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田汤峪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思考

2013-08-15徐艳娟

河南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热田蓝田秦岭

徐艳娟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4)

0 引言

蓝田汤峪地热田位于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秦岭山下,地理位置优越,温泉久负盛名,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十分方便。地热水作为“热、矿、水”三位一体的资源,属清洁能源、保健资源,因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故有一定的医疗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到该地旅游、沐浴的人越来越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区域地质概况

该地热田处于秦岭与渭河断陷盆地两个构造单元的接触带,南依秦岭,北为山前冲洪积平原,两侧为秦岭山前洪积扇,地热田展布于汤峪河河谷。

地热田处于秦岭山前断裂的下降盘(上盘),热储层地层岩性主要为中元古界宽坪群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角闪片岩及花岗片麻岩等裂隙发育段。在汤峪口秦岭山前断裂地热异常中心地带埋藏在19.0m以下,南北逐渐递增至600m左右,其它地段埋藏在401~1132.00m 之间。因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受区域构造控制,故地下热储分布及富水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均一性。

2 地热地质条件

2.1 地貌特征

区内地貌类型有汤峪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冲洪积扇及秦岭山地。①汤峪河漫滩:成带状分布在汤峪河床两侧,宽约5~40m,高出河床1~2m,地表出露岩性多为细砂,夹有少量卵石,后缘与一级阶地呈陡坎相接。②汤峪河一级阶地:成带状分布在汤峪河两侧,在汤峪口阶面较窄,向下游逐渐变宽,在枣园至代家寨一线,最宽处可达600m,阶面平坦,微向河谷倾斜,地表出露岩性多为粉质粘土。③汤峪河二级阶地:成带状分布于汤峪河东侧100-150m,阶面较平坦,向河谷微斜,高出一级阶地3-4m,阶面标高692.1-698m,后缘与山前洪积扇相接。地表出露为粉质粘土。④秦岭山前洪积扇:分布于汤峪河谷两侧,形状呈扇形,由南向北倾斜,标高837.6~692.0m,上部多被第四系上更新统晚期风积黄土(Q32eol)所覆盖。⑤秦岭山地:分布于塘子街村南侧,主要由中元古界宽坪群变质岩组成,山脊多呈近南北向。分水岭两侧具南缓北陡的特点。

2.2 地质构造

汤峪地热田主要受秦岭山前断裂的控制,该断裂在汤峪镇南端沿汤峪口通过。在汤峪镇以西呈北东向展布,在汤峪镇以东呈近东西向展布。该断裂经历了长期的、多旋迥的发展过程,是继承元古代的秦岭地轴北缘超岩石圈断裂,经过古生代、中生代的不断发展演化,变原来的压性—压剪性超岩石圈断裂为张性壳断裂。该断裂是由多条断裂组合成的断裂带,对地热田的地热条件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2.3 主要热储

蓝田地热田主要热储层是新生界新近系蓝田灞河组(N1+b2)的孔隙裂隙热储和中元古界宽坪群(Pt2Kn)裂隙热储:①蓝田灞河组(N1+b2):分布于秦岭山前深断裂以北,据地热钻孔揭露,该层厚度变化较大,在汤峪口附近厚度<50m,在汤峪—韩家斜以北,厚度大于300m,在论证区厚度360-500m,具有南薄北厚埋深逐渐增大的规律。与下伏中元古界宽坪群呈不整合接触。②宽坪群(Pt2Kn):分布于秦岭北麓,在秦岭山前深断裂以南有大面积出露,以北则隐伏于地下,由南向北埋深逐渐变深,在汤峪口埋藏于19.0m以下,在韩家斜以北埋藏于401m以下[1]。在断裂构造带及附近,尤其是在断裂构造的复合、交汇部位,岩层破碎,裂隙发育,形成不同宽度的破碎带,是地下热水运移、储存的有利空间。

