的激流,充满了纵横跌宕的气势。二是论事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含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三是叙议有机结合,使结构周严缜密;反复论述,逐层推进,显出较强的逻辑力量。四是文章时而排比、对偶,时而夸饰、铺张,善用多种修辞手法,呈现辞赋化的倾向。五是语言丰富多彩,或者富丽华美,或者简洁朴直,常常结合得天衣无缝。它们共同形成了感情深厚、文辞优美的特色。这些艺术特色与进步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使贾谊散文成为西汉初期最优秀的散文。

(二)西汉散文创作

贾谊散文既吸取先秦散文的有利因素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在形成西汉文风方面起了开创的作用。

贾谊散文总结历史经验,关注现实问题,抨击黑暗现象,希望长治久安,感情丰富、气势充沛、修辞富于变化、行文舒卷自如、叙事说理生动形象、所记人物栩栩如生,这些都对西汉散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西汉散文人才辈出,有的与贾谊同时,有的继贾谊而起,各自写出了反映西汉时代风貌的雄文鸿篇。他们的不少散文与贾谊散文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在写法上也是接近的。

强烈的现实性和无畏的批判精神是西汉散文的鲜明特色。西汉散文深入研究了前代许多强弱转化的史实和人物成败的事例,详细分析了秦朝土崩瓦解的缘故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希望当时执政者不要重蹈覆辙,要为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有所作为。许多散文在回顾历史问题的同时,还广泛议论现实社会的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赞成清明的政治和进步的事物,批评不合时宜的言行和落后错误的东西。在富有现实性和批判性的西汉散文的星河之中,《史记》是一座耀眼的星座。

西汉散文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其特色,在艺术上也别开生面,富有文采。

第一,深厚的感情、充沛的气势。当时的散文回顾历史,反映现实,议论时政,显得情意深长。同时,丰富的感情又与沛然的气势密不可分,感情的起伏自然形成闳肆的气势。这就使人读后心潮澎湃,思绪随着文章感情气势的起伏而变化。

第二,朴而有文,修辞出色。一般来说,当时散文质朴自然,语言天然无饰。不过,其间已有不少文章质朴而有文采,开始讲究修辞,出色地叙事议论、抒情达意。精巧的对偶和形象的比喻层见叠出,鲜明的对比和意味深长的反复不同凡响,大量的稽古和合理的夸张沁人心脾。散文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呈现出辞赋化的倾向。这些各有侧重又巧妙结合,成功地表现了散文的题旨情境,使西汉散文面目一新,既不同于战国以前有些散文质木无文,又不同于东汉以后大量文章骈偶富赡。

第三,写人叙事,绘声绘色。在一些叙事性的作品中,描绘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形成了西汉散文的另一鲜明的艺术特点。这方面,《史记》独占鳌头,“藉人以明史”[7]20,因事而见义,它令人博览历史画卷中的人物风俗。全书不仅以记载主要事件描绘人物形象,以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也以心理描写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以渲染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本质,还以声口毕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作者通过各有侧重而又有联系的多种手法,传神地描写出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事件和现实风貌,也自然地融入了他自己的爱憎感情。

由此可见,西汉散文是我国散文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的雄文鸿篇,而贾谊散文开拓了写作雄文鸿篇的境界,为开创西汉文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贾谊辞赋和西汉辞赋

(一)贾谊辞赋的思想与艺术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辞赋家,他的辞赋写得情理交融、荡气回肠,以《吊屈原赋》和《服鸟鸟赋》最负盛名。

从思想内容上看,抨击贤愚不分、是非颠倒、人才受压的黑暗现实,是贾谊辞赋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吊屈原赋》借吊念屈原来抒发忧愤,还是《惜誓》直接倾吐作者肺腑之言,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现实社会的丑恶现象,表现出才智之士的进步思想。关心和同情民生疾苦,是贾谊辞赋的重要方面。《旱云赋》不仅反映了干旱严重、农夫悲苦的情况,还把天灾与统治者的政治失当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一些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和辩证法思想,这是贾谊辞赋的闪光之处。《服鸟鸟赋》承认宇宙万物是自然产生的,肯定事物本身是运动变化的,进而直观地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

从艺术上看,贾谊辞赋深受在南方诗歌基础上形成的屈原赋的影响,又有在北方文化基础上产生的荀子赋的影响,并加以综合,有所变化和发展,形成自身的特点。这些辞赋形象动人,情意深长,比喻贴切,对比鲜明,句法参差,铺陈有序。它们擅长叙事、说理和抒情,呈现散文化的倾向,为汉赋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西汉辞赋创作

在西汉辞赋创作中,贾谊辞赋是与众不同、具有开创意义的。

就辞赋来说,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称楚辞,楚辞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屈原作品也被称为屈原赋。赋的名称一般认为始于战国赵人荀子《赋篇》。屈原赋和荀子赋是各有特色的,前者侧重抒情,后者重在说理。两者的结合,应该说是从贾谊开始的。贾谊写作辞赋,继承和发展了屈原辞赋和荀子《赋篇》,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人风格。贾谊辞赋是西汉骚体赋的发轫之作,又孕育了汉大赋的一些特点。他的辞赋对西汉辞赋创作中形成铺陈夸张、具体描述的特征和呈现不满黑白混淆的现实、抒发贤才失志的忧愤倾向都有所影响。

