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的构建
2013-08-15林宏
林 宏
(泉州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校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的构建
林 宏
(泉州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及普及,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交流工具开展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学生交流互动,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构建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首先要搭建辅导员服务网络平台,强化辅导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其次要掌握网络话语权,传递正能量;最后要建立辅导员网络工作团队,确保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有效运行.
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话语权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上网看新闻,用QQ与网友聊天,发微博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写博客抒发人生感想,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手机上网已成为大学生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如何更好地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网络交流工具开展辅导员工作也成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综合利用各种网络交流工具使之与辅导员工作有机结合,构建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使之有效运作,主动掌握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与思想动态,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进而提高辅导工作的效率是当今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90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概况
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上网写博客、发微博、QQ聊天已经普遍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之一,他们能娴熟运用各种网络沟通交流工具,特别是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上网继计算机网络后成为90后最主要的网络手段,也将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网络更为紧密的连接起来.根据CMI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校园营销研究所《互联网下的90后——90后大学生网络化生活研究报告2011年》[1],互联网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最重要的社交平台,他们通过QQ、博客、微博和SNS社区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保持联系.CMI调查结果显示有91.7%的受访学生使用即时通讯工具,64.3%的人使用微博,46.3%的人使用博客或网络日志,上SNS社区的受访学生所占比例为60%.
根据CMI问卷调查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97.6%的人使用QQ,57.4%的人移动飞信.可见QQ是90后大学生使用较为普遍的即时通讯工具.QQ整合了网络视频电话、网络文件传输、共享文件、网络硬盘、QQ邮箱、QQ空间等多种功能,为90后大学生日常学习交流提供一个广阔的网络空间.而移动飞信可以通过PC、手机等多种终端登录,支持好友手机短信免费发,手机电脑文件互传等功能,实现PC和手机间的无缝即时互通.而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微信、陌陌等新型聊天工具受到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大学生们的青睐,这些软件提供了类似“对讲机”的语音对讲功能,还提供了如“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甚至是“速配”的新鲜交友功能,迅速成为大学生交友、沟通的“新宠”.通过QQ等即时通讯软件大学生一方面与认识的亲友、老师同学保持联系,一方面还可结识新的网友,尤其是网路匿名的条件下跟陌生网友聊天,更容易表现出自我真实的一面,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交流、尊重和满足感,是一种很好的释放压力的方式,也是他们增加人生阅历的又一途径.
博客和微博是90后大学生展示自我与交流情感的工具,90后的大学生表现自我的意愿更为强烈,而博客、微博恰恰给90后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每个90后,自我意识的表现形态不尽相同,可以是对自我观点的坚持,自我感觉的重视,也可以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自我意愿的表达,他们通过博客、微博来记录人生经历、抒发感想、宣泄某种情绪,通过上传照片、视频、日志来展示自己的生活.通过博客、微博,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交流与释放,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和彼此的了解.
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社区同样获得了不少大学生的青睐.CMI的调查结果显示上SNS社区的受访学生所占比例为60%,80.2%的人登录人人网,SNS社区即通过网民共同的兴趣爱好结交朋友,并遵守“六度关系理论”建立的网站.特别是人人网采取实名制注册,提高网络交流的真实性,扩大了大学生群体的交际圈,也是大学生与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保持联络、交流感情的重要网络交流平台.
2 建立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的必要性
2.1 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是辅导员适应大学生沟通方式变化的需要
辅导员的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需求.而网络已成为90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重要的社交平台,同时又是他们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于网络中表露无遗.各种网络交流平台拓宽了辅导员与大学生交流的途径,成为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的重要渠道.
通过关注90后大学生的QQ动态、微博、博客所反映的内容,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动态,他们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疑惑,对老师的教学、对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有何意见、建议,辅导员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辅导员利用QQ、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发布通知、公布制度,开展心理咨询、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或抒发感受、引发讨论等,能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又能有效地梳理工作,还可以对本职工作进行展示,引发理解和共鸣,一方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一方面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效率与针对性.
