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水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

2013-08-15潘建玲衡水学院

商场现代化 2013年25期
关键词:持续增长衡水市衡水

■潘建玲 衡水学院

一、引言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因素的动力系统,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主要通过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经济增长。该机制存在的不足是注重产出结果,忽视经济增长质量。而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注重生态、节约、高能效的产出过程,除了注重产出结果之外,还注重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是经济落后、资源匮乏地区提高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衡水地处冀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衡水地区充分开发内部资源和整合利用外部条件,地区经济增长迅速,2007年的地区GDP为536.09亿元,GDP指数103.6,2012年的GDP为1011.5亿元,GDP指数110.4。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一定增速。其中,从产业增加值和增速可知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二产业贡献率最大约为60%,第三产业贡献率约为30%,第一产业贡献率约为10%。

衡水地区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的起飞阶段,地区经济增长机制正处于逐步形成和完善阶段,因此,基于现有的经济增长因素,探寻构建衡水地区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对加快衡水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衡水地区经济增长因素

1.人口和劳动力因素。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在人口年龄构成一定的条件下,劳动人口数量与人口总数量呈正比,同时,劳动投入与经济增长也是呈正比关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衡水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数据显示,1964年,衡水市城镇化率仅为1%,1982年为3.0%,1990年为7.3%,2000年为19.9%,2008年36.5%,2010年40%。衡水市人口总数从2008年的427.98万增长到2011年的436.39万,衡水市单位就业人数与私营及个体就业人数分别为8.48万和5.01万、8.75万和6.60万、8.41万和6.85万、8.93万和7.11万。

2.资本形成或资本积累。资本形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固定资本投资是保证区域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物质条件。“十一五”期间,衡水市建城了桃城工业聚集区、故城衡德工业园、冀州工业聚集区、安平工业聚集区、武邑循环经济园区等5个省级工业聚集区,省重点在建项目园区入住率100%,工业聚集区投资聚集效果明显。2006年—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68.0亿元、197.3亿元、241.1亿元、361.6亿元、476.4亿元、562.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27.4亿元、135.5亿元、158.9亿元、170.8亿元、245.8亿元、323.6亿元。其中,现代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60.1%。

3.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对外贸易情况可从货物与服务净流出(即净出口)和利用外资情况,两个方面表现出来。衡水市五大支柱产业拉动出口增长,数据显示:2009年—2011年,衡水市净出口额为:25.47亿元、28.39亿元、30.09亿元。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183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79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2%。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第二产业,约占投资总额的99.4%。其中,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的制造业,外资利用率约占外资总额的76.3%,电力、热力、燃气生产及供应业利用率约占外资总额的27.2%。

衡水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倾向于借助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来增加产出,忽视要素使用效率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经济增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衡水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不合理。根据衡水经济增长数据可知,衡水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过低。2010年,在GDP增速为13.6%的情况下,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9.6%、50.8%、29.6%。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比中低收入国家印度低很多。根据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知,第二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而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依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这种产业模式在经济起飞阶段能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存在规模报酬递减效应,因此,从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讲,是不可持续的。

2.人力资本发展滞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为专业化以及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广泛运用,包括与资本融合在一起的技术进步和不包括资本投入的技术进步,其内涵大于全要素生产率所测定的技术进步。伴随着衡水地区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不断提高。但是,限于衡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发展规模,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率不高。数据显示:2006年—2011年衡水市人才密度指数分别为:7.7%、7.7%、7.92%、8.46%、9.15%、9.4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3.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地区GDP的影响,从支出的角度看,影响地区的消费水平;而从收入的角度看,影响地区的储蓄水平。其中,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储蓄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来说等于投资。因此,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河北省各市支出法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衡水市2011年最终消费339.29亿元,资本形成总额499.71亿元,均为全省最低。

四、完善衡水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

1.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可以平衡衡水地区经济发展中三产业比重不合理的现状,同时,可以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凝聚到附加值高的产品中去。第一,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发挥地区优势,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等服务业。第二,扩大投资规模。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引导资金流向,优化产业结构。第三,平衡国际贸易。借助国际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途径主要有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依托地方高校,通过校企联合的办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创新能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入住衡水,通过借鉴和模仿,一定程度上实现科技创新。第三,加大教育投入,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生产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其存在的基础是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的教育水平可以提高新一代资本品的社会贡献率。

3.扩大社会消费。受全球经济增长下滑的影响,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扩大内需的途径,一是提高消费水平;二是提升消费结构。根据衡水地区的消费实际,可以采取的方法,一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二是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支出力度的方式提高社会消费水平。三是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引导社会消费,以此提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总之,无论是提高消费水平还是提升消费结构,对于拉动衡水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衡水地区现有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秉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不同方面完善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使处于起飞阶段的衡水经济能朝着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2]刘成林.消费需求变动与河北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J].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

[3]衡水市统计局2012年统计公告.

[4]河北省经济年鉴2012年.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6]沈坤荣,付文林,李子联.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方式转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持续增长衡水市衡水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衡水市博物馆藏民国时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适宜衡水的梨品种筛选试验
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
衡水市
衡水市
2020年11月中国自巴进口牛肉持续增长
衡水专场(二)
载货车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014年全球制造业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