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体化的教与学
2013-08-15刘伟雄
刘伟雄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90)
职业技术教育,前提是“职业技术”,说到底,她与普高教育截然不同,与本科教育也分别明显。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对师资师质、对教育过程软硬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理论学习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专任教师本人认为:职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体化教育的实施与实现。
一 一体化教学理念与教学主体要求
一体化教学理念早有定论,这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本人以为:将职教观念表述为“以教为指引,以做为载体,以学为目的,寓教于做,以做促学”更为贴切。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时很容易疏忽的一个问题是老师在示范操作的时候,学生能看得见、看得清楚的只有前头那10来个同学,其余的都是在听老师“做”,形成实训车间20来个学生围着一个老师以听来接受老师“做”的辅导,授课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推想开来,这与“以学生为中心”是相悖的。在实训车间,鉴于场地所限,难以改变现状还说得过去,但在一体化教室我们可以对学生被动地以耳朵听来代替眼睛看、以老师为中心的方式来个改变。
职业技能教育,做是载体,寓教于做。应保证学生看的时候看的到,看的清。解决“看”的问题,其实并不难,梯级座位就非常实用,一个教学班50人左右,搞阶梯座椅不应是很困难的事。
有了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对授课结果至关重要。基于这点,教与学的指导思想尤其重要。
1.对辅导主体来说教与做平衡,同等重要。
这个责任责无旁贷地落在教师身上,这对授课老师提了一个不低的要求:首先自己要弄懂每章书的知识点,又要通过实操让学生加深对书本理论的理解。两者的结合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办到,但做法规范,做得合理,做到与理论阐述基本一致就有相当的难度。尤其对企业经历尚浅的教师更是如此。学生既用耳朵听,而且老师示范的点点滴滴,一招一式也尽收眼底。严格来说,既然是示范就来不得半点虚伪,倘若教者对所教所做的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境地那就应了一句老话“人祸猛于虎”了。作为科任老师能说更应能做,学与做是平衡的,同等重要。因为我们进行的是职业技能教育,做得不好,愧对交了学费才能坐在那里学“做”的学生。
2.对学习主体而言学与习并举,互为支撑
学习学习,学为手段,习才是目的。对职业技能的学习尤其如此。学、习并举,这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假若把学与习分开便可清晰地看到两者互为支撑的关系。总说学生是书本理论学识的巨人、动手实践能力的矮子。我想这正是由于学的不少,习的不多之缘故。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习是必须的,重要的,在课堂上就不会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与老师的互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令教学做一体化得以实现很考老师授课的水平。
二 师质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关键
可能很少人用上“师质”这个词。师资的含义是资格、资历。这里说的师质是指职业素养素质。师资师质混为一谈是不妥的。最起码师资很了不起的人其师质并不一定熠熠生辉,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是两者的完美结合。
1.师资现状与素质
课任老师除了理论讲授还必须在示范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操作技能,寓教于做,寓学于做学生才会学有所成。但“具有企业经历”确是理论教师的短板。尤其对“经历”的认定,这种经历的时间多寡,就不曾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一句话“具有”就行。本人认为经历的差异将极有可能导致课堂上“做”的不足,做得不规范,不合理,从而误导学生;或者干脆避重就轻,专挑一看就懂的给学生讲,授课的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引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师质与师资是两个概念,有的只是相关关系。师资不错而师质欠佳的现象目前不在小数。
2.深入企业,提高技能素质,是专业教师应补的一课
一体化教育以做为载体,通过做给予学生“活”的专业理论,看得见的过程,摸得着的规范,从而诱发学生习的愿望和行动。俗话说,不以正己,何以正人?假期的社会实践,老师们获得体会、心得的比比皆是,而操作技能提高的程度是不是也令人鼓舞这需扪心自问。作为一体化专任老师,自觉地补好职业技能一课对学生来说善莫大焉。这也是个人进阶、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不要忘了,我们从事的是职业技术教育。
3.素质体现做与教的相关性与统一性
以教为指引,理论辅导给学生的是感性认识,让这种感性转化为理性中间的一环是老师做的示范过程以及学生习的巩固过程。选好内容,选准重点,将理论讲述的内容通过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复制老师操作的过程中对碰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互动;建立方案及模式进而解决问题,从而习得成果、收获理性认识。那种讲得冠冕堂皇,做得躲躲藏藏;教时才高八斗,做时打打酱油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做与教的相关与统一应该是对师质的最低要求吧。师资固然重要,师质尤为关键。
三 学与习是等价的
学习密不可分,因为她是一个有机整体;学习又是可分的,因为她们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学是对习的指引,习是对学的印证。学与习是等价的。
1.习是对学的印证
尽管科任老师做过示范,课堂上也对专业理论做出了必要的辅导,但对所看到的、听到的加以分析,思考,甚至批判地接受,更能令受教者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响应与探索。提倡这种学的态度,将令学的效率变得更高。一体化的课程,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们明白专业理论的“学”给专业实践的“习”带来的指导意义。学生没有“学是手段,习是目的”这个概念,自然地就将专业课堂变成了中学的语文,物理、化学课堂,当然就没了习的自觉性与激情。这样,教没出效果,学没达目的,是一体化教学的“双败”。通过理论的讲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实习操作中寻找答案,从而去肯定或否定一个结论、过程,这对学识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巩固。成功印证能令学生获得成就与快感,给学习带来的动力不可估量。
2.学与习的纽带在于融会贯通
一体化模式重在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对专业知识的消化、掌握是学的任务。对科任老师来说传授了理论知识充其量只是完成了任务的1/3,课堂上还要示范,还要指导学生的实习。在这个过程学生总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回答,如何解决同样反映老师的素质程度。干巴巴的说教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假以旁敲侧击,迂回包抄,注重引导,更能令学生领悟融会贯通的处事方式对解决问题带来方便。一体化教学让教师有了充分发挥的条件和空间,没有理由让学生无法提起精神。让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中学会融会贯通地解决问题,将令学习带来更佳的效果。
3.实践是对专业理论的再学习
对一体化,应该说对专业理论的深入理解还得倚重不断的实训实习过程。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个实训过程需在机房模拟,学生谁都“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因为老师所教的学生已经掌握、学会了、作业做出来了;但在实训车间真正对实物部件进行装配拆卸时又是完全的另一番景象——这是因为学生感到有关的操作已经(在电脑)学会了,不必动手花力气去再做一次。学生的这种表现绝对不应是我们所追求的一体化教学结果。的确,游戏容易,实干艰难。教书还要育人啊。必须让学生明白模拟仅仅是模拟而已,实操才会获得真知,才能找到第一感觉,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唯有通过实训实操职业技能水平才能得到提升。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技能水平那是模拟不出来的啊。关于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树立“实践是专业理论的再学习”理念十分必要。
五 结语
毫无疑问,一体化教学的确是职业技能教育中值得效法、丰富的模式。正是老师们的辛勤耕耘,才得以教学相长,成绩斐然。本人觉得,不管条件如何,进程如何,成绩如何,师与生都“重视”是一体化教学的根本保证。
[1]季帅.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2]王明.论“三位一体”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