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葛玄死于西城考

2013-08-15梁满仓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袁术豫章刘表

梁满仓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

关于诸葛玄之死,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病死于荆州,一种是被杀于西城。前一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1]

这个记载并没有明确记载诸葛玄之死,只记载了他在受到朱皓的攻击后前往荆州依附刘表,于是人们根据这个记载便作如下推论,既然诸葛玄很早就到了荆州,史书上又没有他到其他地方的记载,所以他一直呆在荆州,直到生病而死。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推论,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后一种说法主要是根据《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

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刺史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1]

这个记载明确地提供了诸葛玄的死因是被反民所杀,并且死亡的时间和地点记载的都十分明确。然而相信这个记载的人并不多,原因是人们认为《献帝春秋》是一本不经之书,“多传闻异词”[2]《武帝纪·兴平元年》,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著名的史学家,史书上说他“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丘明即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自斯已降,分明竞爽,可以继明先典者,陈寿得之乎!”[3]《陈寿传》及史臣曰因此,大多数人宁愿相信陈寿的记载。然而笔者认为,重新探讨诸葛玄之死很有必要,因为这段历史不仅对少年时代的诸葛亮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还这牵扯到如何认识当时的形势,如何评价《献帝春秋》这本书,如何看待《三国志》与《献帝春秋》两个不同记载的关系,如何理解《三国志》记载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笔者愿就此问题略抒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诸葛玄任豫章太守的政治背景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诸葛玄是接受了袁术的任命而去豫章郡任太守的。从诸葛玄来看,当时他所居住的临沂属徐州,而徐州正经受着曹操复仇式的进攻,诸葛玄正想领着家人躲避战乱。从袁术这方来看,也有他自己的打算。袁术与其从兄袁绍不和,就在他请诸葛玄的前一年(192年),扬州(治今安徽寿县)刺史陈温病死,袁绍派袁遗领扬州刺史,不料遭到袁术的截杀。袁遗败走,被乱兵所杀。袁术任陈瑀为扬州刺史。第二年春天,袁术被曹操、袁绍打败,向九江郡(治今安徽寿县)方向败退。而扬州刺史陈瑀竟派兵拒不让袁术入境。袁术便在淮北大集兵力,攻打寿春(即今寿县)。陈瑀敌不住,弃城而逃。袁术占据寿春,自领扬州,兼称徐州伯。袁术占领淮南后,急需扩充地盘,扩大实力,邀请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便出于这种需要。

诸葛玄出任豫章郡太守,面临着复杂的政治形势。当时天下大乱,豪强并起,中央朝廷的权威已不复存在。除了朝廷任命地方行政长官外,有的地方豪强也自己任命行政长官,有的就干脆自己任命自己。诸葛玄豫章太守的职位就不是朝廷任命,不但诸葛玄的官职不是朝廷任命,就连任命诸葛玄的袁术的官职也不是朝廷任命。当时,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并非袁术,而是刘岱的弟弟刘繇。但袁术已经占据了寿春(扬州治所),刘繇不敢与袁术硬抗,便被吴景、孙贲迎到曲阿。但是,刘繇并不信任吴景、孙贲,认为他们是袁术所任命,又是孙策的亲戚,害怕有朝一日被其所并。所以,刘繇到达曲阿以后不久,便将吴景、孙贲二人赶到历阳(今安徽和县),并派樊能屯驻横江渡口,张英屯驻当利渡口,以抵御吴、孙二人的反攻。袁术知道消息后,立即组织力量反攻,争夺江东地区的战斗由此展开。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即诸葛玄到达豫章的第三年,孙策接受了袁术的派遣,向刘繇发起了进攻[1]《吴书》卷1《孙策传》裴注引《江表传》。他至历阳,打败了把守在长江对岸的樊能、张英二人,接着又攻下刘繇建于牛渚的营地,夺得大量的粮谷和武器装备。然后又攻下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南)、湖熟县(今江苏江宁东南)、江乘县(今江苏句容县北),兵锋直指曲阿。刘繇组织兵力,与孙策在曲阿决战,被孙策打败,逃到丹徒(今江苏镇江东南)。丹徒离曲阿并不远,仍有被孙策攻击的危险。若想开辟新天地,刘繇必须选择一个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地区。刘繇想到会稽(治今浙江绍兴)去。谋士许劭说:“会稽富实,策之所贪,且穷在海隅,不可往也。不如豫章,北连豫壤,西接荊州。若收合吏民,遣使贡献,与曹兗州相闻,虽有袁公路隔在其间,其人豺狼,不能久也。足下受王命,孟德、景升必相救济。”[1]《吴书·刘繇传》裴松之注引袁宏《汉纪》许劭不主张到会稽而主张到豫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豫章北连豫壤,西接荆州,与曹操、刘表联系方便,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可见刘繇与曹操、刘表等人的关系是紧密的。

