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业地区统战工作优势的现实思考
2013-08-15张立平
张立平
(中共绥化市委统战部,黑龙江绥化152000)
统一战线具有政治资源、社会资源、制度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独特优势,立足这些优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献计出力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应有之意。为此,我们立足本地实际,组织统一战线骨干力量就建设现代农业大市与发挥统战资源优势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对策性思考。
一、实施现代农业大市战略势在必行
绥化做为农业人口占73%的典型农业大市,要改变农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优势,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坚定不移地走实施现代农业大市战略发展之路。
(一)实施现代农业大市发展战略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正在直接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农业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技进步,农业生产的生态要求越来越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因势利导,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大市发展战略,努力增强农产品品种、质量、标准、价格和品牌方面的竞争力,才能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国外产品竞争双重压力的挑战。
(二)实施现代农业大市发展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围绕这一发展战略,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增收、支持农业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中央作出了“两免一补”的惠农利民政策,不仅结束了2600多年中国农民种地交“皇粮国税”的历史,而且还获得了补贴支持,同时国家还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并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补贴支持等等。可以说国家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这对我们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做好这篇文章,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大市发展战略,就一定能够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就一定能够改变我们的落后面貌,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三)实施现代农业大市发展战略是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国家牧业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全市现有耕地2500万亩、林地1070万亩、宜牧草原604万亩、大小河流36条、可养水面227万亩,全年平均气温3.8℃ ,有效积温2592℃,无霜期124天,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土质肥沃,是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粮食产业优势明显。优质粮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粮食总产量占全省五分之一以上。绿色食品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全市绿色经济总量达到456万吨,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畜牧产业形成规模。2011年畜牧业增加值实现48亿元,占农业比重的36%,被授予“全国牛奶生产十强市”称号。特色产业竞相发展。亚麻、烤烟、甜菜等传统特色产业规模在全省名列前茅,瓜菜、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处于哈大齐工业走廊辐射区的黄金地段,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滨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地。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大市发展战略,就能形成领跑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之势,走出一条具有绥化特色、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之路。
二、充分发挥统战资源在建设现代农业大市中的优势作用
我市有四个民主党派组织,联系着各自界别的广大社会成员;工商联会员3026名,联系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3.3万户,从业人员49万人;无党派人士1136人,联系着全市各领域、各行业的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新的社会阶层从业人员50多万人;“三胞眷属”及所联系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近2万人,同时还有16.3万少数民族人口和10多万信教群众,这是一支庞大的人力人才资源。把广大统战组织、统战成员团结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引导他们自觉投身到现代农业大市建设的实践中来,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
(一)发挥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的优势,为现代农业大市战略实施建言献策
发展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也是参政党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要组织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主题,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特色经济、打造产业优势、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培育新型农民、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等事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多建有用之言,多献务实良策,多出兴农之举,为各级党委政府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翔实性和可操作性的依据,以保证现代农业大市战略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措施可行。在推进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有针对性地进行视察、考察,广泛听取并及时反馈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以利于各级党委政府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和举措,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大市战略的深入实施。
(二)发挥统战组织、统战成员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的优势,为农村招商引联牵线搭桥
要充分发挥各级统战部门、统战组织网络健全、渠道畅通的优势,充分发挥党派、工商联、台联、侨联、海外联谊会、黄埔同学会、欧美同学会、中华职教社等组织以及其他海外工商社团联系广泛、平台开阔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新社会阶层人士、“三胞眷属”、海外新移民等海内外统一战线各界人士触角众多、亲缘友缘的优势,主动加强与国内外商会、工商社团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国内外大财团、大客商以及海内外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社会上有声望的各界人士的沟通联系,以亲情、友情、乡情、商情为纽带,以联谊会、招商会、项目洽谈会和各种论坛为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各种宣传交流、联谊交往和经贸洽谈活动,大力开展引资、引商、引智、引项活动,整体推介我市“寒地黑土”农业经济优势、开发潜力和人文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吸引更多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外力支持。
(三)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资本密集的优势,为农业项目开发建设注入活力
我市的民营企业大都与“三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是实现建设现代农业大市战略目标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各级工商联组织要发挥党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工商联会员并带动广大民营企业家,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通过资本化、市场化运作等手段,千方百计地增投入、上项目、扩规模、提效益,主动兴办和开发涉农项目,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开发资源、领办创办企业、扩大就业、开发式扶贫,以及增加对农村水利、公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吸纳民间资本注入、开拓农村商品市场、推进农村工业化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更多地把企业经营的触角伸向农村,靠工商联会员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推进全民创业。同时,鼓励引导广大工商联会员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大力开展以“村企结对共建”、智力支农、扶贫开发和捐助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等为内容的光彩事业活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强化科教支撑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统一战线“人才库”和“智囊团”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界党外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科教兴农、智力支农、对口扶持、政策倾斜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组织统一战线中各类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围绕科教兴农、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大搞科技攻关和项目攻关,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和农科教结合,大力宣传普及推广新型农业实用技术,积极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为农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提供智力支持。发挥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的职能,组织引导农业、林业、水利、卫生、教育、城建等系统党外代表人士中的专家,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农村开展专业政策咨询服务。积极引导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广大统战成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支农支教活动,提高农村科技文化、医疗卫生水平。发挥各级中华职教社作为统战性职业教育团体的优势,动员和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在农村大力开展“温暖工程”和“双百培训计划”活动,加强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及远程教育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教支撑。
(五)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优势,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增进团结、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功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统一战线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要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做好宣传群众、联系群众、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为党委、政府协调化解各地域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界群众之间的矛盾多做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的工作;正确反映和充分照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农民群众的利益,多发挥政策催化剂的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从民族团结、宗教稳定的大局出发,及时稳妥地处理好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新农村建设上来,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