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以自贡“井盐文化”为例

2013-08-15

关键词:井盐盐业文化

张 洁

(乐山师范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国家之间的竞争具体体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双重挑战是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历史趋势。英国财政部次长尼吉拉斯·斯特恩爵士曾指出:“在一个迅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世界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诱人的机遇。”[1]在此新形势下,“文化强市、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开始以文化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文化建设已经作为一种国家的决策,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地位,城市文化因此也成为国家视野下的一种制度性的发展策略。而城市作为区域社会的一种发展形态,是区域内人群在历史上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发展的结果。这一过程涉及区域社会人群的互动、整合,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商业组织形式、政治统治制度等,它们是区域内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均蕴含了区域独特的文化特征。可以说,区域文化已经深刻地融入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自贡市作为川南城市群重点建设的大城市和重点开发区域,其城市文化建设也是国家西部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的具体呈现。

自贡市因盐而兴,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新兴工业城市,在2007年《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中被列为发展的大城市,加快了自贡城市化进程的速度。2010年底,城市聚居人口达8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0.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1.6%。2010年,自贡市发改委、市规划和建设局编制完成了《自贡市双百特大城市建设规划》,提出了在2012年建成全省特大城市的战略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地加快,城市迅速扩大,城镇人口逐年增多,这对城市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自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自贡”,并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自贡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城市化作为全球化的一种表现,使其城市文化趋于多元化和现代性特征。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发掘城市文化建设中受到的全球化冲击的结果,而忽略了对城市文化地域性和独特性的关注。本文认为城市文化是基于区域自然生态与社会特征,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共时特征结合而形成的。以地方性文化为支撑,城市可以形成“和而不同”的城市形象。

一、自贡井盐文化传统与城市的形成

美国生态人类学家斯图尔德 (Julian Steward)认为:“文化在人类与其生态环境之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通过文化认识到能源或资源,同时又通过文化获取、利用能源或资源,而环境对文化进化的决定作用,最集中地体现为它对人类开发技术或生产技术的进化的制约作用。”[2]澳大利亚学者琼·哈瓦奇斯在《可持续发展的第四极——文化在公共规划中的重要角色》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文化的形成与环境的作用互为影响。自贡盐资源就是在特定的地域位置、生态环境的长期积累和沉淀中发掘出来的,形成了当今享誉世界的井盐文化,而井盐的开凿、生产、发展、传播,又对其特定环境产生了影响,在变迁中发展。

(一)盐文化传统与区域自然生态

在中国,盐文化有着广泛的区域分布和丰富的盐文化表现形态。比如,沿海地区的海盐文化,西部地区青海、宁夏等地的湖盐和池盐文化,及连云港地域的淮盐文化等。虽然同属一种亚文化类型,但由于具体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塑造,这些盐文化又各有其独特的内容。井盐文化是内陆特有的盐文化形态。有史料记载:李冰出任蜀守时便已开凿了四川广都盐井,从而开辟了中国和世界开凿盐井的新纪元[3]。自贡的盐资源,是在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由海水和湖水中的浓缩盐卤结晶日久沉积而成。同时,川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盐卤、天然气资源,为井盐生产提供了独天得厚的条件。自贡这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与其丰富的盐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密切相关。

(二)盐文化与自贡城市的形成

1.因盐设市

自贡在国内享有“千年盐都”、“井盐之都”的美誉。这座因盐而兴的城市,以盐业为主体经济,盐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成为其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自贡盐业发展肇始于东汉,晋代初具规模。随后,以富世盐井为中心设置富世县,唐宋时闻名全川。在明清时期更进一步发展,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清雍正时,已成为四川五大井盐产场之一,嘉庆、道光时期,成为四川三大产场之一,咸丰、同治年间,更一跃而成为四川盐业生产中心,独执中国井盐业之牛耳[4]。抗日战争爆发后,自贡地区建立统一、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行政建置的条件已完全成熟,遂于1939年9月1日正式成立自贡市政府。伴随着井盐经济的发展,自贡在行政设置上走过了因盐建镇、因盐置县及因盐设市的基于盐矿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子,“自贡”正是久负盛名的“自流井”和“贡井”的合称。

