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改善高校体育生教育管理的思考

2013-08-15

河南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文化课体育专业

(保定学院体育系,河北 保定 071000)

自从1999年我国进行教育改革后,首次进行了扩大招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大学进行进一步的深造。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显示,截止2012年,我国的高校学生超过3200万。高校作为国家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保证人才的质量,各个高校必须重视和更新教育管理。体育专业学生管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笔者将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并结合现阶段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简单提出几点建议。

1 高校体育生的特点

1.1 文化修养和理论素质比较薄弱

多数情况下,选择学习体育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开始进行了大量的体育专业训练,由于体育训练占用了较多的时间,使得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并且在高考时的文化课要求也不高,因此他们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在进入大学后,对文化课的学生兴趣不高,在文化课的学习方面也缺乏恒心和毅力,认为只要把专业技能练好就行,所以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化水平、思想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使得学生管理的难度较大。

1.2 讲义气、重情感、集体荣誉感较强

体育生的性格大多数都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耿直、仗义、讲情面。他们平时总在一起集体训练、学习、集体生活、集体参加各种的活动,因此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都特别强,这样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方面具有极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具有极强的消极影响,极易出现一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状况,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正处于年轻气盛的年龄,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容易讲哥们义气、冲动、偏激,这样很容易引发一些不良的行为,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1.3 社交能力较强,心里成熟年龄相对较早

体育生在高中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有很多的机会跟着教练出去交流,参加比赛等,与其他重视学习的学生相比,他们具有更大的交际圈子,过早的接触社会使得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头脑更灵活,在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相对更强一点,由于他们较早的接触社会,因此心理成熟的程度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早。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更注重个人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会有一定程度的排斥,会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了一定的难度。

1.4 社会因素影响其价值取向

由于目前社会风气的影响,人们对体育专业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学体育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仅是身体素质好,没有太多的思想。因此,这给体育生造成较大的思想压力,他们觉得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上不如别人,在某方面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找不到未来的价值方向,有时还会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这也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 高校体育生的管理策略

2.1 高校要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大力重视体育专业的发展,在体育师资力量与体育器材等软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资,为体育生的培养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体育教师在硬件完备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水平,学生也能更好的接受知识,充分认识到体育专业的重要性。

2.2 加强体育专业学生情感培养

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程度相对薄弱,而在其他方面则具有一定的特长,因此在管理学生时,要注意考虑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具体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体育专业的学生表现能力较强,喜欢模仿,对一些动作优美的老师比较崇拜,所以,对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另外,体育生的情绪变化较大,在训练中容易与人产生误会,在管理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正确引导他们与人相处,尊重他人,同时也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关系与教育,让其感觉到温暖与关怀,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打好情感基础。

2.3 突出专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的体育发展较快,体育健身活动也得到大力开展,但是,在我国的就业形势压力下,体育生的就业情况也不理想,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时,除了打好坚实的专业基本功,还必须结合市场发展的变化,在专业知识之外,通过努力学习更多相关知识,不断扩充自己,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现实环境的需要。

2.4 规范制度,强化管理

学校的教育也需要在相应的规章制度下进行,对体育专业学生日常管理中,也要加强制度约束,由于体育专业的特点,在室外进行训练的时间较多,在管理上比较分散,规范规章制度就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尊重体育生的人格,将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共同进行,并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实行同一个制度,不能仅仅对体育生进行特殊管理,让学生得到一视同仁,享有同等的权利与自由。

3 结语

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培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对体育专业的学生管理也不是单靠学校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高校体育生的管理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巧,根据体育专业的特点,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1].孟祥乐.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其之间关系的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6)

[2].王凤春,刘冰.浅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与职业索质教育[J].职业圈,2007(23):44一50.

猜你喜欢

文化课体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