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HPLC、UV及容量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
2013-10-26张娜,徐强,周娟
张 娜,徐 强,周 娟
(1黄山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黄山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所,安徽 黄山 245041)
甲硝唑,化学式为C6H9N3O3,是咪唑类抗阿米巴、抗滴虫、抗厌氧菌药,因其具有抗菌力广、杀菌力强、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厌氧菌感染的基本药物之一[1].其传统的剂型主要有片剂和注射剂,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牙周疾病、抗腹部术后感染、抗阴道滴虫等.
甲硝唑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很多,如紫外分光光度法[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3-4],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6],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7]、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8],荷移增敏分光光度法[9]等.除以上几种方法外,姜爽等人曾采用pH滴定法[10]进行测定,但该方法有严格的浓度上的限制,不宜采用;朱梅芳采用的是双波长分光光度法[11],此方法利用多种波长测定,操作较为繁琐,不便于快速测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对甲硝唑的含量测定使用容量法[1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速度快,且配以数据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其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将甲硝唑中的其它成分有效分离,并测出单一组分甲硝唑的含量[13].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甲硝唑的操作条件要求不高,并且具有简便、快速及准确的优点,因此也被广泛地应用[14].为分析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拟通过实验建立RP-HPLC、UV及容量法三种方法测定甲硝唑含量的方法对比.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及药品
甲醇为市售色谱纯,盐酸、冰乙酸、醋酐、高氯酸、α-萘酚苯甲醇均为市售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甲硝唑片剂为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甲硝唑对照品为分析纯,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
Sartorius BS110S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SHIMADZU公司);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容量法
参照2005版药典二部的相关内容.取甲硝唑20片,精密称定,细磨.根据药典上关于甲硝唑约0.13 g的量的规定,精密称取适量细粉,然后缓慢加入冰乙酸10 mL,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再滴加1%的萘酚苯甲醇指示液约2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 mol/L)滴定,直至溶液呈浅绿色为止.实验结果的校正可利用空白试验.用1 mL高氯酸滴定液相当于消耗17.12 mg C6H9N3O3的量的比例来计算药片所含有甲硝唑的量.
1.2.2 紫外分光光度法
参照2005版药典二部的相关内容.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细磨.根据药典上关于甲硝唑约50 mg的量的规定,精密称取适量细粉.然后用漏斗将药粉导入100 mL量瓶中,再加入HCl溶液(0.1 mol/L)80 mL,水浴微温使之完全溶解.待其温度恢复到室温后,用HCl溶液(0.1 mol/L)稀释至刻度.摇匀后滤过,滤液精密量取5 mL,置于200 mL量瓶中.再用HCl溶液(0.1 mol/L)稀释量取的滤液至刻度,摇匀后测定其在277 nm的波长处的吸光度值.结果根据药典上关于甲硝唑药片吸收系数的规定,按照吸收系数为377计算即可.
UV-2550的测量方式为吸收值;狭缝宽为0.2 nm;光源转换波长为350.0 nm;室温为17℃;相对湿度为60%.波长范围(nm)为290.0到260.0;扫描速度为中速;采用间隔为0.2 s;自动采样间隔为停用;扫描模式为自动.
空白溶剂的适用条件按照标准规定,波长在251 nm到300 nm处的吸光度值不得超过0.10.本实验测得空白溶剂在277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为0.049,符合标准.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
溶液制备参照2005版药典二部的相关内容,对照品需要在105℃下干燥至少2 h以上才能使用.用分析天平称取0.124 5 g甲硝唑对照品,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50%甲醇(约30 mL)振摇使其溶解,当其完全溶解后用流动相定容至刻度,制成的溶液中含2.49 mg/mL的甲硝唑.供试品溶液是根据药典上关于甲硝唑约100 mg的量的规定,精密称取适量细粉,然后用漏斗轻轻导入到5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50%甲醇(约30 mL)振摇使其溶解后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 μm的滤膜滤过.
分别量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并且记录色谱图和相关数据.本实验方法采用的是外标法,故以峰面积计算.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参数与适用性条件如下:色谱柱:Gemini C18 125×4.6 mm,5 μm,填充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甲醇-水(20∶80),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320 nm,进样量:20 μL.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结果
容量法:两次样品取样量分别为0.171 9 g,0.172 1 g,消耗体积分别为7.45 mL,7.33 mL,空白消耗体积为0.05 mL.用1 mL高氯酸滴定液相当于消耗17.12 mg C6H9N3O3的量的比例来计算药片所含有甲硝唑的量,可得标示含量分别为93.19%,91.57%,平均值为92.38%,相对偏差为1.75%.其中标示含量按照下式计算,即:
式中,V样品=V总-V空白,即扣除空白后样品实际消耗的滴定液体积.
