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诉求问题

2013-08-15

时代金融 2013年1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

邹 健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据2011 年10 月9 日,国家人口与计划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报告》指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加,已占到农民工整体的47.0%。“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兴词语逐步映入了人们的眼帘。他们的年龄主要是18 岁到25 岁的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劳动者,并且受过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及困境

农民工由于处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边缘,其生活质量、医疗保障、教育、工资收入等缺乏保障,从而处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不能满足他们对城市的身份诉求。

(一)工作现状

1.求职期望提高,对高强度劳动工作要求降低

由于自身受过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在择业时候的期望值有了很大提升。不同于老一辈农民工只要工资合理,再苦再累也没关系的情况,新生代农民工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条件来综合衡量。一方面,这有利于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但另一方面,相对老一辈农民工而言,他们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从小吃苦较少,所以降低了对高强度劳动的工作的需求。

2.维权意识增强,但不能理性维权

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意识显著增强,这本是件可喜的事。但我们看到,遇到问题时往往不能理性处理,导致同同事和领导发生矛盾冲突。例如2012 年9 月,山西太原富士康发生两千多人打架斗殴的事件,导致多人受伤。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需要加大对农民工理性维权的宣传,同时,也该扩大农民工维权的渠道。

3.工作更换频繁,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当对现有工作不满时,新生代农民工不像上一代农民工选择忍耐的做法,他们往往会跳槽。其中大部分多是为了追求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中也有人是因为对工作挑剔,不能吃苦耐劳等原因辞职。在这部分人闲散期间,便成为了社会上的无业游民,从而造成一些社会问题。

(二)生活现状

1.情感孤单,缺乏城市认同感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感情上的孤独。外出务工,远离家乡必然会导致内心空虚,这是万千农民工的无奈与痛楚,生存和幸福,他们唯有先保证前者。

而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导致他们情感问题如此突出的在城市融入过程中产生的。二元制度的隔离、不公正的待遇都让他们对所在城市感到迷失和困惑,缺乏应有的城市认同感。

2.婚姻成本加大,家庭负担增加

新生代农民工多处于未婚状态,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归因他们的年龄较小,还未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婚姻成本的不断加大和空闲时间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们在城市中寻找另一半的想法。

而已成家的农民工多表示家庭负担过大,难以承受。受访者中大部分表示将来会返回原居住地。而众多的原因中,难以承受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二、农民工融入城市难的因素分析

(一)城乡二元制度的阻碍

城乡二元制度,强化了农民工体制,使得农民工既无法摆脱农民的身份,又无法融入城市的生活,被排斥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由于身份的限制,农民工在企业上升流动的机会大大少于城市人,这也从一个方面上反映了农民工工作积极性低的原因。由于身处在城市的底层,受着不公正的待遇和别人的冷眼,甚至连维护和表达利益的话语权都没有,这一切的不公都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失衡感。

(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素质的制约

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有了较大提升,但仍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使得他们不能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性工作,只能从事一些低端行业,从而陷入城市与乡村的双重排斥之中,成为既无法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

三、对策与建议

(一)公平环境、市场调节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归根结底是劳动力市场问题,劳动力的数量应该由市场自发调节来控制。应从制度上进行改革,政府应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加快户籍改革和制定相关法律。

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应享受与城市户口公民同样的就业机会,享有与城市户口公民同样的劳动报酬,即同工同酬。应从制度上消除户籍歧视,从观念上纠正过去的错误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一视同仁,各类人群公平享受公民待遇。这样,劳动力才能自由流动,达到均衡。

(二)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为了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应加快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于医疗保险,新生代农民工应同用人单位一起参加医疗保险,或者由用人单位缴纳医疗保险金,使农民工享受单位统筹的医疗保险待遇。对于失业保险,应扩大失业保险范围,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缴纳失业保险金。

(三)加强技能培训

一方面,政府加强对其学习指导,开设技能培训班,通过教育补贴等方式引导其加强自身技能修养。另一方面,企业建立培训激励制度,鼓励农民工主动学习,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1]刘玉侠,尚晓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社会认同考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6).

[2]高鹏,袁伦渠.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J].现代财经,2012(04).

[3]秦海霞.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诉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7).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不工作,爽飞了?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