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与改革的建议
2013-08-15刘翠莲
刘翠莲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是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应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但是,从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培养出的毕业生的状况来看: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操作能力差,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偏低,这些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出现了很大的偏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其中会计教学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与就业的一个突出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现行的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适合于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全面推进会计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会计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拥有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已成为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必须面临并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的分析
会计教学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但是,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缺陷。
(一)教学体系规划不完善,课程设置欠科学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在整体规划上应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规划编制时没做到及时补充和更新,只对当年增加的新课进行了规划,这些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不协调。
1.会计专业的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主,其他行业会计核算涉及极少,即使有也是从理论方面加以描述,缺乏案例与分析,同时在课时计划中又没有设计相应的时间加以补充、讲解;另外,也没有相关专业选修课的开设,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综合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适应能力的培养。
2.专业课的安排上存在不合理,出现相互脱节的情况。比如会计课与税法课许多高职院校将税法课安排在第二学期甚至第三学期,而会计专业课中只要企业发生对外交易都会牵涉到税法知识,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但教师在教学中讲到有关税法知识时,学生则表现出一脸茫然。
3.在教材的选择上: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质量高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高职院校所用教材大都由每期担任专业课的教师选定,由于每期教师任课的不固定,选定的教材也不统一,导致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或教材质量不高,缺乏结合会计准则变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同时各教材的来源渠道广泛,相互不配套,不利于教学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更有甚者,一些教材存在着内容更新速度慢,对新准则、新制度的要求不能及时反映、调整,这些给学生带来了误导,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校内外教学实践薄弱,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实训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都有相应的模拟实验室,但实习的资料及设备与现实生活中企业的环境差距太大,同时,没有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与操作,比如在练习记账凭证的编制时对于相关经办人的签章上,同学们已经习惯了一人独立完成相关内容的填写,既当会计、又当出纳还兼财务主管,缺乏模拟性,甚至严重违反了会计操作的规定,不能起到锻炼与提高的目的,影响会计教学的工作质量与教学效果。另外,对于校内实训,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时间也受到限制,一周最多不超过两次,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人才。
2.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率,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谋求校企合作。但,实际上学校经费紧张,不可能拥有更多的资金投资于企业,导致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即使是靠个人关系去企业财务部门实习的学生,也可能由于实习单位财务人员充足、会计资料为企业商业机密不可外泄、会计技术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不可能言传身教等原因,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实质性的实践内容,更谈不上得以锻炼,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理论,来源于课本,而与实践严重脱节。
(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简单
1.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的教学上,教法比较单一,理论讲述较多,实践环节较少,忽略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一点在每学期的教学进度表得以体现:会计专业课实训仅仅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上安排了模拟实训,并且实训次数有限,其余课程均无。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唱主角,学生演配角,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同时,因为时间关系,师生之间交流、沟通较少,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这些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一旦踏入社会面临实践问题就会无所适从。虽然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希望改变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但仍然没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与融合。
2.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上比较简陋。高职院校如果建立各项模拟实验室,将要投入很大资金,会导致经费比较紧张,同时,校领导对会计教学重视不够,认为在校主要是学好理论课,实践能力应该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导致许多教师仍在使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建立的多媒体模拟实验室,教学软件由于没有及时更新,与课本不配套,不能使用,只能是徒有虚名,不能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进而影响整个会计教学的工作质量与教学效果。
(四)会计教学缺乏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素质上,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会计教学专业性较强,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熟练的实践经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不同时具备这些要求,主要原因是:
1.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大都来源于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虽然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没有在企业实践的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体现在指导会计实践教学时,他们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专业教师的新知识更新较慢,知识结构层次不全,相关专业知识缺乏,也成为制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3.近年来,多数高职院校从社会上引进一些高级会计人才来校任教,这些教师多年工作在一线,有着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知识却显出相对不足。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任何一方的缺失或不足都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着眼整体规划,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的本科院校,又区别于中职会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带有明确的会计职业特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强调专业知识的职业定向性,岗位针对性和实践性,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真正胜任实际工作岗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都要进行相应修改与补充,及时把握经济方向,把新出台的与会计教学有关的政策、理论、法规及时补充到授课内容中,避免所讲授的知识与社会要求出现脱节。
2.对于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强调课程体系各课程之间的逻辑配合,避免出现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现象。专业课程应按相应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改革,突出其综合性与实践性,重点精选几门精品课,同时,增加几门社会适用性较强的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就业选择范围。
3.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做到基础理论课教学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4.教材的选择上,由会计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商讨,从应用性、知识性、可操作性方面综合考虑,统一订购质量信得过、比较有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同时建议,应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组织会计教学骨干教师与从事会计实践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共同研究、编写适合于高职院校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与配套练习题、模拟实训资料,以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符合高职院校会计培养的目标,又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5.为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参加会计专业社会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电算化证、助理会计师证、计算机等级证等,这些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时必须取得的资格证明,这样就应该在课程体系的规划时把相关的课程作为教学重点,必要时,选派会计骨干教师对参加报考学生加强培训。
6.强调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既能实践操作,又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高层次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
1.对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要求资料齐全而不过时,设备齐全并不断更新,让学生在实践中练,在实习中能弄懂课堂上没有领会到的知识点,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限课时,模拟实验室随时为学生开放,并安排辅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不至于出现盲目练,浪费资源现象。
2.高职院校要建立校外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增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由校、系领导出面与商业银行协商,安排学生到银行实习,练习点钞、临柜记账或复核;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定期帮助事务所建账、记账、年检、验资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综合操作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为了使理论更好地服务实践,高职院校要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在年度教学进度制定表中增加实训课的比重。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唱主角,采用“案例式”、“模拟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模拟实训相互分离,条块分割是现行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也注意到了学生模拟实习,但收效甚微,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会计理论教学中大力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将会计实物工作的案例、资料搬进课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工作的综合素质。比如讲述记账凭证的填制时,教师事先准备好通用的记账凭证与专用的记账凭证,如何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在凭证下方涉及相关责任人的鉴章时:记账人、审核人、制单人由不同学生担任,而不能一人一手包办;在讲述账簿的登记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填制好并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按要求登记到相应总账与明细账中,在理论讲述中,教会了学生如何登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状态,主动接受知识。同时,在教学中学校还应增加财务软件、办公软件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讲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四)提高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水平
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和财会人才培养的效果,会计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为高校会计教学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教师的引进,不注重教师的后续管理;只重视教师理论水平的高低,不重视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因此,提高会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已成为当前会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学校每年选派部分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定期到高职院校参加进修和培训,学习新会计准则、新税法及相关专业知识。使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得以更新、充实,同时也拓展了专业知识面,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会计教学工作。
2.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院和系领导鼓励和支持专业课教师积极地参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层次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从外部引进会计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都丰富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人才,聘请他们担任会计专业兼职教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建立专业教师互听课制度,要求每学期不少于十节,并纳入绩效工资中,促使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同时开展会计公开课、专业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学比赛等活动。
5.学校应定期选拔各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群体效应,进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
6.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定期去一线锻炼。由学校出面联系实践单位,在假期期间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服务。
[1]周伟华.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5).
[2]邓东梅.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8).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荣树新,龙卫兵.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08,(3).
[5]谷新民.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