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凶镇》中美国风情描绘中的人性反思
2013-08-15刘立丹
刘立丹
(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62)
埃勒里·奎因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1905——1971)和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1982)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也是美国推理小说史上重要的代名词之一。埃勒里·奎因擅长于典型的本格派小说创作,即在文学作品中塑造典型性的侦探角色,并安排侦探角色利用已知的所有线索进行公平的推理活动,通过对于案件的分析和推理。埃勒里·奎因的代表作品有《罗马帽子之谜》、《法国粉末之谜》、《X的悲剧》、《Y的悲剧》等等,开创了美国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小说《凶镇》是埃勒里·奎因于1942年创作完成的文学作品,小说在讲述了发生在莱特镇的惊悚案件的同时,还对镇子上的美国风情进行了着重的描绘,与此同时,通过营造文学作品中的典型环境和塑造典型人物更深刻的反映现实社会,揭露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人性特点。
1 小说《凶镇》中的典型美国风情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运用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特点的语言文学进行环境描写,以此在文学作品构造具有典型性的环境,为塑造典型人物和表现作品内容、中心主旨服务。在小说《凶镇》中,作者埃勒里·奎因运用其自成一派的文学语言对美国风情进行了一系列详尽、细腻的描写,在小说中构建一座具有典型美国特点的莱特镇,并以此作为故事发生背景、环境,以确保更好的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例如,在小说《凶镇》中,作者埃勒里·奎因在作品的第一部分就对具有美国特色的莱特镇车站进行了描写,“红砖建筑的莱特镇车站,外观低矮平阔。屋檐下停着一辆生锈的手推车……车站外围的碎石路上,随处可见东一堆西一团的马粪。窄小的两层木板房,以及仿佛驼着背的外观寒碜的小店,都簇拥在铁路的一侧,也就是靠市区的那一侧。”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了美国风情的小镇子里发生了一连串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仿佛是受到了诅咒。又例如,在小说《凶镇》中,当“奎因先生”以“作家 ”的身份来到这座古老的小镇子时候,镇子里的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由此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这种“轰动”不是源自于小镇的闭塞,而是来源于美国社会对于社会地位、知识层次等方面的约定俗成的一种认同的表现。作者埃勒里·奎因在作品中对于美国风情的描述,实质上实在指明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建造丰满充盈的典型环境,以突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现实社会,揭露人性善恶等。
2 小说《凶镇》中的人性反思
埃勒里·奎因的侦探推理小说《凶镇》不但为读者展现出作品中侦探具有的机敏、认真、公平等人类的优质性格,更通过莱特家族在莱特镇发生的一连串不可思议的灾难事件而深刻的揭示了人性的善与恶,并进行了有关人性弱点的深刻反思。在小说《凶镇》中, 真正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并不是案件的始末,而是在侦破推理过程中人们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行为举止,以及对于人们案件的看法和态度。当警方逮捕了嫌疑犯吉姆,而莱特一家因人之常情而拒绝相信吉姆就是真正凶手,并为其进行辩解的时候,莱特一家就成为了莱特镇的公敌。镇子上的人对莱特一家避而不见,有些人甚至在莱特家房子的墙体上对其进行谩骂,诅咒。而这种表面上的正义行为,实质上却是人性中“自私”、“虚伪”、“妒忌”、“泄愤”等人性丑陋面的表现,镇子上的人利用自己所谓的道德标准对莱特一家进行道德绑架,并利用这种道德优越感在“指责”、“咒骂”的过程中宣泄了之前内心中对于莱特一家的嫉妒。同时,案件的幕后凶手,一个看似柔弱的女人却在一场女人之间的“财产与爱情”之间的争夺战中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并实实在在的取得了真正的胜利。由此可见,埃勒里·奎因的小说《凶镇》中,所谓的“凶镇”可怕之处并不是源自于被诅咒过的“灾难之屋”,而是镇子上人们的谣言和对于是非、黑白的颠倒。与此同时,案件的发生和侦破的过程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种表达方式,作者真的目的是通过对案件的叙述来表现现实社会中人们所谓的道德优越感和人性充满欲望的阴暗面。
综上所述,埃勒里·奎因运用其特有的文学语言和写作风格,真实的再现了具有美国风情的古老小镇,同时以小镇为典型环境,成功的在小说《凶镇》中塑造了各个典型人物,并通过讲述发生在小镇中的离奇案件对于人性的善恶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为美国侦探推理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埃勒里·奎因.凶镇.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8.
[2]亚当·斯密.道德情感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7.
[3]哈特曼.道德意识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