2.4 地热分布特征

蓝田汤峪地热田热流体为单相热水,水温一般在45~65℃,为中低温热水型地热区,受区域构造控制,是以传导方式为主的地热系统[2]。地温梯度值3.35~9.06℃/100m,常温带以下,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如陕西大兴汤峪温泉开发有限公司10#地热井井温曲线,可视为稳态测温成果,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区内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规律。该测温曲线为一斜线,表明由浅向深基本同步升高。地热增温率基本介于0.04~5.60℃/100m之间。

3 开采利用现状

蓝田汤峪地热田目前有14 眼井,井深在455.86-1203.38m之间,除了汤9#地热井水化学类型SO4·HCO3—Na 型水,其他13 眼地热井为SO4—Na 型水,矿化度0.515-0.693g/L 左右,水量在7.040-51.2424m3/h,主要用于洗浴、浴疗。蓝田汤峪地热田1972年和1989年建成两眼井,其他12眼都是近几年建成的。

4 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4.1 地热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协调

地热水资源有限,年可开采量约92.74×104m3[3],据统计1990年地热水开发利用约为8.35×104m3,1992年为17.72×104m3,2008年 为26.50×104m3,2009 年 为40.00×104m3,2011 年 为51.14×104m3,地热水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大,2011 年占可开采资源量的52.3%。

4.2 汤峪地热田布井不合理

汤峪地热田现有地热井13眼,地热井布设密度较大,井间距布设不够合理,出现井与井之间相互干扰较大。省疗1#井距汤5#井300m,汤3#井与汤5#井仅相距80m,在汤5#井抽水结束时,地处抽水井以北的省疗1#井、汤3#井分别下降了4.1m、7.40m。在目前现有开采条件下,地热井的平均降深69.16m,现状开采的降深值较大,各地热井间已造成相互干扰,地下水头下降约2~7m,自流井已不自流,汤峪温泉水已干涸。

4.3 地热水开发缺乏统一管理,

汤峪地热田缺乏统一管理,尚待根据资源状况限定开采量,提高利用效率。

4.4 地热水利用单一

汤峪地热田的地热水资源只是单一的洗浴、浴疗,尚未做到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热能浪费十分严重。

5 汤峪地热田地热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建议

5.1 依法管理,合理取用地热资源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证及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禁非法取水,做好地下热水资源的使用、排放管理,发挥地下热水资源最大的综合效益。

5.2 建立节水措施,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建立明确、详细和具有可操性的节水措施和污水排放措施,加强计量管理,降低用水定额。做到节约用水,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5.3 合理布井,轮换开采,做好地热回灌工作

依据汤峪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及目前用水量需求,为了保护地热田的热水资源和其它用户的利益,在地热中心地带不应再布地热井,尽量布在地热田的边缘地带,以减少对已有井的干扰。供水工程以节约用水,合理开发,以应定时,定期轮换开发利用,减少井与井之间的相互干扰或相互争水的现象。做好地热废水的回灌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尾水回灌系统,通过地热水尾水回灌等方式综合利用地热水资源[4],逐步实现采灌结合,可以解决由于地下热水排放到地表而造成生态灾难的问题,又可缓解由于开采地下热水所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从而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

5.4 推广热泵及技术,将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到极致

以地热利用后的尾水(一般在35℃以上)为能源,利用热泵技术即可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地热尾水排放温度,也可达到环保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建议在蓝田汤峪地热田推广热泵技术,将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到极致。

[1].陕西省蓝田县黄土塬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R].陕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79

[2].惠泱河.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4):335-338.

[3].西安地区地热普查报告[R].陕西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87.12.

[4].姜规模,吴群昌.西安市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探讨[J].地质与资源,2009,9(3):210-213

猜你喜欢

热田蓝田秦岭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王蓝田性急
河南通许凸起东部(睢县—商丘段)地热田热储特征及资源评价
河南通许凸起尉氏段地热田热储特征及资源评价
我蓝田
好忙好忙的秦岭
蓝田日月
正定新区发现一处大型地热田
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对天津地区地热田异常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