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桩法处理软基在工程中的应用
2013-08-15罗青松
罗青松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广东深圳 518034)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道路东北侧、东南侧均有现状的万科居民楼,西北侧和西南侧为空置地。场地地质上层为素填土,平局厚度11.59 m,稍湿,松散~稍密,由粘性土和碎石组成,厚度大,夹块石,结构松散,工程性能差,勘察报告显示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基础持力层;下层为砾质亚粘土,灰褐色,黄褐色,湿,可塑~硬塑状,由粉、粘粒组成,含砂及砾,砂砾含量大于50%,岩芯呈土柱状,水浸易软化崩解,系由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强度一般,工程性能一般,可作道路及其他辅助设施的基础持力层;最下层为风化花岗岩。
设计道路路基落于软弱的素填土层,不能直接作为道路路基,需进行地基处理。
2 软弱地基处理方案对比分析
2.1 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
换填垫层法是道路地基处理中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式,适用于淤泥、素填土、杂填土等,处理方式为将基础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挖除,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者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作为路基的持力层。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 m~3 m。在饱和的软土层上换填砂石垫层时,砂垫层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作用,本法的优点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要特殊的机械设备,既能缩短工期,又能降低造价。由于该工程素填土层平均厚度达到11.59 m,填土厚度较大,采用换填垫层法不经济,实施困难。
2.2 强夯法地基处理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一般能量的强夯处理深度为6 m~8 m,要使强夯处理的深度更深需要增加夯击能,本工程的素填土厚度为1 m~20 m。原设计为:开挖至基坑底设计标高后,先用5 000 kN·m夯击能夯3遍~5遍,夯点采用梅花形布置,点距纵横向分别为4.5 m和4.0 m,每遍的夯点应间隔,且夯距不宜太近,否则相邻夯击点的加固效应将在浅层处叠加而形成硬层,从而影响夯击能向深部传递,下一遍夯击点在上一遍的中间,两遍之间时间间隔为2周~4周,同一点夯击4次~6次,要求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 mm,最后采用2 000 kN·m夯击能满夯2遍,满夯以一锤压半锤原则搭夯,以保证地表土的均匀性和较高的密实度,施工完成后进行路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检测。强夯施工前选择试夯区1处,试夯面积400 m2,试夯采用单点试夯和群点试夯结合。为减小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强夯区临近现状房屋一侧设置一条2.0 m×3.0 m的减震沟,沟从试夯区两端每端延伸10 m。
试夯发现,由于地基杂填土较厚,且经历雨季,土质含水量偏大,单击夯沉量大,一击夯沉量约1.2 m~1.5 m,二击总夯沉量约2.5 m~3 m,夯锤无法起拔,两击后的总夯沉量为2.76 m,无法将夯锤起拔。施工进展缓慢,施工3遍过后难以达到收锤标准。经分析,强夯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如下:
1)常规夯击能无法达到需要处理的深度,素填土太厚(最深处达20 m),本次单击夯击能为5 000 kN·m,夯击能太小,施工中常用的最大的单击夯击能也仅为8 000 kN·m;
2)单击夯坑过深提锤困难时可考虑强夯置换,即在夯坑内回填片石,但是强夯范围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将建设地下通道,该通道底按设计要求需设置钢筋混凝土抗拔桩,夯填片石将影响抗拔桩的施工;
3)恰逢深圳地区雨季即将来临,必须在雨季前完成地基处理以保证后续施工,从而保证工期。因此,必须采取其他有效的方法。
2.3 碎石桩法地基处理
结合深圳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考虑采用水泥搅拌桩法和碎石桩法,两种施工方式的成本均高出强夯法很多,水泥搅拌桩需要养护期,且造价高;碎石桩施工可缩短工期,且造价比水泥搅拌桩便宜,同时可避免施工对周边建筑的扰动,消除安全隐患,经综合分析全区域地基处理采用碎石桩法。具体为:碎石桩采用振动沉管桩施工,碎石桩直径600 mm;桩间距通道范围横向2.5 m,纵向2.0 m,可以避开通道底部抗拔桩,其他区域机动车道下桩间距纵横向2.0 m,人行道下纵横向2.5 m,桩端穿透素填土层,进入砾质粘性土1.0 m。施工前先试打5根工艺试验桩,以检验机具性能及施工工艺中的各项技术参数。所有桩施工完成后桩顶设置500 mm砾砂褥垫层,用20 t压路机全区域重叠轮压碾压至少两遍,最后进行承载力检测。
3 结语
碎石桩用于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 kPa的素填土、杂填土、松散砂土、粉土等地层时,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提高作用显著,其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处理效果明显。施工时需注意如下要点:
1)碎石投入桩管内边上拔桩管边振实,桩管提升至规定高度时将套管再次下沉,利用振动和桩尖的挤压作用使碎石密实,桩体充盈系数 β=1.2~1.5;
2)振管过程可能遇硬土层,可停止下沉,提升1 m重新快速下沉可穿过硬土层,也可辅以喷水或者射水;
3)施工完成应进行桩身质量检测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总之,在施工中加强过程控制,可使碎石桩地基处理效果达到最佳。
[1] 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 JTJ 017-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