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利用实证分析——以韶关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3-10-26朱文英
朱文英
(韶关学院 图书馆,广东 韶关 512005)
作为人类知识的殿堂,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教育传播知识和文明的重任,是大学的办学支柱之一.但随着数字化程度的加快,青灯黄卷式的传统阅读被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冲击.近年来,馆藏图书流通借阅数据的持续走低,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及阅读倾向,也是图书馆思考合理建设馆藏、创新服务方式的主要根据.本文拟对韶关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2006-2011各学年度及2010年大学生流通借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探讨性建议.
1 图书流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1 数据来源
韶关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经过多年的文献资源建设,形成了文、理、工、农、医相结合,以文史、经管、机械、电子、计算机、生物、医学等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藏书体系.并于1993年开始引进SULCMSII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图书的每一次借阅记录,都完整地被保存下来,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其中,本文所有研究数据,均来源于我馆SULCMSII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流通数据及统计模块.以我馆2006-2011学年度可借中文图书及借阅情况、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馆藏各类别图书借阅情况为数据进行分析.
1.2 各学年度大学生图书借阅数据及分析
读者利用图书馆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图书馆服务工作水平好坏的标准之一,而读者的借阅量和借阅率又是评价图书馆文献利用率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1].我馆2006-2011各学年度大学生读者图书利用情况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具体情况见表1、图1.
表1 各学年图书利用情况统计表
图1 各学年度图书利用情况柱形图
表1数据显示,我馆大学生人均年借阅册数从2006-2007年度的39.3本降到2010-2011学年度的13.63本.馆藏图书利用率从2006-2007学年度的53.09%下降到2010-2011学年度的22.8%.图1直观反映了我馆各学年度图书馆藏与外借成反比例,可借图书增长缓慢,外借图书逐年下降.这说明,网络环境下,一方面是网络阅读的兴起正逐渐改变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将大学生阅读从纸上风景带到无纸阅读状态;另一方面,说明了我馆在文献构建、文献宣传、馆藏质量改善和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等方面工作有待提高.
1.3 馆藏各类别图书借阅情况与利用分析
图书利用率,是评估图书馆藏书质量、衡量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水平、评价读者利用图书馆质量高低的标尺之一[2].我馆2010年馆藏图书总量为1 498 135册,大学生借阅总人次为153 063人,借阅总册次263 192册,图书总利用率(借阅总册次占馆藏总数之比)17.57%.各类图书的借阅册次、各类别册次占总册次的比重(百分比),借阅人次,各类别借阅人次占总人次比重(百分比),各类图书的利用率,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类别图书的流通现状,是对各类馆藏文献进行调整的依据.各类别图书借阅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思想变化,通过分析他们阅读的图书类别,有利于及时掌握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进而积极地针对学生情况做好阅读引导.
表2 2010年各类别图书借阅情况表
图2 2010年馆藏各类别图书总量与外借图书册次柱型图
表2数据显示,我馆图书的流通率呈出的特征有:社科类图书(A-K)借阅情况占借阅总人次78.93%,总册次79.27%,自然科学类图书和综合类图书借阅情况占总人次22.07%,总册次20.73%,符合我校综合性、多学科的办学特点.其中,借阅数据在前3名的图书分别是I文学类、H语言文字类、T工业技术类,借阅人次分别占总借阅人次的 19.63%、17.29%、13.43%,借阅册次分别占总借阅册次的21.23%、17.70%、13.83%.说明该3类图书是我校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对象,构成了图书馆的绝对借阅力量,也是读者借阅不可或缺的部分.当今世界处于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为自身创造环境,拼搏于考研考证或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所阅读书刊也倾向于此类书刊.特别是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大学生是青年一代,对新事物捕捉敏锐,为适应今后的就业需要,必须努力学习计算机和外语.同时,在繁重的课业和沉重的压力下,学生读休闲娱乐方面的书籍特别多,喜欢文化快餐.
