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双语教育的差异和启示
2013-08-15□孙茗
□孙 茗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山西阳泉045000)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世界的地球村特点也越来越鲜明。于是,双语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逐渐吸引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目光。双语现象在许多国家都十分常见,持双语的人并不一定将两种语言说得同样流利;相反,尽管双语者在出生时就接触两种不同语言,但是总有一种语言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于是,双语者和外语学习者同样需要通过双语教育的途径来满足各自的需求。在《朗文语言学词典》中,双语教育被解释为一种在学校教育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课堂语言的教育系统,所以在双语教育中会出现母语和二语或外语交替使用的情况,而学习者对于母语的依赖性和敏感性在这样的教育课堂中显得尤为突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外语的顺利习得。可是,无论对于学习者个体还是社会整体而言,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的语言十分重要,二语或外语熟练程度可以帮助个人提高认知能力以及学术能力,增强言语和非言语知识的积累与应用。正是鉴于二语或外语的这种重要地位,双语教育风靡很多国家,同时,各国也依据自己国情设置了相应的独特双语教育模式。
1 西方双语教育模式
1.1 美国
美国双语教育最早出现在1968年的一个小范围实施的国内教育计划,被称为“双语教育法案”,该法案的初衷是为美籍墨西哥儿童而设立的。这项计划的目标是确保这些孩子们在保留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与美国社会主流语言文化接轨。所以,在美国所有双语教育的模式都是在使用学习者母语进行教学的同时教授英语。许多地区的双语教育都是采用将大量具有相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聚集在一起的形式,由熟练的掌握英语和学生母语的语言教师统一教学。
传统模式的美国双语教育模式包括很多母语语言课程,学生往往在掌握足够英语语言知识和熟练程度之前使用母语学习各门课程,只有英语达到熟练程度之后才能转入英语授课的课堂进行学习。在目前广泛采用的双向型双语教育计划中,以单一语言为背景的少数语言使用者与英语语言使用者在同一课堂学习相同的课程,通常两种语言使用者的课堂人数比例为1∶1,而授课语言也采用英语与少数语言交替使用的方式。
1.2 欧洲
欧洲的双语教育模式主要以国内大多数人使用的母语辅以国际语言(通常为英语)来作为学校教育的通用语言,例如:阿拉伯语—英语双语教育,日语—英语双语教育等,共有八所各类型语言机构遍及欧洲各国。学生在初级教育阶段以自己的母语学习为主,也会伴随二语或外语的学习,比如英语、法语或德语。但是,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有些课程会通过二语或外语的形式来传授,包括历史、地理和经济类课程。此外,学生还被要求安排固定的课时去学习第三外语。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是很多双语者甚至是多语者出现在欧洲地区,而多文化的理想状态也最多地出现在欧洲大陆。
1.3 新加坡
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础就是双语政策。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多文化和谐共存的国度,多语言共同使用的现象很突出,而英语是新加坡的本族语言,学生可以随意地选择学习哪一门第二外语。在英语作为主导语言的情况下,其双语教育的开展也十分有特色。在初级教育阶段,母语的总计使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长的29%,而在中级教育阶段也不得少于19%。正是由于英语在新加坡商业、技术和管理领域的重要性,使得双语教育贯穿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在利用母语保持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利用英语满足自身的行业需求。
1.4 加拿大
加拿大的“浸入式”双语教育起源于1965年,目标是让英语使用者拥有同等机会去学习法语,也就是加拿大的另一官方语言。第一阶段的浸入式双语教育出现在幼儿园时期,其中全部浸入式双语教育中的所有学科都采用法语教学包括阅读及语言课程,而部分浸入式双语教育中50%的教学内容使用英语教授,剩余的50%则采用法语授课。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中级阶段学业之后,就能够具有相对熟练的双语能力以适应在法语社区内使用法语作为工作语言或申请进入法语类大学继续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选择要依据其整体教学能力并需要通过法语口试和笔试才能得到录用。另一方面,浸入式双语教育的顺利开展还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支持,正是因为法语浸入式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第二语言的功能性知识,同时也使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学科知识,进而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 国内双语教育模式
我国的汉语加外语的双语教育可以追溯到唐朝,并且在鸦片战争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时的清政府出于发展政治和军事的考虑,开展了许多国际事务,鼓励学习外语和西方科技,逐渐形成了汉语加外语的双语教育模式。进入21世纪,许多大学院校逐步完善了双语教学系统,包括学分制度、学位制度、课程设置、双语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很多课堂都采用了原版的教学材料,教师队伍的设置上也多由外籍教师或者英语熟练程度相当于英语教师的专业人才来担当。例如:复旦大学为入校大学生开设了200多门双语教学课程,浙江大学也有160多门课程使用的是英语原版教材。尽管双语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十分普遍,但是如何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依然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在双语教学中既要符合语言学学科专业的学术要求,又要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使其在完成大学教育后能够将所学母语与外语知识技能真正用于工作实践已经成为我国双语教育的重点。
3 西方双语教育对我国双语教育的启示
双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其发展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至关重要,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真实语境很难在国内双语教育中实现外,西方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团队的协作。这个团队包含三个重要成员,分别是学习者、语言学家和双语教师。在双语教学开展前,学习者需要向教师介绍其在文化学习以及语言水平方面的情况,由教师和语言学家共同针对学生现阶段发展状况结合学科特点选择适合的英文教材并制定教学大纲及计划。双语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接受语言能力来制定相应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且依课堂情况做出适时调整。抛开学生语言能力,单纯灌输语言材料的激进做法是不可取的。课堂教学效果应当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来检测,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当将语言能力的测试与学科知识的测试相结合,避免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偏离教育方针。其次,双语教师需要具备完善的英语教学能力和专业学科知识。在运用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将认知知识、教学技巧、课程理论评价体系等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辅助双语教学的开展。高等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师更应当从各方面提高自身能力,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将任务型教学法贯穿双语教学的始终,在创建合理语境的同时,开发学生利用英语方式思考和学习的技巧。在任务型双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给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例如:实际操作者、观察者和报告者等,并且角色之间可以灵活互换,使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得以增强。此外,鼓励学生用英语做出课堂评价,进行集体讨论,消除其因使用外语交流学习而产生的不适感。最后,双语课程的评价体系需要以学科知识和语言输出结合的考察为主。双语课堂以培养学生使用不同语言完成特定认知任务为目标,那么课程评价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互相参与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向学生提供两种或以上的考察方式并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确定语言部分与学科部分的比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测试以求在口、笔试中有良好的表现。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对自己短期内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设计自我测评题目,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课程要求。
在分析了中西方双语教育的差异后不难看出,未来教育的走向将更加国际化,国际化语言的使用也会更加广泛,于是双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会更加凸显。所以,双语教育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语言课堂,同样可以适用于学科教育的课程,但是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差别,学科型双语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在合理安排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比例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让学生利用外语思维,从而正确理解原版教材内容,获取前沿学科知识的目的。虽然缺少真实外语语境,但双语教师在参考西方成功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双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1]Hamers,J.& Blanc,M.Bilinguality and Bilingualis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Hoover& Collier.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3]Spolsky B.Sociolinguis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4]陈理宣,林海亮.中西知识观的差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学术探索,2011(04).
[5]王 助.加拿大“沉浸式”法语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5(1).
[6]杨嘉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我国民族教育体系中“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基本认识[J].民族教育研究,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