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绿色通道设计研究
2013-08-15张艺宝
张艺宝
(贵州省铜仁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1 工程概要
九龙洞风景名胜区仁家湾至九龙洞洞口道路工程,起于九龙洞风景名胜区仁家湾(规划为九龙洞风景名胜区仁家湾服务区,并修建停车场),途经骂龙溪,讫于九龙洞洞口左侧下方约22 m规划停车场处,路线全长:4.461 km(断链1处即 K0+982.60=K1+440,短链 457.4 m)。
主要控制点为起点仁家湾、仁家湾大桥、骂龙溪、终点九龙洞洞口,路线全长4.461 km。
2 路线布设的原则
(1)该项目在布线时,依据沿线的地质、地形、水文以及村寨分布,注重立体线性设计,以满足驾驶员和乘客的心理和视觉要求,在视觉上保持视线的连续性,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路线力求顺应地形、与周围景观协调。路线顺山形走势布线,尽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在不过多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力求路线顺畅、直捷,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
(2)平面线形设计。按照旅游公路的特点,平面线型设计尽量满足行车安全舒适性,线形指标结合地形采用四级公路标准。
(3)纵断面设计。该项目纵断设计高程受到洪水位和特殊困难路段的控制。设计中以洪水位高程+壅水高度+浪高+安全高度作为设计高程,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填挖平衡,尽量避免高边坡、超高挡墙。
(4)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由于受到横断面的控制,只在有条件路段进行平纵组合设计。
(5)少占地、少拆迁、少废方。
3 公路设计
3.1 路基横断面布置
路基宽度采用单车道四级公路进行设计,一般路段路基宽度5.5 m,困难路段路基宽4.5 m,每公里设置不小于3道错车道。具体情况如下。
K0+000~K0+402.05段路基宽9.0 m:1.25 人行道 +6.5 m行车道+1.25 m人行道(接仁家湾大桥)。
K0+402.05~K2+900段路基宽5.5 m:0.5 m 加固土路肩+4.5 m行车道+0.5 m加固土路肩。
K2+900~K491 8.78段路基宽4.5 m:0.5 m 加固土路肩+3.5 m行车道+0.5 m加固土路肩(对于设置错车道的路基宽6.5 m路面布置为:0.5 m加固土路肩+3.5 m行车道+2 m错车道+0.5 m加固土路肩)。
当相邻两段路基宽度不一致时,按1/15的渐变率过渡即可。
3.2 路基设计
(1)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当不设超高路段的设计标高为路基边缘标高,当设置有超高、宽度时的设计标高为未设置加宽前内侧行车道边缘标高。
(2)路基设计要点。挖方路基:挖方边坡坡率主要根据边坡岩土的地质情况确定:对于完整、较完整的硬质岩边坡,一般采用1∶0.2 ~1∶0.5的坡率,软质岩一般采用 1∶0.5 ~1∶0.75的坡率,土质边坡一般采用 1∶0.75 ~1∶1.25的坡率。高边坡在此基础上采用逐级放缓的台阶形边坡,对于部分岩层较为完整的硬质岩低矮边坡(H<10 m),在设计中同时兼顾了视觉效果。
填方路基:当填方边坡高度小于8 m时,边坡坡率一般采用1∶1.5。当填方边坡高度大于8.0 m时,采用逐级放缓边坡,并在变坡处设置2.0 m的边坡平台。当原地面倾斜度为 1∶5 ~1∶2.5 时,需将原地面挖成宽1.0 ~2.0 m 向内倾斜2%的台阶。
3.3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
(1)路基防护。为了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根据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等采用了仰斜式路肩墙、路堤墙、衡重式路肩墙、直立式路肩墙以及GPS2型主动防护网和钢筋混凝土框架锚杆边坡防护等工程防护措施。
(2)路基挡土墙。项目挡土墙身、基础采用M7.5浆砌块MU30以上片石砌筑。设计要求挡土墙砌筑材料强度等级不低于:石料不低于MU30#,厚度不小于15 cm;水泥砂浆:砌筑M7.5,勾缝砂浆M10。挡土墙伸缩缝(沉降缝)宽2~3 cm,每隔10~15 m设置一道,但地质变化处也要设置沉降缝,缝内沿墙顶、内、外侧填塞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20 cm。
(3)钢筋混凝土框架锚杆护坡。框架格梁为现浇C30混凝土,横梁每15~20 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 cm,以沥青麻絮填塞。框架竖梁延伸至坡顶及坡脚平台,横梁延伸至挖方区边界,延伸长度大于2 m时,梁上增设锚杆。框架施工完毕后,用锚杆、锚筋挂铁丝网植草覆盖坡面及框架梁,并可开挖坡面种植灌木。
边坡防护应与边坡开挖同步进行,每挖好一级边坡后,应把该级边坡防护工程做好后,再进行下一台阶边坡开挖。
3.4 路面设计
(1)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经综合考虑,路线路面面层采用4 cm厚AC-13沥青混凝土。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以回弹弯沉值、沥青混凝土及半刚性基层的层低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进行计算,得到路面结构厚度。
(2)沥青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要求必须采用拌和场集中机械拌和方式拌制。配合比必须在对同类公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大吨位的运料车进行运输,并应采用沥青摊铺机进行摊铺。沥青面层施工时宜选择在干燥和较热的季节施工,并在最高温度低于15℃时期到来之前半个月及雨季前结束。
筑好的沥青路面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清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已经铺筑好的沥青路面上制作水泥砂浆,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
4 结语
结合本次案例分析,新修旅游公路路线布设时尽量避开景点,少占良田好土,避让地质不良地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专用旅游公路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保护周围环境,做到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为了掩饰人工痕迹,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在边坡一侧采用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相结合。
:
[1]尚婷.我国旅游公路规划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9):12-34.
[2]司宏文.景区旅游公路的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林业,2011,(4):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