2.井盐文化的城市呈现

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人类原始社会中,其维系生命所需的盐分,都是在所食植物或动物中获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慢慢找到了岩盐、盐泉和盐渍地的泥土,发现到食盐对身体有益。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演进中,盐业也同步得到发展,并积淀出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因盐发展起来的城市,则成为盐文化的存在载体和展演空间。自贡作为“千年盐都”,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自贡的大街小巷,有不少以“盐”或“盐井”命名的地名,像盐水沟、盐店街、石缸井等;在自贡市政府的规划下,《盐泉》、《天车》、《盐场》等雕塑、浮雕艺术作品近百座呈现在自贡城市景观中。井盐文化有着显著的地域性、历时性和连续性的特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自贡成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是镶嵌在“天府之国”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5]。这充分体现了其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和代表性,而地域文化的积淀和发展与井盐文化的历史传承又是紧密联系的,是城市文化的特色呈现。

二、自贡城市特殊性的呈现:井盐文化的延续与符号意义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各个时期的文化遗产,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艰辛与荣耀,是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需要人们继承和保护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城市魅力的集中体现。文化与城市有着互为因果的历史渊源,联系密切。

(一)自贡井盐文化遗产

在自贡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地面文物和馆藏文物被挖掘和发现。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多是与井盐相关的井盐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比如,自贡地区因井盐生产繁荣,遗留下一批保存完整的古盐井、灶、天车以及凿井、采卤制盐器具和契约、岩口薄等珍贵的历史文物;众多的盐商会馆中闻名中外的西秦会馆,是四川盐业会馆建筑群落中出类拔萃的代表作;因盐而形成的自贡“盐帮菜”已经成为川菜的主要代表;历史悠久的钻井技术、制盐工艺;以盐文化、盐业经济社会发展为题材的创作的诗歌、小说、散文等都是井盐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体现,也是四川盐业历史发展的重要呈现,更代表了我国盐文化发展的特殊文化形态。这一丰富的井盐文化资源,为自贡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撑条件。1986年,自贡市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井盐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自贡的“文脉”。而这一系列的符号象征,凸显了自贡城市文化中的独特内涵。

(二)独具一格的精神传统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Burnett Tylor)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这一定义,强调了文化中的精神层面。井盐文化,是在自贡文化积淀中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城市文化内容,也具有独特的精神传统,有助于体现城市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首先,井盐的开发是在川盐发展的基础之上,由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开放精神的盐商制造出来的。据了解,在自贡盐业凿井的初期,因为技术的欠缺,盐商们凿井主要凭借经验、技术和运气,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但是这样的条件和环境并没有吓到自贡人,他们更多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具有不断进取、创新的精神。同时,在井盐不断开凿、制造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生产的管理和技术、方法也在逐渐改善中,其中,在“湖广填四川”时期,自贡人不仅表现出豁达的胸襟,接纳外来者,相互借鉴学习,具有开放的精神。

其次,自贡人还具有自强不息、团结乐观的精神支持。在自贡盐业的发展中,也存在困苦、疑惑、艰难的时期。而自贡人民,尤其是盐业的工人、管理者和盐商们在井盐钻井技术研发、开凿井深技术、运销盐产品等方面更是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共同度过难关。在清朝,自贡人仅依靠人力和畜力,在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用一种古老的技术开凿了近1.3万眼井,创造了世界地质钻探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6]。这标志了自贡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因为过去条件有限,制盐过程程序繁杂,对于井盐的开发,需要数以万计的工人做工,才能生产出大量的优质盐。这样的付出和那些辛勤劳作的盐工们分不开,和为盐业贡献的自贡人分不开,而这也培养了自贡人民不畏艰难、团结乐观的精神。

最后,在国家处于危难时,自贡人,尤其是盐商们还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抗战。特别是在冯玉祥将军倡导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中,盐商们以爱国不敢后人的拳拳之心,献出巨金支持抗战,个人捐款额度突破全国最高纪录[7]。同时,他们还热心地方事业,兴办学校、筹建职工医院等,回报予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本地的人才,为人民的健康生活谋福利。

综上所述,自贡城市文化通过不同的文化景观的展示,突出了“盐”文化的符号意义。享誉“天下第一灯”的自贡灯会,将艺术与盐文化融合,在自贡灯彩的设计中,整体多以富贾盐商、商埠会馆、场镇风情等为题材,比如,盐井、天车、劳作的盐工、红火的盐灶、往来的运船等都是彩灯制作的着眼点,表现出了自贡盐文化的历史内涵;在川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盐商、盐工修建的会馆、庙宇为川剧表演提供了活动场所,也是川剧演出的观众主体,与川剧发展紧密联系;同时,赋予神话传说、文化寓意的城市雕塑、浮雕,从不同方面呈现了自贡特色城市文化。这些融艺术和文化为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不仅将自贡井盐文化生动地展示出来,而且也通过传统与现代化的结合,创造性地将盐文化的精神充分地与现代人联系起来,延续了井盐文化的生命,并启示着后人。

