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2013-08-15郭全营孙玉峰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矿区煤炭

郭全营,孙玉峰

(1.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50014;2.山东工商学院 科研处,山东烟台264005)

一、煤炭矿区及其循环经济内涵的界定

煤炭矿区和煤炭矿区循环经济的有效界定,对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研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各学者分别对这两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定义。

在煤炭矿区方面,谢守祥教授将其定义为[1]“矿区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以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为生产特征、区域产业规模相对集中、社会经济组织相互渗透与影响所构成的特定经济区域。”王玉浚把矿区这样定义[2]“矿区有两种侧重点不同的讲法和理解,一种是说由于行政上或经济上的原因,将邻近的若干个矿井划归一个行政机构管理,其所属的井田合起来称为矿区;另一种说法是煤田的范围很大,需要划作若干区域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勘探和开发,由此将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煤田的一部分称为矿区。”汤万金博士在矿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中提出[3]:“矿区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生产作业区和职工及其家属生活区为主,并辐射一定范围而形成的经济与行政社区。在该社区中,矿业作为主导业,带动和支持本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席旭东教授在《矿区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研究-矿区生态产业链结构设计》中提出[4]:“矿区是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行为而形成的持续具有共同经济特性和环境属性的经济地理区域。”从生态理论的角度谢守祥教授在《矿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研究》中提出[5]:“矿区是一个以人口、资源、环境、生产要素为基本元素而构成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也是相互联系的各种要素在这个特定空间配置与演变过程。”

在煤炭矿区循环经济方面,郎庆田指出“循环经济也称为资源循环经济,它是使生产所需的资源通过回收、再生等方法再次获得使用价值,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并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持续振兴的必然选择[6]。何志强通过资源、经济与环境三个方面给出定义[7]“矿区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发展,即矿区在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取得时点上的经济效益最优的同时,也能保持矿区经济在时空得到延续和发展,通过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建立矿区的生态工业园区,最终使矿区走上循环经济之路。”崔彬 指出[8]“矿业循环经济是指矿产品及矿产按照其自身固有的属性特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勘查、开采、洗选、冶炼、深加工、消费的过程中采用物质闭环流动,与之相应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内在叠加,达到与自然环境、社会进步等协调发展的一个经济系统。”蒋宏汝认为[9],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依据循环经济的反馈式流程模式,建立“矿产勘查——矿产资源——产品——再生矿产资源——最终排放”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反馈式流程,使所有的矿物质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黄运茂指出[10]“矿业循环经济是指地球上的矿产及矿产品遵循矿产物质的自身特征和自然生态规律,按其勘查、采选冶生产、深加工、消费等过程构成闭环物质流动,与之依存的能量流、信息流内在叠加,达到与全球环境、社会进步等和谐发展的一个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孙菁指出矿区是由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管理五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即矿区REESM系统[11],矿区循环经济是指各子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并使整体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赵随星[12]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界定为“在运用宏观调控、市场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寻求替代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和调控煤炭资源的最佳耗竭率,以保证在煤炭的替代资源未被厂泛推厂应用的时期内,煤炭资源可以被持续的开发利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使煤炭产业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并向社会提供洁净燃料、原料和电力。”