另外,图书利用率排名第一的是,H语言文字类,占34.42%;最低利用率为Z综合类,只有1.18%.如图2数据所示,大学生外借图书与馆藏数据对比,外借量远远低于馆藏总量.图书总利用率(借阅总册次占馆藏总数之比)17.57%,说明了我馆馆藏图书质量及学科匹配有待改善,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2 合理布置馆藏,创新服务方式
2.1 合理采购文献资源,优化馆藏
吸引大学生来馆阅读的首要条件是,图书馆须有丰富多彩的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满足社会文献的社会实体,社会的文献需求,体现在读者的需求上,没有读者的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实现自身功能的最终目标.根据大学生外借数据情况及馆藏图书的利用分析,我馆应紧跟学校发展的办学方向,办学定位,结合学校的学科布局,做好与学院、读者的沟通工作,了解学科课程设置,采购适合本校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又能体现最新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的文献入馆;更要针对大学生的实用性、功利性的阅读需求,增加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适合就业需要的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用书的品种和复本量.其次,适当限制娱乐性较强的通俗读物的复本量,下调采购比例;对一些人文社科类书籍,特别是经典名著,可适当补充品种和复本量;文献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和新颖性,能有效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
另外,要优化图书馆藏,对利用率不高,图书专业性较强,读者范围窄,入藏比远大于需求比的图书,要及时剔旧,加强学科专业匹配,及时调整采购比例.做到与时俱进,让大学生在图书馆自主学习中,得到一个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受教育过程.
2.2 开展阅读指导服务
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说过:“图书馆给人们以信息、给人们以教育、它还可以给人们以安慰、并提供一种有益的娱乐方法.”[3]从我馆大学生流通借阅数据中英语、计算机、休闲小说和其它消遣性图书来看:作为大学生课外学习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拥有的大量高雅和娱乐书刊,丰富的音像文化资源,先进的网络设备及安静的环境,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提供了学习、休闲、娱乐的空间功能;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重要场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馆应根据多年的导读经验,可成立阅读导读部门,选择优秀馆员,或聘请著名教授组成导读队伍,定期分析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利用校报,设置书评专栏;为在校大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大学生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要向大学生介绍阅读指导、阅读研究等著作,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新书出版动态,科技发展动态,引导读者主动思考,提高其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3 推荐阅读书目
俄国图书馆专家鲁巴金说过:“挑选图书供自己和他人阅读,这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4]当今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认识事物片面、单纯,对名人学者有崇拜和依赖心理.图书馆员应利用晕轮效应理论,发挥晕轮效应的正效应,发挥馆员、任课老师、专家教授在大学生心中的权威印象,定期邀请校内或校外学术修养深厚的专家学者给学生推荐书目,如中外文学名著、传统经典、名人传记、专业经典及成功学书籍.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阅读内容健康、观点正确、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中汲取好的精神粮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把图书馆当作求知成才的中心课堂,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与情报职能的作用.
2.4 加强馆藏资源的宣传力度
馆藏资源的宣传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主要途径之一.宣传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了解读书的意义,培养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宣传工作带来了机遇,馆藏资源的宣传方式,除可通过校报、板报、网站、咨询台、读书沙龙、知识竞赛、校园广播、新书推介等传统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博客、微信、邮件、QQ实时咨询和交流,实现让学生随时随地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利用馆藏,获取知识、进行深层阅读,从而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总之,读者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永恒的追求.高校图书馆积极关注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对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施加教育,做好阅读指导,让其充分利用图书馆宝库,培养更多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图书馆实现自身情报与教育功能所在.
[1]鞠兰萍.基于流通借阅统计分析的馆藏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2012(4):69-72.
[2]刘绍荣.网络时代图书利用率的另一种思考[J].现代情报,2005(6):48-49.
[3]王锦贵.经典文献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7.
[4]王滔.高校图书馆阅读指导浅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10):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