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新型消费模式的构建
2013-08-15张春晖
张春晖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理念,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人类文明在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上的重大进步,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境界。生态文明是整个文明形态的转变与升级,无论是我们的生产方式还是消费模式,都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生态文明视野下构建新型消费模式的必要性
消费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于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但是,现代社会的消费是严重的异化消费。消费至上的价值倾向不断诱发和催化人们膨胀的物质欲求,把消费者引向对物的崇拜和欲望的满足,忘却了人类追求幸福的初始目的。现代消费在某中意义上成了观念的甚至语言的象征。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没有指向消费对象的物理性质,而是在享受作为观念、符号的意义,消费成了一种代表某种社会地位和声誉的符号。正是由于人们对物欲、地位和名誉无限度的追求,不顾一切疯狂地攫取自然资源,并肆意地挥霍浪费,才导致了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严重的能源环境危机。[1]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所形成的消费主义,使一部分人无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当代人无视后代人的权利,不顾一切地掠夺、透支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资源,造成了严重的代内、代际不公。例如,河流上游企业向下游大量排污,城市向农村无偿倾倒垃圾,触目惊心的癌症村,这些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因素。重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消费秩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要建设好生态文明,消费模式转型既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终极支撑。[2]任何一种文明形态的消费都是一种历史现象与历史过程,最终都会被新的文明形态的消费模式所取代。取代工业文明消费模式的是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是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的消费模式。
二、生态文明视野下构建新型消费模式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出发点。生态化消费是以保障人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的消费观念,它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首要的原则和最终目标。生态文明应明确地指向人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人、自然和社会这个生态系统整体的健康运行;而人的畸形发展,则不利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协调、持续的发展。工业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不仅造成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而且还树立了一种以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观念,使人的价值蜕变为对物质消费的追求和实现。这种片面追求物质的消费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突出表现在人们的进取心减弱、责任感降低、幸福感降低、精神颓废,甚至出现性乱、吸毒等严重社会问题。
生态文明视野的消费不是要求人们实行禁欲主义,不去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正常的物质生活离不开消费,但生态文明视野的消费是超越消费主义的消费,是超越异化消费的健康消费。人类生活的文明尺度,不在于物质占有量的不断提高,而在于精神文化生活的完善。生态文明的消费应是保障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而不是价值观扭曲的异化消费。人、自然和社会之间能否保持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取决于人能否正确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又取决于人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3]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创造出一个能够获得高质量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从而支撑起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和谐的原则——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处于和谐共生、持续繁荣的状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消费行动指南。
人与自然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人是自然的产物,是物质进化的高级形态,暴虐地对待自然等同于人类的自虐。人不可能离开自然界而存在,人对自然界具有一种依赖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自然不仅孕育了人类,自然还养育了人类,所以在消费行为中只有感恩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
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看,任何人都不能因自身的消费而危及他人及后代的生存与消费。我们在消费时既要考虑代内的平等与和谐,又要顾及下一代人、下几代人的消费需要,即公平分享自然资源,分享无污染的自然空间,不可“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粮”。如果我们每个人只是以自己的发展作为最高目的,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的排放等方面没有做到公平,影响了他人和下代的发展甚至生存,就会造成代内、代际不公。代内、代际不公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影响生态文明的建设。
(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重建
消费问题也是资源和环境问题,从消费上引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有利于在生产中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比如,如果消费者更加乐意购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品(如无公害产品、耐用品、可回收产品、易于处理的产品),就会促进生产者生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品,进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4]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原则,是一种适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态化消费原则。它既符合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又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物质、精神的消费需求,又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我们正处在新的转折点,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点。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我们就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以及相应的产业结构及增长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三、生态文明视野下构建新型消费模式的类型
(一)全面发展的消费模式
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原则引导消费,就是要人们在消费问题上,坚持全面而非片面的观点,不但要有丰富的物质消费,还要有精神文化消费,并且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地加大精神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重要性,不亚于通过有形的物质消费对人的生理需求的补偿作用。要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消费模式是根本的实现途径。
全面发展的消费模式,是按照有益于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合理适度消费,追求的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崇高目标,一种把注重人类社会、内心与精神等需求的满足作为最高价值的理想境界。全面发展的消费模式,是由数量消费转向质量消费,由奢侈的消费转向生态的消费。它有助于人们摆脱纵欲主义、消费主义的樊篱,有助于人们走出那种“认为物质享受才是幸福”的价值误区,唤醒人们对精神归宿的探求和追寻,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索。
(二)公平的消费模式
公平消费是指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的消费权益时,以不影响他人消费权益为前提。当然,他人和社会的消费权益的实现也要为个人消费权益的实现创造条件。解决代内、代际不公,确保社会整体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建立公平的消费模式,用公平消费的理念来指导每个人的消费行为。
同代人之间,可以允许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差异。但是,一部分人消费权利的实现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每个人都应该把消费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统一的基础上,而且消费中要注意兼及他人,不能进行有损别人利益的不合理、不公正、不文明的消费。在代际之间,当代人的消费不能牺牲后代人的消费需求,当代人负有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确保后代人的消费水准和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应提高,保证后代人有更好的发展条件和实现更多的利益满足。
(三)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是一种生态型消费,是以地球承载能力为限的消费。绿色消费要求人类改变“人类中心论”,革新不顾资源和环境的思想意识,以对其他物种和地球产生最小影响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安排生活。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倡导以保护环境、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消费方式,强调适度节制的消费。它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消费观,主张物质消费与精神追求理性结合,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它倡导一种新的生活范式、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通过创造真正的人的社会和人的生活,发现通向自然界的“林中路”。[5]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是以生态经济大系统的整体优化为出发点,以最小的自然资源消耗实现最优的效用传递。构建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的前提是发展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是要将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和污染排放,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也要求消费者培养“耐用性”意识。“耐用性”不仅意味着延迟特定物品退出消费阶段变成废物的时限,还意味着废旧物品回收和循环利用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是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把消费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转变消费观念,构建新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真正的和谐,是人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1][2] 包庆德.消费模式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2).
[3][4] 廖福霖.关于生态文明及其消费观的几个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1).
[5] 陈学明.生态文明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6] 卢 风.生态文明与绿色消费[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