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

2013-08-15

河南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人格化机械设计机电

刘 超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8)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装备的主要来源,是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工业体系和不断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系统研究,以推动其不断发展和创新。近年来,我国逐渐开始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机械自动化在技术和工程系统方面已有很大的发展,但基础理论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延伸,机电一体化研究的开展和应用,才能有效保障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和动力。

二 智能化

智能化是在控制理论基础上,吸收多种新思想和方法,模拟人类智能,提高机器行为的推理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决策等能力,以实现更高的控制目标,推动其智能化的不断提升。

三 模块化

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及生产厂家生产质量的影响,研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单元具有一定难度,但是这一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研制集减速、智能减速、电动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有利于新产品的迅速开发和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实现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统化化,促进机械自动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网络化

20 世纪90 年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机械自动化产品也不断走向网络化。网络技术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只要具备良好性能和质量,机械自动化的新产品必将在全球推广应用。目前,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测技术发展迅猛,机械自动化产品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不出门便可充分利用各种高科技生活和娱乐,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五 微型化

20世纪80年代末机械自动化也不断走向微观领域,微机械自动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可以大大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降低,其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领域优势明显,但其发展的最大阻碍是微机械技术,其产品的加工需运用精细加工技术,难度较高,这一技术的运用和科学开展还需进一步探究。

六 绿色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资源不断减少,人们呼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环保,绿色产品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概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体现了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绿色产品以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为出发点,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旨在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设计绿色的机械自动化产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环境保护,产品报废后可以回收利用,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七 人格化

机械自动化未来的发展应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即实现机械自动化的人格化。机械自动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因此应该赋予其智能、情感和人性。另外,人格化还体现在可以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械自动化产品,人格化的发展并将有力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增强了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现代机械不断走向智能化和人性化,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机械自动化设计制造的重要性,不断创新和探索,不断拓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新发展方向,为其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1]刘武发,刘德平.《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

[2]杨世明,腾献银,赵镇宏,段巍.《机械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3

[3]范荣鑫,左继成.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3年04期

[4]易德君.机械制造与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J].大科技.2012年 第10期

[5]齐卫红,林春丽,王永红.《过程控制系统》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5

[6]张宝坤,王淑霞,王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化工装备技术.2011年04期

[7]农应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3年02期

[8]武永利,袁溟,武美萍.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年01期

猜你喜欢

人格化机械设计机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机械设计中减震降噪的应用研究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