UV法:两次取样量分别为0.066 28 g,0.065 78 g,测得样品在277 nm波长处的吸收值分别为0.513、0.512.空白溶剂在277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为0.049.计算可得标示含量分别为98.20%,98.74%,平均值为98.47%,相对偏差0.55%.其中标示含量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A样品=A总-A空白,即扣除空白后样品的实际吸光度值;E为吸光度系数,甲硝唑的吸收系数为377.
RP-HPLC 法:对照品峰面积(n=5)分别为 7 579.6,7 601.7,7 590.6,7 589.3,7 583.8,平均峰面积 7 592.2,RSD值(应不大于2.0%)为0.09%,响应因子(f)为3 049.1.两次取样品分别为0.165 2 g,0.165 2 g,供试品峰面积(n=2)分别为:7 411.4,7 413.2.计算可得标示含量分别为97.26%,97.28%,平均值为97.27%,相对偏差0.02%.其中标示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A为峰面积,f为响应因子.
三种实验方法的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RP-HPLC、UV及容量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对照
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05版有关标准的规定,所测甲硝唑的含量,应为标示量的93.0%到107.0%.从表1可以看出,本实验中容量法、UV法、HPLC法所测定的甲硝唑的平均标示含量分别为92.38%、98.47%、97.27%.相对偏差分别为1.75%、0.55%、0.02%.其中,容量法所测定结果已超出标示量范围,且相对偏差明显偏大.在容量法中,使用萘酚苯甲醇作为指示剂,该指示剂在碱性范围为蓝绿色,酸性范围为黄至绿色,以溶液呈浅绿色为滴定终点,由于酸碱型体的颜色对比度不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滴定终点的判断存在一定困难,容易造成较大误差.但该法样品处理过程无需过滤即可直接滴定,因此方便用作实验室的常规分析,但不适合作为质量控制的手段.
UV法和HPLC法测定甲硝唑片剂中甲硝唑的含量,均在药典标示量范围内,且相对偏差较小,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其中,UV法需要扣除试剂空白,而HPLC法由于具有分离系统色谱柱的存在,无需扣除试剂空白,专属性更强,选择性更高,干扰更小.综合考虑仪器的普及率以及实验的成本,UV法适合成分较简单的原料药的分析,而HPLC法更适合复杂样品的分析.
3 结语
甲硝唑有多种分析方法,各有优点与不足.章竹君采用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7]、李宇等人采用的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8]、李芳等人的荷移增敏分光光度法[9]、姜爽采用的pH滴定法[10]以及朱梅芳采用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11]等方法测定甲硝唑片中甲硝唑的含量都实际可行.但较之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均不够简便、快速和准确,操作也较为繁琐.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均方便、快速并且准确.但较之紫外分光光度法而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专属性更强,灵敏度更高,结果也更可靠和准确,适合成分复杂制剂的质量控制,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更适用于甲硝唑药品含量测定的精密检测.故建议采用HPLC法测定甲硝唑片的含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检验质量,还应该进一步研究探索,特别是在提取、分离方法上,以期发现更加合理的检测方法.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69-770.
[2]欧阳露,肖雨清,姜美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甲硝唑胶囊中甲硝唑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8,9(5):353-354.
[3]徐莲琴,王玉华,郑亿,等.RP-HPLC法测定复方甲硝唑涂剂中甲硝唑和醋酸泼尼松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3,24(3):1218-1219.
[4]江冬英,胡巧云.HPLC-UV法测定不同厂家甲硝唑片的含量和溶出度[J].中国医药指南,2012,17(10):100-101.
[5]侯五爱,郭子英,樊月琴.甲硝唑芬布芬胶囊中甲硝唑含量的电化学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4):37-39.
[6]陈琴华,张进峰,李鹏,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复方口腔溃疡贴膜剂中甲硝唑含量[J].医药导报,2012,31(8):1065-1066.
[7]章竹君.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硝唑[J].分析试验室,2006,23(5):6-8.
[8]李宇,王术皓,杜凌云,等.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硝唑[J].分析科学学报,2006,10(4):250-254.
[9]李芳,叶余原,贾文平,等.荷移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片中甲硝唑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6,26(9):1131-1134.
[10]姜爽,刘惠军,吴宏斌.pH滴定法测定甲硝唑的含量[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1):20.
[11]朱梅芳.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甲硝唑片中甲硝唑的含量[J].江苏医药与临床研究,2001,9(3):927.
[1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56-159.
[13]黄莘.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片的含量[J].海峡药学,2008,20(10):31-33.
[1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