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3-08-15杨建新伍旦初午日娜
杨建新,伍旦初,午日娜
(韶关学院 资产管理处,广东 韶关 51200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改革项目,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1].实施“卓越计划”是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2],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新形势下,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3].
“卓越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韶关学院作为地方院校,为使学生在校更有针对性地接受工程训练,树立工程意识,除了更新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5],还要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面跟上改革的步伐.因而开展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改革,力求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为更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韶关学院在对现有的理工科专业实验室进行“卓越计划”下的配套改造与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1 “卓越计划”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
“卓越计划”具有3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6].针对以上特点,笔者认为“卓越计划”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应包涵如下思路:
(1)专业实验室的筹划与建设过程应有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避免实验室建成后,学生实验教学与实际脱节.
(2)建设通用性、实用性相兼容的专业实验室,摒弃追求大而全的建设理念.专业实验室的设立应既有专业通用平台式的部分又应有针对性强的实际工程实践式的部分.
(3)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与企业互补,依据“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变”的建设思路来打造特色实验室.
(4)设备的购置要有一定前瞻性和先进性.购置方案要进行充分的绩效论证,实事求是,防止设备因使用率低而闲置或被新技术淘汰.
(5)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以已有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使“卓越计划”下的专业实验室建设既达到标准又节省资金.
(6)大量使用模拟实训软件,提升专业实验室信息化教学水平.
2 “卓越计划”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卓越计划”下专业实验室是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实验室(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韶关学院近几年在学生的实践教学方面积极开展与政、企、事业单位合作,除设立了众多专业实习基地外,还注重做好与外单位的深度合作.
2.1 引进来
2.1.1 把先进的建设理念引进来
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按照企业生产环境标准建设实验室.企业的生产与市场及前沿科技应用关系最为密切,最能反映人才市场对工程技能人才的要求,将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理念充分融入专业实验室的筹划与建设过程,这样的实验室建成后对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韶关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合作,组建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韶关学院中软国际软件学院”,通过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学生入学后即进行对口工程教育培养,并将企业的良好软硬件条件纳入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培养范畴,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近两年,该学院在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先后成功申报为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2.1.2 把先进的生产与应用技术引进来
专业实验室建设有针对性地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相接轨,引进到实验教学中,积极促进生产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项目.围绕生产实际技术,设计出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多个层次实验.通过实验室建设和实验项目承载,使学生了解专业最新发展和学术前沿动态,启迪科研思维,掌握科研方法,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提升学生科研和创新的能力.另外,可以根据学生创新的实验成果,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形成实际的科研成果,实现科教相长的双赢局面.
采取与企业联合,与社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组织科技攻关,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引进项目来推动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搭建科教结合新载体.使实验室更好地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今年初,韶关学院成功与国家级高水平的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联合实验室.
2.1.3 把先进的设备引进来
与企业加强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将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新设备引入到专业实验室中开设创新实验项目,围绕建设特色实验室,由公司提供实验箱、开发板甚至生产线、机床等能用于实际生产的实验设备,采取自行建设与联合建设等不同方式,为学生提供模拟企业生产加工过程的直观实验平台,实现学校实验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相互渗透.
通过企业提供设备,韶关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与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3+1”创新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学院与韶关市龙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学生创新实验室.
2.2 走出去
学校与企业、研究所除了在校内共建创新实验室外,为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与地方的合作,学校应积极“走出去”.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工业园、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通过挂牌签订合作协议,打破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固有的管理壁垒,将实验室建设到生产一线上去,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2.1 走出去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
走出去与行业企业共建,是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项目合作的方式,积极与生产技术水平高、设备先进的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实验室(中心).通过合作,增设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和技术创新紧密结合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型专题,通过采用企业和学校同时配备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走出去的校企合作,一种形式是企业提供实验场地,学校建校外实验室,添置设备,共建工程实践教育类实验室(中心),与生产一线相邻,作为学生的工程实践基地.另一种形式是与企业共建生产线,为企业投入生产设备,即共建的是生产车间模式的实验室,学生在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生产实践,工学结合,使学生能投入到生产实践中去,有效避免纸上谈兵.
韶关学院以校地共建互通平台为依托,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与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联合举办“韶关学院新兴产业研究院”.这是韶关学院与地方合作进行实践教学创新与科研服务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省级大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向今后进一步与工业园内企业合作共建更多的实践基地的目标迈进.
2.2.2 走出去与科研院所共建应用型生产实验室
与科研院所共建的是科研转化实验室(类似于“孵化器”),将学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结合起来,学校与科研院所共建实践教学科研平台.巩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将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的为学生讲学,实验教学设备与科研设备对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购置补充所需的设备,设置实验项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又可以为科研院所服务和输送高素质人才.
2.2.3 合作办学,优势互补
“卓越计划”与“2011计划”都强调协同创新、校企合作,这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如韶关学院英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系组成联合体参与省内高校竞争申报,成功获得 “广东省高级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试点项目”.该项目属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3+1”(校-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今年新机制试验班开始招生,由韶关学院从二A高考生中招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本科学生,即学生在韶关学院进行本科基础理论和实践学习后,充分利用外校实验教学资源(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系的校-政、校-企办学的良好实践教学条件),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再提高培养.
2.3 充分利用模拟实训软件,提升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水平
信息化是投入少、效果好的一种实践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仿真、模拟实训软件,不仅能完成复杂、抽象的工程实验项目,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紧跟专业发展趋势.通过创建工程项目全过程仿真教学实验室,应用虚拟技术构建“仿真系统”,并引入实验教学,建立“全过程仿真”教学辅助软件系统,将抽象的实验知识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构建自主性开放式的工程项目仿真实验教学软件,拓展实验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了解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目前韶关学院共有专业实践教学软件18种,在专业实验教学中担负起实践模拟作用.
3 师资队伍建设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师资队伍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不可或缺,同样需要“引进来、走出去”.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除了能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应在专业实验室建设及指导学生实验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卓越计划”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三种做法.
(1)学校在引进专业教师时除注重学历、职称以及教学能力外,还需将“企业背景”作为重要条件之一.
(2)在职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或调研,并将其纳入“继续教育”专业课,同时还将其作为职称评定、考核的必要条件.学校给予专业教师定期的“企业进修”时间,以拉近教师与企业的距离.
(3)外聘高水平专业教师,从企业、研究院所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另外,师资队伍建设中引入广义的团队建设是一种创新,即以高校教授、企业高工(高管)、研究院所研究员为团队带头人,整合高校、企业、研究所的“师资”力量,组成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混合工程教育教学团队[7],这样才能真正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做到与企业无缝链接.
4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从“做大”向“做强”发展,“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1].虽然韶关学院还不是“卓越计划”的实施高校,但韶关学院本科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正是属于“卓越计划”的范畴,并符合它的要求.
韶关学院是省属高校,在过去十几年高速建设、扩招后,现进入提升内涵式发展时期,强调学生培养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必定要开展“卓越计划”,进行专业实验室改造与建设,而学校又因负债重,还处于“缺钱”的时期,更有必要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做好规划,重点投入,将钱用在刀刃上,提高专业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在取得现有多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思维、打破传统、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使专业实验室发挥更好的人才培养作用.
[1]林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龙兴明,何传红,宋培森,等.基于卓越计划的师范院校电子信息人才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S1):101-103.
[3]李祖樟.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11-12.
[4]余志兵,张向东.地方院校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0):95-98.
[5]黄长征.机电类本科生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35-37.
[6]阮森,张宏波.工程技术人员基本素质及工作能力的要求与培养[J].船海工程,2011(4):20-22.
[7]俞松坤.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