自贾谊辞赋问世以来,西汉不少辞赋家跟随其后,积极创作,写出了许多传世佳作。

其一,骚体赋创作不断发展。司马相如《长门赋》、严忌《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王褒《洞箫赋》等,各有所长,富于变化,充满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形成骚体赋兴盛的局面。

其二,汉大赋蔚为壮观。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等,这些大赋不同程度地描绘出西汉帝国繁荣上升时期的景象,反映了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上的情况,还融入了一些“风谏”[8]3317之意。它们以铺叙事物为主,继承楚辞的某些形式特点而更多运用散文手法,显得铺张扬厉、想象奇特、散韵相杂、语言繁富。同时,大赋铺陈夸张、具体描述的体制和主客问答的散文形式也清楚地显示出来自贾谊辞赋的影响。

其三,忧愁失志之士抒发内心情感。董仲舒《士不遇赋》、东方朔《答客难》、司马迁《悲士不遇赋》、刘向《九叹》、扬雄《解嘲》等,有的联系前代史实,有的结合个人经历,或是直陈心迹,或是谐谑讽刺,各自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愤世嫉俗的情绪和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都和贾谊抒发怀才不遇、指责是非颠倒的真情实感一脉相承。

六、贾谊文学观点和西汉文学思想

贾谊的散文和辞赋自然包含作者的一些文学观点,这些观点对西汉文学思想不无影响。

贾谊的创作表明他比较注重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想通过它的认识和教育作用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注意情文并茂、含意深刻,力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努力表现时代风貌。所有这些都有助于西汉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西汉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当时一些学术论著和文学创作中。有的是专门的文学论文,有的是作家作品评论,有的是发表文学观点的文章,还有的是呈现文学思想倾向的散文和辞赋。它们相辅相成,使西汉文学思想显得丰富多彩。包括《淮南子》关于文学艺术问题的论述在内的不少篇章是西汉文学理论的代表作品,司马迁、刘向、扬雄堪称西汉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散文辞赋创作所表现的文学思想倾向是西汉文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西汉文学思想随着时代变化、创作繁荣而发展,涉及文学艺术理论的许多方面。其中,在散文创作方面,讲究情文并茂,崇尚雄文鸿篇;注意描写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文章的社会作用,强调文学为政治清明和社会进步服务等。在辞赋创作方面,追求语意两工的水平,力图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铺陈夸张又细腻描写,积极探讨修辞艺术;注重反映国计民生,重在表现生活和时代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作者的文学思想,涉及文学的社会作用,文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学与生活、时代的关系等问题。显然,从散文辞赋创作中所呈现的这些文学思想倾向是贾谊文学思想因素的继续、丰富和发展。

七、贾谊作品的重要影响

贾谊的作品深受先秦文学的影响,又有鲜明的特点和长足的进步,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西汉以后的散文创作和辞赋创作产生长久而深刻的影响。

贾谊散文在西汉散文中有其特殊地位,为后代人们从事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贾谊的政论议论时事政治,文笔雄放恣肆,他的史论研究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文章于刚健明白之中呈现辞赋化的倾向,这使后世政论和史论无不蒙其遗泽。曹植、陆机、魏征、陆贽、杜牧、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胡铨、辛弃疾和陈亮等人的政论和史论充分说明它们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汉文章特别是贾谊散文的影响,又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和变化。贾谊散文感情丰富、气势充沛、跌宕起伏、舒卷自如的特点对后世的散文创作和文学理论都有影响。韩愈和苏轼等人的创作与评论既显示出它们与贾谊散文在精神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又给古代文学创作和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

贾谊辞赋是汉初优秀的骚体赋,又是西汉大赋的先声,对后代抒情言志的辞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班彪、张衡、赵壹、蔡邕、王粲、向秀、鲍照、江淹、庾信、韩愈、杜牧、欧阳修、苏轼等人都在古代辞赋史上留下了抒情言志的名篇佳作,这些情意深厚、文辞优美的辞赋多数与西汉辞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西汉辞赋的先导正是贾谊辞赋。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西汉文学吸收了先秦文学的丰富营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较大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表现出可贵的创新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点,为后代文学创作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西汉散文和西汉辞赋就是西汉文学的突出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包括西汉散文、西汉辞赋在内的汉文、汉赋常常与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相提并论,交相辉映。而贾谊正是西汉初期深谋远虑的政论家、第一个优秀的散文家和著名的辞赋家。

贾谊的政治见解适应汉代大一统的局面,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规律,对西汉的历史进程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的散文辞赋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传承先秦文学,融入作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开拓创新,为西汉文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这不仅有助于西汉散文辞赋的兴盛和文学思想的形成,也有助于西汉以后散文辞赋创作的蓬勃发展。因此,贾谊作品在西汉文学中具有开创意义,并一直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

结合西汉历史文化背景和中国文学发展进程,对贾谊和西汉文学进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不仅能比较全面地评价贾谊的生平、思想、散文和辞赋,评价他的政治主张对西汉政治、经济所发挥的重要影响,评价他的文学作品对西汉文学所具有的开创意义,也能深入探讨西汉文学与贾谊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西汉散文和辞赋的发展情况,探讨西汉文学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还将有助于对整个中国文学史的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辞赋贾谊西汉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论民国辞赋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怀才不遇的贾谊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