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探析

2013-08-15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政治

王 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校办公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在高校中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对受教育者的尊重,调动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日益普及的互联网技术催生了微博、微信等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和便捷。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原有的传统式的、灌输式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注重人文关怀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文关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3]。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为国家培养既有知识、能力,又有先进思想的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者是高等教育不懈的目标追求。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技术素质和文化综合素质的有机统一体,三者互相促进,互相渗透,其中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前提,科学技术和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目的,同时又是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延伸和继续。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加以保证和实现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还能有力地配合校园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大局意识和危机感、责任感,并能切实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

人文关怀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为思想内核,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4]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人的价值和人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把人作为实践主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关注人的价值追求和实际利益,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社会和人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是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目标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指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关注,即是对人的因素、对人的精神因素的高度关注,这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同时,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史上,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懈的追求目标。[6]新时期,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文关怀,要求将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其实质是素质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确定时期,看问题常常趋于主观化和片面化,在接受来自外界的教育和指导时,往往会存在抵触情绪,这也是当今许多家长和学生之间产生“代沟”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人文关怀等疏导手段,教育引导学生从内心需要出发,自己去认识自己,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成长。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实现,必须将作用于大学生身上的由教育引发的外部人文关怀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开发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触及大学生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人文关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治教育主要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等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体现了教育者的主观意志和理论灌输,却较少真正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和个性化需求,并没有真正达到在人文关怀中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实效。

1.旧有教育理念仍制约和削弱人文关怀的成效

在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要想将人文关怀落实到细处,仍要持续转变观念,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中国多年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师本性,学生则只是受教育者,只需要全盘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即可,完全忽略受教者的主体性。传统的教育方式,大多以“灌输式”的、静态的、单向的传授为主,而将学生推向被动接受的位置,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陈旧的教育模式与理念扼杀了学生的需求和能动性,教育对象被简单地看作是道德知识的接收器,没有激发学生的潜能来创造新的知识。这种忽视教育对象个性的统一标准的规范化教育,使个体失去了丰富性和多样性,抹杀了个体生命的创造力和潜能,束缚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甚至造成人性的扭曲。

2.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未得到全面贯彻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识模糊,将思想政治教育只看成是形式化的教育,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效,更没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忽略学生作为“现实的人”应具有的独立意识和教育需求个性化的教育主体,只是看到教师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引导地位,想当然地传授知识,而完全忽视了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能学到什么。

3.对大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忽略使人文关怀难以落到实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实践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生活实际,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不感兴趣、不重视甚至是怀着抵触情绪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将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所期望的社会人;另一方面教育对象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教育灌输的个体,而是有着活跃思维、充满能动的个性化的独立个体。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主体性并遵循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把握主体性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受教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才能促进大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才能回应时代的要求,回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新要求。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工作的日常引导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但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价值追求的需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其内在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对学生而言真正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1.坚持以人为本,拓展渠道,将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多地从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出发,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基于学生心理需求,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理论学习网站的建立,团日活动与课外实践的有效开展,与爱国主义教育、“三观教育”相结合,等等。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辅导员、团委、学生处等学生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本着“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改变过去只注重管理的工作方式,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与新形式。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通过心理排查等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辅导工作;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要重新进行梳理和修改,使其内容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这是因为每个学生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不同,其在家庭、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以及主观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生以后的就业去向和发展前景也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必然存在差异。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求同存异,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发展需求的多样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调适。当今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随着高等学校的连年扩招,大学生的构成情况更加复杂。如果教师忽视大学生个体差异,单纯利用和采取集体教育方法,忽视个别教育,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要把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教育目标,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大学生,注意开发大学生潜在的素质闪光点,给大学生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充分挖掘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大学生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3.提升教育者人文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能力

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包括思想境界、道德品质、个人修养、心理素质、文化品位等。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像朋友一样传授知识并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关爱,将师生关系视为一种能体现人性色彩、真诚对话、心灵交遇、思想共鸣的“我你关系”,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使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学校和老师是真心实意为他们服务的”,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并不仅仅是教师本人谋生的手段。我们经常看到,在学校里真正受学生认可和喜欢的教师,其所教授的课程一般说来也是受学生认可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首先要提升教育者人文素质,提高其个人的品质修养和能力,使其真正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榜样的力量显然远远超过枯燥的说教,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所以,提高教育者整体的人文关怀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教育者在工作过程中将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意志、情感和行为等教育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的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文育人效应。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8(01).

[2][4]张小琏,刘思林.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4):93-96.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网站,2010-07-29.

[5]赵新霞.以人为本视域下解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延边党校学报,2013(1):115-118.

[6]沈壮海.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4(8):6-7.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