二、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模式

煤炭矿区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对矿区的资源开采年限和在矿区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各学者也对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姜福兴、耿殿明等从目标层、领域层、领域表征层、变量层四个层次构建了衡量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13],初步探讨了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并指出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绿色矿区”模式的研究是一项复杂巨系统。何志强从资源、经济与环境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7],并最后得出矿区可持续思想是种替代思想,矿区资源、经济和环境在替代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性结论。耿殿明通过分析矿区发展演化的动力机制、演化特征、演化方向和调控机制,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建立了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和矿区RESE系统“持续一协调”测度模型,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14]。董金岳通过分析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提出了以发展“煤电建材联营”为主体的煤炭企业内部、煤炭企业之间、煤炭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5]。孙峥基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和循环经济理论,通过规划设计、生产模式、组织模式、技术保障、企业文化、配套规章制度建设和绿色市场营销七个方面构建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6]。濮洪九提出了“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的高度,准确把握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从企业小循环、矿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三个方面讨论了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规划研究[17]。孙玉峰针对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各方面影响提出了从煤炭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矿区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社会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模式三个方面发展煤炭矿区循环经济[18]。李中才等提出了从矿区生产企业内部、生产与社会系统和生产与生态系统之间三个层面发展矿区循环经济,并指出实现矿区循环经济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19]。张媛媛等在循环经济“3R”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分析矿区经济、资源、环境三方面特点提出了煤炭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Reduce,Reuse,Recycle,Research,Replace”“5R”原则,并以“5R”原则为基础构建了煤炭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20]。彭培鑫、朱学义提出了由资源(resources-R)、经济(economy-Ec)、社会(society-S)、环境(environment-En)四大子系统即RESE系统构成的和谐矿区的概念[21],并从构建生态产业链、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给出了构建和实现和谐矿区的途径和方法。孙磊“依据循环经济理论,结合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在系统分析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规划与设计的基础上从绿色管理模式、绿色生产模式、绿色会计与审计模式、绿色营销模式四个方面构建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2]。武斌从煤炭企业运行模式、煤炭行业类生态工业园运行模式、煤炭资源型城市运行模式分析了煤炭型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对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3]。欧玲从矿业企业内部循环、企业集团内部自身延伸的产业链、矿业群体资源交叉利用的工业园、产业群体横向耦合生态工业网络、建立再生资源产业加工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六个方面阐述了构建矿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24]。张凯从技术、信息、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激励机制、政策法规六个方面分析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驱动因素,丰富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理论[25]。程伟提出了“三不同”和“四综合”两类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三不同”是指“在煤炭企业、企业群体和社会三个层面上采取不同的形式发展循环经济”;“四综合”是指矿山勘探、开采、洗选和产品深加工四个阶段的循环经济模式[26]。周洋、宗科通过对矿井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电厂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洗煤厂水资源循环利用四个方面的分析研究,针对岱庄煤矿水资源利用情况,总结了其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分析了岱庄煤矿水资源循环模式的经济效益[27]。刘文昌在峰峰集团推行低碳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生态矿山的实践中提出了将观念创新、结构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运用于发展矿区循环经济的实践当中[28]。

三、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评价

随着煤炭矿区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由浅入深的对矿区发展循环经济所取得的效果和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耿殿明教授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29],从总体层、状态层、系统层和执行层四个不同的层次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框架与内容,并指出了使用指标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李堂军等将矿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共17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煤炭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30]。孙峥构建了以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效果为目标层,以管理、经济、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特征指标为准则层,以外部管理、内部管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潜力、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控制、物质能量消耗、资源利用效率、资源综合利用和物质能量减量化指标为亚准则层,以相关的35个指标为指标层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模糊评价模型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评价研究。孙立梅等通过煤炭矿区与其本身发展循环经济和政府与煤炭矿区发展循环经济两个方面的博弈分析得出煤炭矿区发展循环经的“纳什均衡”状态,为煤炭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31]。杨伟民以矿区可持续发展程度为目标层,以发展水平、协调水平为亚目标层,以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水平、资源利用水平、协调水平为准则层,以相关的17项指标位置表层建立煤炭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研究[32]。乌兰通过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建立煤炭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此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概念,对煤炭矿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评价[33]。孙磊选取循环经济特征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管理与协调指标三类共39项底层指标构成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循环经济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水平进行了综合评判。

2007年以后,一些学者在对煤炭矿区循环经济的评价研究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闫博华根据我国目前颁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生态环保、物质循环、经济管理为一级指标,以运用变异系数法对现有指标体系进行筛选确定的万元产值废水排放指标等13个指标为二级指标,构建了义煤集团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模型对义煤集团的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34]。卢业授、郭敏依据循环经济“3R”原则,从资源开采率、资源回收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物最终处置降低率五个环节;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了针对勘查、采选冶、消耗、综合利用、环境治理、循环经济投入与产出六个环节,包含34个评价指标的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35]。李建光从资源状况、经济状况、环境状况、循环特征四个方面构建了矿区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此指标体系运用未确知集合理论对山西潞安矿区的循环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36]。崔琳琳从市场环境、资源察赋、经济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五个方面构建了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的评价体系,并建立了模糊评价模型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的状况进行了综合评判[37]。石吉金从社会经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循环利用等方面构建了煤炭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2002——2006年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38]。肖章大将煤炭矿区循环经济系统划分为资源、经济、环境、社会四大子系统,针对湖南煤炭工业构建了以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协调水平为准则层包含18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湖南煤炭工业进行了评价[39]。张瑞,丁日佳等构建了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为一级指标包含23个二级指标的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此评价体系,利用基于熵和 AHP的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方法,计算得出了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指数,并依此对淮北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40]。张凯分层次构建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模型,并以此设计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系统,最后以鹤煤集团为例运用所建立的系统对鹤煤集团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孙菁指出矿区是由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管理五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即矿区REESM系统,依此构建了矿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学模型,并对兖矿集团鲍店煤矿进行了SD仿真模拟研究。刘峰分层次(目标层、分类层、要素层、指标层)构建了低碳生态矿山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依此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具有激励(惩罚)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低碳生态矿山的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动态排序[41]。卞丽丽提出了循环型矿区的概念,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循环型矿区做了仿真研究,并构建了循环型矿区的能值生态效率指标体系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以义马矿区为例对循环型矿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42]。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研究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可知,近年来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对上述分析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第一,不同的角度对煤炭矿区循环经济进行了界定:(1)基于循环经济“3R”原则,构建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反馈式回路;(2)基于系统复杂性理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相互耦合的煤炭矿区循环经济系统;(3)基于生态经济理论,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的煤炭矿区循环经济。

