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引起犊牛突发死亡的病例报告
2013-08-15董文,姜云
董 文,姜 云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团奶牛场,新疆 841000;2.农二师兽医站)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孕畜发生流产。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通过消化道、粪、尿、乳及流产胎儿等排出。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于1月龄以内的犊牛,死亡率较高。
1 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牛对本病都有易感性,特别是1月龄左右的犊牛最易感。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的传染源,都柏林沙门氏菌的带菌牛,其胆囊内长期存在病原菌,不断随粪便排出,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可能还来自饲料、饮水和其他动物。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此外,在不良外界条件如圈舍潮湿、粪便堆积、气候骤变、断奶过早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病菌大量繁殖也可发生内源性传染。犊牛未饮初乳或饮初乳不足,也可降低机体抵抗力,诱发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
2 临床症状
据了解,该牛场从12月至元月,短短1月时间,30头犊牛死亡10头。发病犊牛表现症状严重,体温40~41℃,呼吸、脉搏加快,呈腹式呼吸,排出混有黏液和血丝的灰色恶臭稀便。1周左右死亡。
3 病理变化
犊牛腹膜、肠黏膜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充血、肿胀,肝、脾、肾有坏死灶。肝脏色泽变淡,有肺炎病变。其中送检的1头,腱鞘和关节腔内有胶样液体。
4 实验室诊断
镜检:无菌采取死犊牛的肝、脾、肾、肺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在脏器抹片上发现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短杆菌。
菌检:无菌取死犊牛的心、肝、肺及肠内容物于营养琼脂、血琼脂和三糖铁琼脂培养基上培养,37℃ 24 h后,在营养琼脂上发现生长有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在血琼脂上形成中等大小灰白色菌落。三糖铁琼脂上斜面为红色,底部变黑并产气。
5 药敏实验
为了及时准确的治疗该病,按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敏感的药物有:头孢唑林钠、头孢曲松钠、新霉素、磺胺甲基异口恶唑等。
6 防治措施
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喂乳要定温、定时、定饲养员,不喂变质乳,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坚持消毒制度。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隔离病犊牛、消灭病原和及时治疗等措施。
对发病犊牛使用新霉素和头孢唑林钠对症治疗,也可用磺胺类药物,严重下痢的要补液,防治脱水。健康的犊牛可用新霉素饮水治疗,按预防量0.2~0.3 g/kg,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病毒唑和口服补液盐,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作为辅助治疗。
疫苗注射以增强免疫力。在常发病的牛场,用都柏林沙门氏菌疫苗给怀孕母牛接种,证明对犊牛有较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