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等塑料制品废弃物对围场经济环境影响的调研分析
2013-08-15王悦玲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
■王悦玲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
一、县域有关基本情况
全县总面积9219.7平方公里,宏观上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局势。域内有林地面积76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6.7%,牧草地面积250万亩,耕地面积128万亩。围场的总面积、有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均居全省首位。围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5.18亿立方米。其中滦河水系伊逊河流域为1.49亿立方米,伊玛图河流域为0.84亿立方米,小滦河流域为1.02亿立方米。
全县辖37个乡镇312个村6个居民委员会,2012年末,全县17.6万户,其中农户12.9万户,总人口5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4万人。
二、聚乙烯等塑料制品在围场的应用
1.农膜应用始末。最早始于1979年,县农业局科技人员盖守福引进农用地膜栽培技术,首先在黄瓜、茄子、甜椒、西红柿等蔬菜上试验,同等条件下覆膜比裸地种植亩产量增产54.5%—151.4%。1983年地膜覆盖栽培试验面积达20亩,作物品种除瓜菜外,并应用到马铃薯上。1986年,县农业局副局长农艺师谭宗九、王福合等试验地膜玉米栽培,布点6处,面积共17亩,秋收平均亩产玉米1493.1斤,覆膜比裸地种植亩产量增产118.9%,因此,1987年获农牧渔业部推广三等奖。相继农膜在围场玉米、马铃薯、蔬菜栽培上的应用面积逐年扩大。2012年,围场域内农作物播种面积128.09万亩,其中玉米35万亩,马铃薯61.88万亩,蔬菜24.99万亩,以上三大作物应用农膜覆盖的面积达80万亩,年需用农膜3000吨。
2.购物塑料包装袋应用情况。围场在市场商店购物应用塑料包装袋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凡购物包装水果蔬菜、生熟食品、药品、花纱、百货、小型五金电料等等,普遍以各种规格型号塑料袋包装。
据调查统计,全县现有大小商店6045个,县城有中型以上超市4个,其中“福满家”超市每天塑料包装袋用量3000个以上,一年至少用120万个。经测算,全县一年塑料袋消耗量1亿个左右,约合1000吨。应用塑料袋对购物是既方便又省事,而且节约了包装纸,也免去自持购物袋,特别有利于超市营业员对商品的监管。
3.其他方面对聚乙烯塑料制品的应用。当今对塑料制品的应用,围场同各地一样,也普及到各个方面与千家万户。常用的塑料制品,除农用薄膜、棚膜、购物包装袋外,还有塑料板、片材,塑料管材,日用塑料制品更是应有尽有。从医疗卫生用品到儿童玩具乃至凉鞋、拖鞋,闭眼仔细一想,世人正生活在一个塑料充斥的世界里。
三、塑料制品废弃物的污染及危害分析
1.不堪入目的视觉污染。围场一直致力发展旅游产业,然而散落在公路沿线、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的破损地膜、废旧塑料及包装物,已经破坏了县容、景观,给人们视觉带来的不良影响。废弃的塑料薄膜到处飞舞,令人眼花缭乱,心生厌恶。特别是在城镇的近郊,电线与树枝上挂满废弃薄膜,黑的像黄昏后乌鸦、白的似狗撕羊皮,其景观真的不堪入目。对农村耕地田边地埂废弃的地膜,有人作打油诗云:“遍地花白乱纷纷,疑是荒塚添新坟,风吹化作粉蝶舞,不怕日晒和雨淋。”每年数千吨的废弃农膜,农民在秋收后或春播前或捡拾堆积或焚烧了事,对大气的污染可想而知。
2.多方面的环境污染。塑料废弃物的泛滥已成公害,因其很难降解,并含有对人畜有害的物质,薄膜废弃物经风吹日晒和老化分解为碎片,首先是污染水源、河道、江湖,若被鱼类吞食后,有毒物质会反馈给人类。其次,草地上的薄膜废弃物被牛、羊、驼、鹿、狍等偶蹄动物卷食后,则形成“瘤胃食滞”而死亡。第三,经常使用农膜的耕地,无论如何捡拾仍有残存碎片被翻压在土壤中,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对土壤透水、透气性有影响,同时还压籽、截苗。此外,凡应用农膜的耕地,均要配比使用相应的化学“除草剂”,这则使土壤遭受双重污染,据有关资料载:连续种植地膜玉米15年以上的田块,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公斤,最低13.8公斤,平均每亩残膜留量15.48公斤。地膜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惊人的,一亩地土壤含残膜达3.9公斤时,将导致各种农作物减产11%-23%。
3.严重的潜在危害。对聚乙烯等塑料制品废弃物回收作为更生塑料制品的原料,在高温制作过程中所析出的毒素会附着在容器或塑料袋壁上污染食品,被人食用后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将产生危害。从人类持续科学发展观看,聚乙烯等塑料制品将会成为“过街老鼠”,是迟早的问题。
四、本县塑料制品回收企业情况
截止2012年年底,在我县从事再生塑料回收的废品收购站79个,塑料制品加工企业1个(主要生产塑料袋、编织袋等),塑料加工领域是一片空白。从事废品收购人员115人,主要是以个体户和农民为主。我县废地膜尚没人收购(玉田县废地膜收购价0.15元/公斤),主要塑料废品价格塑料泡末、塑料瓶0.50元/公斤。塑料收购行业为农村经济增长、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了渠道,为资源再生利用、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对本县减少“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1.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
2.学习兄弟市、县的成功经验。北京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对防治“白色污染”引起高度重视,他们通过建立专门组织机构,搞好规划、立法、制定政策等研究和论证,协调环保、科技、市政、计划、财政、工商等主管部门与科研单位,建立健全防治“白色污染”的领导组织与运行实施系统。
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早从2004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开始防治“白色污染”工作,2005年3月又颁布了《拉萨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塑料袋管理办法》。2010年西藏自治区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西藏的环保部门把此项工作视为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违犯规定的个人或单位采取罚款和行政处罚措施。此举得到民众的肯定与积极配合,已成为创建西藏国家级优美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一方净土”的重大举措之一。
3.制定本县治理规划方案。从在围场调研的实例看,薄膜等塑料制品应用不但给生活、生产、建设带来诸多好处与便利,特别是在蔬菜、马铃薯、玉米生产上增产增效显著,突然严禁应用并不现实,但从长远着眼,“白色污染”还必须根治,现提出如下建议对策:
(1)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方案。为保证规划方案切实可行,在工作方法上要把“宣传群众”放在首位,同时要长短结合,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2)提高塑料废弃物的捡拾率与回收率。当务之急要把塑料废弃物回收起来,以“回收”促“捡拾”,通过更生加工,制做适宜的应用物品。从围场的实例看,回收价格低是影响“两率”的关键。可以通过财政给予补贴,高价回收解决。
(3)攻关研发能降解的薄膜或农膜。在我国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研发能降解的薄膜或农膜,有的因科研路线不对或原料成本太高而半途终止。可以肯定,以淀粉或蛋白质做主要原料,定会研发出透明或半透明薄膜,若成本过高,凡用做农膜,也可通过财政补贴或减免企业税金等办法解决。
(4)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
[1]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统计局.《2012年统计年报表》,2013年1月
[2]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围场年鉴2011》.九州出版社,北京:2012年7月
[3]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塑料制品行业》,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