第二,两种不同的角度对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1)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构建“3层次循环”模式即“煤炭企业小循环、生态园区中循环、资源型城市大循环”或“煤炭企业小循环、区域资源中循环、社会层次大循环”;(2)从驱动因素的角度构建以技术、信息、管理、文化、激励机制、政策法规等驱动因素为核心的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第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评价方法评价两个方面对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1)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态和协调发展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分层次构建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在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方面我国学者多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2007年以后未确知集合理论、熵理论、主成分分析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能值分析方法开始运用到其中。

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整体状况而言,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通过以下建议能对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起到一定作用。

第一,策法规,完善激励机制,以保障“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规模效益”的政策彻底执行;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在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的基础上,加大对各项技术研发资金合理、有效的投放程度,构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在传统管理体制基础上开拓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强大推动力;结合煤炭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切忌生搬硬套。各煤炭企业在借鉴其他煤炭矿区转型成功案例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切实可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切忌生搬硬套搞形象工程。

第二,在对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方面,由传统的定性评价转向定量评价,对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减少的资源使用量,减少的有毒物质排放量,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量,增加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定量评价[43]。

[1]谢守祥.矿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玉浚.矿区最优规划理论与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

[3]汤万金.矿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1997.

[4]席旭东.矿区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研究-矿区生态产业链结构设计[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5]谢守祥.矿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6]郎庆田.循环经济与煤炭企业[J].煤炭企业管理,2002,(12):14 -16.

[7]何志强.矿区可持续发展一资源、经济与环境[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

[8]崔彬,李赋屏,王琴,等.矿业循环经济模式 [J].资源·产业,2005,(5):42 -44.

[9]蒋宏汝.福建省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10]黄运茂.湖南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11]孙菁.矿区系统REESM可持续发展仿真研究[D].泰安:山东科技大学,2010.

[12]赵随星.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13]姜福兴,耿殿明,宋振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区”模式[J].科技导报,2002,(2):54-56.

[14]耿殿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D].泰安:山东科技大学,2003.

[15]董金岳.循环经济在煤矿生产中的实施和发展前景[J].能源环境保护,2003,(5):8-11.

[16]孙峥.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泰安:山东科技大学,2005.

[17]濮洪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06,(9):4-10.

[18]孙玉峰.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研究[J].采矿技术,2006,(1):114-116.

[19]李中才,王丽娟.浅析构建矿区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J].矿业工程,2006,(3):11-12.

[20]张媛媛,姚飞,俞珠峰.“5R”原则在矿区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2007,(1):29-31.

[21]彭培鑫,朱学义.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煤炭矿区模式和谐矿区[J].能源环境保护,2007,(6):59-61.

[22]孙磊.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D].泰安:山东科技大学,2007.

[23]武斌.山西省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模式与评价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7.

[24]欧玲.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业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25]张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与系统设计[D].郑州:河南理工大学,2009.

[26]程伟.矿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及投入产出分析[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0.

[27]周洋,宗科.循环经济视角下岱庄煤矿水资源循环利用研究[J].中国矿业,2012,(5):63-66.

[28]刘文昌.峰峰集团推行低碳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生态矿山的实践[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2,(5):54-58.

[29]耿殿明,姜福兴,谢从刚.综合评价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J].中国煤炭,2003,(3):25-28.

[30]李堂军,刘金辉,孙承爱.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0):124-128.

[31]孙立梅,王震声.煤炭资源矿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6,(16):35-37.

[32]杨伟民.基于煤炭资源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33]乌兰.论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综合评价[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4):25-30.

[34]闫博华.义煤集团循环经济评价与仿真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35]卢业授,郭敏.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矿业,2008,(1):32-36.

[36]李建光.矿区循环经济效益评价与发展模式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08.

[37]崔琳琳.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潜力评价研究[D].泰安:山东科技大学,2008.

[38]石吉金.我国矿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8,(3):32-34.

[39]肖章大.湖南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40]张瑞,丁日佳,李宏鑫.矿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2009,(11):42-44.

[41]刘峰.煤炭行业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模式及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1.

[42]卞丽丽.循环型煤炭矿区发展机制及能值评估[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1.

[43]刘梦兰,黄兆明.论资源型产业法制模式创新[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2):14-20.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矿区煤炭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煤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