三、城市文化建设:

井盐文化传统向文化资源的转变

井盐文化的传统延续性赋予了自贡城市以“盐”为核心的物化形态与精神气质,是区分“自我”与“他者”的重要文化符号。随着城市的文化建设受到重视,区域文化传统逐渐转化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为城市文化建设所应用。目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井盐文化现象既体现出了井盐的文化传统,也体现出了它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存在形态。井盐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也是以一种文化资源而存在的。但是,文化资源的开发应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井盐文化传统资源的建构需要回归情境化。在博厄斯(Boas)的文化整体观中,强调每个文化在历史过程的发展,而且各个文化要素在历史过程中整合为一整体,任何的文化都需要回到具体的文化情境中来观察,而井盐文化一样如此。虽然经历了较大的社会文化变迁,但是其相关的文化资源诸如“饮食”、“民间艺术”等依然传承下来。以“盐帮菜”为例,在兴旺发达的自贡井盐业时期,盐商们和盐工们按照不同的社会分工存在着各种行帮,如井帮、灶帮、烧盐帮等。盐帮菜就是在自贡井盐的生产基础之上产生的,因盐帮人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并因自贡井盐业的对外影响而得以传播。现在的盐帮菜已属于川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声名远播。但是,目前盐帮菜的发展几乎独立盐文化体系之外,脱离了其存在的社会文化空间,当然也就失去了盐帮菜的文化意义。符号化的井盐文化呈现应具有“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概念,它包括盐业博物馆、民间艺术、技能等诸多样式。它们所依托的文化资源是在历史时空维度下发生与传承下来的,因而对于这些文化符号的展示需要有历史感。另一方面,文化现象是与具体的空间场景相联系的。在自贡城市雕塑的规划中,现在就存在着雕塑本身的个性与城市环境的不协调,没有对应的空间场景与之相适应,难以形成象征意义。比如,贡井的《盐泉》处于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难以使人停留欣赏,更难以思考。这些文化符号在空间之内与其他文化要素的组合程度决定着自贡井盐文化内涵的呈现效果。

第二,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结合。作为文化资源,“井盐文化”的价值不仅限于城市文化的范畴,也扩展到了产业开发领域。无论是“自流井老街”还是“燊海井”等文化景观都作为“井盐文化”的代表,成为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资源。然而,在目前的消费社会背景之下,文化资源的开发难以摆脱对市场竞争要求的迎合,而传统文化也在此过程中经历着现代性的冲击。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处理好文化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的转化是必然的现象,但是这种转化是以保留与发展井盐文化内涵为前提的,因而对于井盐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四、结 语

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面临着传统消失、面貌趋同的巨大挑战。“传统并不完全是静态的,因为它必然要被从上一时代继承文化遗产的每一新生代加以再创造。”[8]作为区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城市文化的现代性、全球化是其发展的需求。在任何时代,“传统是一种将对行动的反思监测与社区的时空组织融为一体的模式,它是驾驭时间与空间的手段,它可以把任何一种特殊的行为和经验嵌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延续之中,而过去、现在和将来本身,就是由反复进行的社会实践所建构起来的。”[8]所以,当代自贡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当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国家、市场等力量的深入,促使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要跟随现代性的话语。因而,基于区域传统文化的支撑,城市文化建设在尊重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的延续与发展的基础之上,还需结合现代性的需求,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1]傅兰妮,胡光宇,译.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文化研究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柴继光,景克宁.中国盐文化[J].运城高专学报,1991,(3):6-17.

[4]宋良曦.自贡盐业会馆的兴起与社会功能[J].盐业史研究,2001,(4):33-37.

[5]詹玲.自贡:一座盐巴塑造的城市[J].盐业史研究,2010,(1):56-59.

[6]游建军,康珺.井盐文化:自贡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41-44.

[7]陈星生.井盐文化与自贡的城市精神[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9.

[8][英]安东尼·吉登斯,田禾,译.现代性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井盐盐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
谁远谁近?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2018.12.01—2018.12.15)
漳县盐井历史概述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深处之味 寻访中国古盐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