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选拔机制 适应人才需求:成都市青羊区探索选拔事业单位干部机制
2013-08-15王书兵
■王书兵
成都市青羊区人社局结合实际,抓住当前事业单位在行业改革中人才需求的有利时机,大胆创新尝试,在卫生、城管等事业单位大系统,探索事业单位院长、所长、站长和队长的后备人才选拔办法,初步摸索出了一条事业单位后备领导干部选拔的新途径,建立起了青羊区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以该区在卫生系统运用“双荐双考三结合”方式为例,介绍在选拔事业单位后备领导干部工作中的主要作法及成效。
主要做法
以“双荐”方式,拓宽选拔范围“广中选好”。凡属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要符合年龄、学历要求的都可以通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的方式报名,参加系统统一组织开展的事业单位后备领导干部选拔竞争。此次选拔共有16人报名参加主要领导后备干部竞争,126人报名参加副职领导后备干部竞争。人员参与面广,参与度高,参与热情。
以“双考”方式,严格选拔程序“好中选优”。选拔程序分为笔试、面试和考察三项。笔试和面试侧重考察考生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知识能力、综合能力和责任心,由区委党校及行业专家针对单位性质、岗位和专业命题,以避免在选人上可能出现的“高分低能”等偏差现象。面试考官共有20多人,由聘请的省市医院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各部门抽派的领导担任,分组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定。同时,采取群众评议和组织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被考察人员的德才表现进行全面的考量。
以“三结合”方式,着眼长远培养“优中选强”。 在选拔后备人才时,注重结合改革发展需要、工作实绩和群众期盼,在数量、专业和年龄上对后备领导干部的结构进行合理科学安排。为确保选出真正的“可用之才”,在考试、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参考人员笔试、面试、考察的情况,以面试成绩和基层单位考察意见为主要依据,结合群众认可和期盼,突出工作作风、管理能力、卫生专业能力、工作实际业绩等重点要素,研究确定了36名后备干部名单,建立起“青羊区卫生系统后备干部人才库”。
主要成效
一是把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以适应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需求。及时把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中去,加强事业单位班子建设,为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人事人才有力保障。
二是选才的范围宽泛,更符合广纳贤才的干部选拔要求。过去该区在选拔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时,一般仅限于本单位体制内人员,而各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单位难以选出合适的领导。新的选拔机制,是在一个大的系统内,突破单位、专业、身份、资历的限制,拓宽选拔范围,打破以前选拔人才的桎梏,采用在同一平台上、用一个尺度标准、同一个选拔方式,使一个大系统的人才平等得到选用,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是严格的选拔程序更注重个人实力,选拔出的干部整体素质普遍较高。过去一般都以行政方式任命事业单位领导,选人用人的标准把握难,随意性较大,选出的人员往往不是最优最强,甚至造成干部职工意见。而现在同一个平台上用同一个尺度选拔出来的干部,更好体现了用人唯贤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干部职工公认度较高。
四是实现后备干部的选、管、训有机的统一,初步建立起事业单位选人用人培养干部的新机制。区人社局制定了《青羊区卫生系统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的办法》,让这些用“一把尺子”选拔出来的人才,放在一个层面上使用,一个层面上管理,一个层面上培养,把后备干部的选拔与使用、管理与使用、培养与使用紧密统一,形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