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
2013-08-15郑茹舰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郑茹舰(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具有相关专业技术优势,但由于社会长期错误观念导致高职学生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弱势一族。其实,高职学生为专业技术型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从业优势,但不可否认也存在自身劣势,下面进行分析。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分析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内容及课程安排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定向培养人才,具有强技术、懂理论的优势。同时,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工作,强化并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使之比普通高校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此外,与同类中专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及综合技能也较高,在求职应聘时更受社会欢迎,因此,在社会就业竞争中,高职院校毕业生无论是与本科院校还是中专院校毕业生相比,都具有一定竞争力。
从社会需求来看,现代企业竞争激烈,在招聘人才时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普遍希望就业者在进入企业后,能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不愿在培训上花费过多。但普通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通常以“宽基础”为方向,学习理论为主,社会实践少,因此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快速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相反地,高职学生恰好符合这一需求,其熟练的技能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都深得企业好评。
从毕业生就业观念来看,普通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望过高,不愿吃苦,不愿从事基层行业。而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自身学历起点较低,因此在择业时,就业心态较正,不好高骛远,不盲目追求大城市、大企业,能吃苦,愿意从事基层工作。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务实,选择空间更大,就业层次更丰富。同时还由于高职生自身技能特点,属于“订单型”人才,在上岗心理方面更加坚定,很少出现换工作的现象,这些都为高职生在就业时提供一定的优势。
从专业技能来看,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针对性较强,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能够满足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在授课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训机会较多,因此在步入社会后,能较快地适应并融入工作环境,迅速为企业创造价值,带来效益。而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更注重基础理论的培养,其动手能力与高职生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从社会对就业者学历的需求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大,用人单位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相继提高了对招聘人才学历的要求,使成为就业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就个人素质而言,由于高职学生入学时自身基础较差,而高职院校的师资条件、软硬件设施等,在客观上都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差距,加之,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偏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文教育相对缺乏,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交叉学科也较少开设,因此造成高职学生在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存在差距。
从社会认知度来看,大部分招聘单位都过分注重学校品牌,认为重点院校毕业生素质更高,高职院校毕业生没有重点院校毕业生的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狭窄,工作中能力较差,发展空间小,对企业的发展帮助较少。这样片面的观点使学校的品牌在毕业生就业时成为一项重要条件,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相对较难的现象。
二、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拓宽就业渠道
1、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实现人才互补。
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的主要目的,能有效的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和自身发展。高职院校也可根据专业的开设情况设立实训基地,并聘就业实训基地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实习导师,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也可以聘请企业负责人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指导。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根据企业的岗位能力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真正的实现校企合作,人才互补。
2、利用校友资源,开辟就业渠道。
校友资源是指人才、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的总和。最近几年新办的高职院校如雨春笋一般,但是专业就业指导老师缺乏的情况相当严重。虽开设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但老师缺乏实际指导经验,无法满足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需求。很难给予学生最实际的指导。充分的运用校友资源,让校友回学校开展一些关于职业经验和社会经验的讲座,能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创业经历等,用自己的经验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了解自我,客观的进行就业定位。也可以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提高高职学生个人能力素质和综合素质
1、增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培训
很多新建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刚踏进大学门又面临着毕业季。学生又满怀忐忑的心进入职场,从整个趋势来看,只有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的培训,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虽然在大学的每个年级都开设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应该分清层次,比如,大一时期的主要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为自己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且很多院校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偏少,应该合理的增加课时量,这样学生才能慢慢的接受,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通读一遍,那么到最后学生还是会不知所措,所以增强个人能力的条件之一是准确定位。
2、发挥社团优势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大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学生锻炼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有效载体。特别是培养大学生语言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等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社团已经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社团的关注和支持,定期给予社团指导,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语言沟通、人际交往能力。真正使学生社团在增进校园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对培养学生能力发挥重要功能。
3、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在校学生为更深层次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和确认适合的职业方向,为向职场过渡所做的工作。目前的用人单位不仅会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还会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锻炼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语言沟通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我认识。
(三)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改革,强化就业能力
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区别于其他普通类院校的主要特征,这一属性就决定了职业院校的教育专业类别和方向,它就是要培养针对某种岗位或工种的专业技术类的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必须根据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岗位和人才培养的周期性来设立。由于社会在发展变化,所需岗位类别,人才数量都在不断变化,而且人才的培养具有周期性,因此相应的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也需要不断改革更新,与社会所需相适应,相一致,才能达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
(四)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在所有高校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指导学生顺利就业具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应将就业指导长期地、有针对性地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高职就业指导需要从正反两方面来帮助学生,既要分析透彻当今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的难度,又要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总之,高职就业指导要帮助学生认清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目标地找工作,转变旧观念,鼓励学生从基层做起,鼓励学生自我创业等。
(五)调整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状态
据大量的资料调查显示:现在有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从众心理,即缺乏主观判断,盲目的跟风,随波逐流。这种不从实际出发,缺乏主见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可能是无法挽回的后果,还会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因此,任何一个毕业生都应该有清晰地自我认识和对现实的客观认识,在就业时能认真冷静的分析就业情况,在适合自己的基础上追求理想。高职毕业生更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相信自己的才能,勇敢的踏出校门,迎接机遇和挑战。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高职学校专门为社会输送专职人才,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为高职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条件和机会是人才走入社会的桥梁。认真分析探讨就业形势,采取相应的提高就业成功率的措施是当今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要认识到高职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取长补短,指导帮助高职生就业,从而更好的发挥出高等教育对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价值。
此外,从国家整体就业层面来看,还应该从总体上规范就业市场,规范各项法律法规,保护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权益,确保就业流程在法律保障下,顺利进行。需要在人才流动情况上做宏观调控,避免人才不合理的流向,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不合理的流动问题,政府要及早预见和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当今人才流动情况来看,西部人才紧缺的问题依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也采取了部分措施,例如为了吸引人才到艰苦偏远地区,在毕业生就业时采取优惠政策,放宽条件要求等。但是这些政策都必须基于双方自愿选择的前提下,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合理。
同时,用人单位也要树立量才是用的科学人才观,认识到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不是只要是人才就全都为我所用,这要求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摒弃过去的错误观念。从科学合理的选择人才开始,做到做到量才是用,即根据岗位要求,自身用工条件等因素选择恰当的人才进入企业,不浪费人才,也不歧视任何一种人才,这是对人才的保护,也是企业更好成长和发展的前提。
[1]王茂.高职毕业生择业观:问题、归因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8).
[2]王永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心态和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10(3).
[3]杨倩音、肖斌.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导向因素的分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2).
[4]张文秀、张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12(5).
[5]崔娜.拓展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