2.2 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网络是“去中心化”的,Web 2.0时代下,网民既是网络信息的受众也是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公众的话语表达权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现,价值取向不同、审美旨趣不同、利益诉求不同的形形色色的人都可以在网络空间中自由发表见解.一方面,这是网络开放性、自由性的体现,但另一方面,自由是有限制的,话语权过分地泛化不利于主流舆论的形成.“数字时代的女先知”的埃瑟·戴森指出:“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既可以释放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2]
中央2004年的第16号文件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互联网作为信息自由共享的平台的性质,使网上思想文化交流显现出分散性、便捷性、跨国界等特点.一方面,网络提供的思想文化信息海量、丰富、多样,顺应了现代社会人们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这些信息良莠复杂、真伪难辨、正反交错,泥沙俱下.”文件还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3]根据德国社会学教授诺埃勒·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这类观点越发迅速扩散;而如果发觉自己赞同的观点遭到很多人反对,就会保持沉默.于是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一方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发展[4].那么越是在网络上积极的人越是容易得到支持,越容易获得话语特权,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辅导员要把握“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就必须主动融入网络生活,充分利用QQ、博客、微博、SNS社交网络等网络平台开展辅导员工作,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讨论,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不解和疑惑,提升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深化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实效性.争取网络话语权,扩大网络影响力.
3 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的构建模式与运作机制
3.1 搭建辅导员服务网络平台,强化辅导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辅导员应主动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新生入学伊始,辅导员应主动公布QQ号,辅导员微博、辅导员博客地址,以班级为主体建立班级QQ群,利用QQ群为平台开展网络主题班会等活动,发布学校通知,共享学习资料,关注学生QQ动态,如通过学生的QQ签名来判断学生状况,发现苗头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利用QQ开展心理辅导等.辅导员应关注学生的微博、博客动态,学会通过网络平台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校园网络舆情导向.
90后大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往往会通过QQ、博客、微博等方式反映.对大学生的意见、建议失语或反应滞后,有可能使这些意见和建议在网上形成炒作或使网络成为舆论的放大器.而如果这些意见和建议迅速得到回复或采纳,就可以使大学生产生满足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会使他们增加对辅导员的信任度,对学校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对学生微博、博客等发表评论或分享,使得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开展辅导员工作.辅导员博客、辅导员微博的内容应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例如辅导员利用QQ、博客、微博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就业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内容要关注校园和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以说教、灌输为主,教育者居高临下,严肃有余而亲和力不足,缺乏鲜活的事例、平等的讨论与深度的分析,而网络的开放性、广容性、互动性、匿名性的特点恰恰赋予了人们平等的话语权,通过辅导员博客、微博这些网络平台,由一个热点问题的自由讨论,实现了对大学生群体的教育,扩大了教育对象的广度;同时,一个问题又可由多个教育者甚至大学生自己进行多角度的解答.思想的进步离不开自由的讨论、争论与相互的启发,通过辅导员与大学生、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扩大的思政教育的深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真、做细、做深、做实.一方面可以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提升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一方面可以提升博客、微博的人气与关注度,进而提升辅导员博客、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辅导员作为SNS社交网络中的贝肯节点(贝肯数:贝肯是好莱坞的一名普通演员,从来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电影中,他与当时好莱坞的明星发生联系所需要的中间人数量即为“贝肯数”.弗吉尼亚大学的一个实验室为大约25万上过银幕的演员统计他们的“平均贝肯数”,约为2.6~3.0[5]),辅导员应确立服务大学生的意识,发挥关键节连接点的优势,成为大学生与任课教师、在校大学生与优秀毕业生、大学生与优秀企业家的链接纽带,建立起彼此之间的沟通渠道,让在校学生可以通过SNS网络从高年级学长身上汲取有益的学习、生活经验,从已毕业的学长那里了解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加强自身锻炼.促进学生间、学生和毕业生间、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交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和渠道.