刘繇南下豫章,决定了已在豫章的诸葛玄必然受到攻击的命运。从派别分野角度看,诸葛玄属于袁术一派,而刘繇是袁术的对立面,他决不会让诸葛玄在豫章稳坐太守宝座的。早在刘繇南下豫章前,东汉朝廷就派一个名叫朱皓的人担任豫章太守。但那时诸葛玄已至豫章上任,想作太守就得把诸葛玄赶下台。然而朱皓除了一纸委任诏书之外两手空空,只得求助于刘繇。刘繇也正想把袁术势力逐出豫章,便借给朱皓一些兵。朱皓领兵攻打诸葛玄,诸葛玄敌不住,退保西城(在豫章郡,治南昌西)。

二、《献帝春秋》关于诸葛玄的记载是可信的

《献帝春秋》记载:“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按照这个记载,则诸葛玄一直到建安二年(197年)还呆在西城。《献帝春秋》所说可信程度怎样?我们还是先看看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吧。

《献帝春秋》的作者是三国孙吴人袁晔,是袁迪的孙子。袁迪在世时,与陆瑁的关系很好,《三国志·吴书》卷12《陆瑁传》记载:“陈国陈融、陈留濮阳逸、沛郡蒋纂、广陵袁迪等,皆单贫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同丰约”。陆氏与诸葛氏的关系又很密切。据史籍记载,诸葛瑾在南郡任官时,有人秘密向孙权告发说诸葛瑾私通刘备。陆瑁的哥哥陆逊立刻上表保明诸葛瑾没有此事[1]《吴书·诸葛瑾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这件事可以证明陆氏与诸葛氏的关系非同一般。姚振宗评价《献帝春秋》说:“晔祖迪与张紘过江,当在献帝初年,下至吴亡,凡九十余年。晔生长于吴,所作多传闻异词,其人或未尝入晋。”[2]《武帝纪·兴平元年》袁迪至袁晔在孙吴生活了九十多年,因此,袁迪很可能通过陆氏了解诸葛瑾家族的事情,并将听来的事情告诉了袁晔。这是《献帝春秋》记载诸葛家族材料可信的第一个理由。卢弼对《献帝春秋》的评价是:“袁氏书虽不经,颇资异闻,《通鉴》亦采之。”[2]《武帝纪·兴平元年》《资治通鉴考异》在很多地方引了《献帝春秋》的记载。卢弼说这是因为它“颇资异闻”,其实也不仅仅如此。众所周知,《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有很深的史学修养,很高的史学才华,很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对《献帝春秋》的态度也说明了这本书的史料价值。这是《献帝春秋》记载诸葛家族材料可信的第二个理由。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大量引用了《献帝春秋》。例如袁绍反对董卓废少立献的记载:

卓欲废帝,谓绍曰:“皇帝冲闇,非万乘之主。陈留王犹胜,今欲立之。人有少智,大或痴,亦知复何如,为当且尔;卿不见灵帝乎?念此令人愤毒!”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来久。今帝虽幼冲,未有不善宣闻天下,公欲废适立庶,恐众不从公议也。”卓谓绍曰:“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绍曰:“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引佩刀横揖而出。

这与裴松之的记载在根本上是没有出入的,细节上入微的描写,正对《三国志》是个很好的补充。这是《献帝春秋》记载诸葛家族材料可信的第三个理由。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笔者认为,《献帝春秋》是一部可以相信的有价值的史籍。

三、如何理解《三国志》和《献帝春秋》不同的记载

为了更好的理解两个记载,我们再把《三国志·诸葛亮传》和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三国志·诸葛亮传》说: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献帝春秋》说:

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刺史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而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

关于诸葛玄任豫章太守及以后的情况,陈寿的《三国志》与袁晔的《献帝春秋》有两个地方似乎存在着矛盾:第一,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三国志》说是袁术任命的,《献帝春秋》说是刘表任命的。第二,诸葛玄是朱皓一来即跑到荆州,还是一直在豫章呆到建安二年?《三国志》与《献帝春秋》的说法似乎是不同的。

毫无疑问,《三国志》的记载是应当相信的,但遗憾的是《三国志》的记载太简略了。而当我们把《献帝春秋》作为一种有参考价值的异说传闻去对待去分析时,就会发现《献帝春秋》中所传递的某些信息,不但与《三国志》不矛盾,而且还能对其进行一些细节上的补充。

