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建构研究

2013-08-15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道路特色理论

马 渤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 15008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始就承担起开创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使命并且是一贯重视政治理论指导、与时俱进、善于理论总结、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党,完全有能力创建属于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因此,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建构,在相当程度上能够拓宽理论视野,激励人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疑难问题,为民主政治发展寻求新的范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是否已经形成

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庄聪生认为,政治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力量、政治实现形式等在内的政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架构,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又有符合国情的实现形式和可靠的推动力量,内涵丰富、体系完备[1]。王远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自成一体,从实践到理论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概念和理论,其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2]。杨丹娜认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理论上已明确提出了政治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路径、政策和基本原则、发展动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也已搭建了比较完整的框架[3]。

二是认为还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王宗礼认为,我国政治学界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这种状况与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实践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是摆在中国政治学界的一个严峻课题。关于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王宗礼提出应当将如何认识政治发展概念作为政治发展理论的逻辑起点。他指出建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理论的途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以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过程为主要对象和经验基础,大力借鉴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积极成果,必须在继承、引进已有的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4]。孟军、孔德元认为,经过近30年的努力,国内政治学界在政治发展的主要研究领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也存在着诸如研究范围狭窄、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等问题[5]。倪春纳认为,由于学者的认识分歧,学术界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和具有共识性的政治发展理论。因此,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仍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6]。

总之,国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内容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不乏一些很有创意的关于中国政治发展理论的体系建构的初步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建构已是水到渠成。

当然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至今仍没有明确系统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框架、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证、核心问题的提炼等范式方面基本概念和原理。虽然有些文章提出了“体系”一词,但也只是一带而过。大多数文献的内容仍主要停留在对中央文件解读的层面上,选题雷同,所持观点也是大同小异。又由于各自视角不同,研究中往往对同一概念或基本问题的理解各不相同,缺乏协调整理。比如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定位就很不统一。有的认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或根本原则,有的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还有的认为是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基本规律和总的要求等。总之,在整体研究方面缺乏对理论整合与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形成的标准和标志

但凡涉及理论体系的构建,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理论体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准是什么。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形成的标准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建构研究的逻辑起点。

1.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准

这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形成了本学科的核心问题。什么是核心问题,即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毛泽东思想所面对的问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二是围绕着核心问题系统地回答了一系列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是系统地回答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回答,是围绕着核心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非多中心漫无目标地回答。毛泽东思想围绕着中国革命的问题,第一次系统地正确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力量、阶级基础、依靠力量、革命的道路、战略策略;中国革命的道路,即概括为“三大法宝”的武装斗争、联合战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目标;新民主主义国家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一直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国家的问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是确定了本学科研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2.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这也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提炼出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系统回答一系列关于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立论的根据—包括指导思想、现实依据,回答为什么要坚持这样一条道路;发展道路论、制度论和目标论—包括本质特征、制度载体、实现形式、主要任务、发展战略、发展动力、路径选择、发展目标。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道路,如何坚持这条道路,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体系。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方法论。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也应当借鉴西方理论的先进成果,吸收中国历史上政治思想的精髓,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自2002年“政治发展道路”概念首次在国内提出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研究、理论宣传和实践工作的开展。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与发展方面的研究。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学界一般认为,这条道路探索奠基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形成、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7]。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核心概念是在什么时候提出和确定的,学界并无争议。一般认为,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概念,他当时强调,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大正式将“政治发展道路”写入了大会报告,同时提出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应当说,“三者有机统一”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历史上首次完整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8]。

二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基本问题研究。这一部分研究的题目多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几个问题”一类的标题,提出并回答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本质特征、制度安排、发展战略、路径选择、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三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具体制度或具体问题的研究。如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等题目。还有应用方面的研究,如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与参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文化保障机制”,等等。

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对象是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的发展问题。政治关系的内涵包括政治关系主体和政治关系内容。政治关系的主要内容是指权力结构,其表现形式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形式。静态形式往往表现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动态形式包括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体系研究,以中国政治关系发展为切入点,循着静态与动态两个方向进行。静态方面重点关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制度安排、主要任务等,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动态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的战略、发展的动力、路径选择、发展目标等,主要解决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作如下安排:

一是根据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现实依据包括党情、国情和世情。

二是道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根本是人民当家做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本质的提出对于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丝毫不逊于“三权分立”之于西方政治发展的重要性,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集中体现了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特色与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载体或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形式: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建设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高度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战略:政治发展要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积小成大、增量发展的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广泛积极的政治参与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需求,是推进政治改革和民主政治的直接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上下相结合,以上为主。

三是制度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制度载体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是目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标是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围绕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这一政治发展道路所进行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使这一理论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的体系。所谓形成了科学体系,从实质和根本上说,就是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就是提出了观察、分析和解决这些基本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这一系列基本观点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至于如何在教学、宣传中从逻辑上表述这个科学体系,现在既有一些已经取得一定共识的成果,又有多样的各具特点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还处于发展之中,对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的逻辑表述也在发展之中。随着对这个理论的内容和科学体系的多方面、多途径的研究探讨,对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的逻辑表述也将会不断深入、完备和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是开放的,它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

[1]庄聪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特征和需要把握的原则[J].中国统一战线,2007,(6).

[2]王远启.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及意义[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

[3]杨丹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再思考[J].学习论坛,2011,(6).

[4]王宗礼.论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J].探索,2004,(6).

[5]倪春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述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5).

[6]孟军,孔德元.国内政治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5).

[7]席文启,仲计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J].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2).

[8]佟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几个问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2).

猜你喜欢

道路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