3.2 把握网络话语权,传递正能量,搭建辅导员思想教育网络平台
辅导员应主动把握网络话语权,传递正能量,引导网络舆论.网络已成为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也是他们参与网络舆论监督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讨论最为直接的平台.然而“网络言论有着其天然的劣根性,存在着情绪化、粗俗化、偏激化、群体盲从化等几种不理智的特性,以至于有些‘网络义举’演变成‘网络暴力’,‘网络善民’演变成‘网络暴民’”[6].大学生可能在发帖、转帖、跟帖回复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充当网络水军,或被鼓动卷入到网络群体事件当中.卡斯·H·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7]辅导员应密切注意特殊时期的网络舆论引导,避免出现“群体极化”的苗头.通过辅导员博客、微博设置“理性话题”,用积极、真实、客观的正面舆论“覆盖”消极、虚假、偏激的反面信息.其次,网络的开放性及匿名性使得网络成为网民负面情绪的一个宣泄平台,网络谩骂、污言秽语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一些所谓的网络红人为出名不惜丑态百出、无下限的进行网络炒作,长期接触这些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一方面,辅导员应因势利导引导大学生理性宣泄负面情绪,倾听学生困扰,帮助学生宣泄情感,排解压力;另一方面,辅导员可通过QQ、博客、微博传递正能量,所谓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和谐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8].这就要求辅导员在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讲主旋律,要讲积极向上.辅导员应该利用博客、微博等网络媒介积极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记录生活感悟,真诚与学生进行交流,传递乐观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
3.3 建立辅导员网络工作团队,确保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有效运行
高校辅导员往往忙于各种繁琐的日常事务,既要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还要做好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辅导、就业指导等工作.如武汉高校辅导员田鹏所说的“高校辅导员是一人分饰N角,既是办事员、收费员、勤杂工还是全职保姆”[9].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辅导员工作,一方面提高的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扩展了辅导员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工作量与劳动强度.许多辅导员往往上班时忙于处理各种日常事务,下班后忙于各种网络平台,通QQ与学生聊天,写博客,发微博,然而辅导员的精力有限、分身乏术,且辅导员个人的能力难免有所偏缺,所以在一些问题的反馈上,辅导员往往未能给学生及时、全面、有效的回复;而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也容易使辅导员产生倦怠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性.组建由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骨干共同组成的网络工作团队成为一些高校的共识。目前一些高校陆续开展了辅导员博客团队、辅导员微博团队等辅导员网络工作团队活动,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通过明确团队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团队成员对网络学生工作分工负责,如有的团员负责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对网络学生反馈问题的调查、跟踪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公布于网络平台;有的负责学校的新闻人物、先进典型、热点事件进行采访、跟踪报道;有的负责网络平台上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有的负责网络平台上学生的就业指导;有的网络平台的技术维护等.通过团队成员间的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实现了资源共享,减轻工作负荷,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辅导员网络工作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确保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的有效运行.
4 结语
笔者通过对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概况的研究,发现在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过程建立网络工作平台十分必要.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网络素养,把握网络话语权,传递正能量,建立辅导员网络工作团队,确保辅导员工作网络平台有效运行.
:
[1]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校园营销研究所.互联网下的90后——90后大学生网络化生活研究报告[EB/OL].(2011-08-22)[2013-01-12].http://www.docin.com/p-278902232.html.
[2]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5)[2013-02-15].http://wenku.baidu.com/view/2b1e5d5a804d2b160b4ec039.html.
[4]百度百科.沉默的螺旋[EB/OL].[2013-03-25].http://baike.baidu.com/view/18306.htm.
[5]nathanyan.社交网络 SNS,不得不说的那些事[EB/OL].[2013-03-12].http://www.hiputto.com/post/2012-12-03/40043163242
[6]李劲松.“网络通缉”现象解析[J].今传媒,2007(4):17-19.
[7]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08)[2013-01-2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7/c_113711665.htm.
[8]卡斯·H·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9]乐毅.高校辅导员上《非诚》找媳妇[N].楚天都市报,2012-12-03(A13).
[10]赖晴.正确引导微博舆论[J].理论探索,2011 (3):118-119.
[11]林宏.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模式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4):96-99.
Building a counselor working network platform
LIN Ho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Fujian,China)
With the arrival of Internet age,the network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aspect of college students'life and study.In order to better communicate with college students,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aily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 to grasp the ideological trend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online communications tools.To build a counselor working network platform,the first thing to do is to establish channels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Secondly,mastering the network speaking power to pass positive energy.In addition,setting up college counselor network team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platform,thereby increasing the timeliness of counselors working t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college counselor work;network platform;speaking right
G451.8
1007-5348(2013)08-0021-05
2013-07-30
林宏(1982-),女,福建南安人,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E D.:O,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