诸葛玄任豫章太守确实是袁术所任命的,但《献帝春秋》根据什么传闻说成是刘表所任命呢?这里就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诸葛玄的立场发生了一个大转变,由袁术一方转到了刘表一方。这个转变,大约就发生在刘繇攻破笮融前后。

有两件事可以作为上述信息的佐证。

第一件事是袁术称帝野心的暴露。《后汉书·袁术传》记载:“兴平二年冬,天子播越,败于曹阳。术大会群下,因谓曰:‘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何如?’众莫敢对。”[4]众人不回答,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赞成态度。这件事袁术的许多部下及同盟者都知道,诸葛玄也一定听说了。无论是从家学、家风角度,还是从士人的普遍心里反映,诸葛玄都会对这种僭越企图深恶痛绝。此时,正值笮融、朱皓、刘繇互相攻伐,诸葛玄非常清楚,无论谁胜,都会把他当作袁术的势力加以逐除。是继续依附袁术和他们作对,还是脱离袁术以求新的发展,诸葛玄毅然选择了后者。

第二件事是刘繇停止了攻打诸葛玄。刘繇是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打败笮融的。建安三年(198年),刘繇病死时,手下还有士众万余人。[5]《汉纪·建安三年》刘繇并非没有力量攻打诸葛玄,然而从195年到197年诸葛玄被反民所杀,刘繇与诸葛玄竟相安共处两年多。我们知道,刘繇与袁术是政敌,与刘表是盟友。只有诸葛玄公开宣布脱离袁术归依刘表,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诸葛玄既然脱离袁术,就不会再说自己豫章太守之职是袁术所署,而是称刘表所任。所以刘表署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之说不无依据。《献帝春秋》作为传闻异词,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一开始就说成刘表所署固然错误,但它传递的诸葛玄背袁归刘的信息无疑是正确的。《三国志·诸葛亮传》说,诸葛玄与刘表有旧,“往依之”,这是历史事实。问题是如何理解“往依之”这三个字。抛弃豫章,带领侄儿侄女前往荆州固然是“往依之”,然而,自己留在豫章,派人护送侄子侄女到荆州,并致归依之意,难道不也是“往依之”吗?想当初,诸葛玄被朱皓所攻,退守西城,他据城与之对峙,也没有离开豫章郡。笮融、朱皓、刘繇打得那样热闹,他也没有离开豫章郡。现在脱离了袁术,不再作为刘繇的敌人而被攻击,他为什么要离开豫章呢?

将侄子侄女送到荆州,已经为他们提供了安定的栖息之地。自己留在豫章,又避免了全家寄人篱下的窘境,会使刘表待子侄们更好,使子侄们更安全。

更重要的是,诸葛玄留在豫章,还有发展的余地。当时豫章北有袁、曹雄据,东有孙策拓土,西有刘表稳坐,而唯一的发展方向就是南方。留在豫章,就可以西以刘表为援,伺机向南发展。

基于以上三点理由。我们认为,在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诸葛玄在背袁归刘后,派人护送侄子侄女到达荆州,而自己仍留在西城。①湖北文理学院余鹏飞教授认为:也有可能是诸葛玄亲自把他们送到荆州牧刘表手里,然后又返回西城。这样一来既可拜访旧友,拜托请刘表对其多加关照;又可来安排他们日后的生活,便于打开场面使诸葛亮与刘表家族及襄阳众多豪族取得联系以得到友持,这样日后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嫁与蒯家与庞家,自己与黄承彦的女儿联姻,以及与刘表长子刘琦亲密关系等等情况的出现都是必然的,也是众人可以理解的。这是对笔者所解释的“往依之”具有完善意义的补充。

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于初平四年(193年)到达豫章(今江西南昌)后,不久就被朱皓的军队赶到西城,他算是亲身体验了战争的残酷性,也更加对分裂战乱局面更加深恶痛绝。这段经历对于他日后兴复汉室恢复统一的志向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影响。

[1]陈 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

[2]卢 弼.三国志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范 晔.后汉书[M].李 贤,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

[5]司马光.资治通鉴[M].胡三省,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

猜你喜欢

袁术豫章刘表
刘江宁作品
灿若星辰——音舞诗画《1921·豫章那个班》主题曲
豫章文化内涵研究
袁术:想当大佬被打脸
刘表: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说“江南豫章”:《史记》地名标点疑议
虎狼之地难中立
刘表托孤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