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品牌专业中期建设现状
2013-08-15屠艳平朱志刚章国成
屠艳平 朱志刚 章国成
(1.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武汉工程大学交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
为了提高湖北省高等学校的总体水平,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湖北省教育厅从2003年起在省属高校中遴选本科品牌专业。我校目前已有9个专业被遴选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于2010年6月入选。该专业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经过近3年的建设,在土木工程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校“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在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监测监控、加固与防护、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监测加固及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性能优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专业马上面临中期检查,现将品牌专业建设中主要的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 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大胆创新能力的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具有特别显著的地位,教学团队建设是立院立系之“基”,是立专业之“本”[1]。
1)品牌专业立项前专业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共有教师35名,其中16人具有博士学位:8(教授),10(副教授),16(讲师),1(实验师);年龄分布为:2(50岁 ~60岁),17(49岁~40岁),16(30岁~39岁)。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关系较合理[2]。
2)2013年专业教师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情况。校党委书记吴元欣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大力推进“四化”政策[3]。本着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共有教师42名,共引进博士8人,其中1人为“楚天学者”,有2名博士出国进修。职称分布为: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讲师19人,实验师2人;年龄分布为:50岁~60岁2人,40岁~49岁21人,30岁~39岁18人;20岁~29岁1人;22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52.4%),3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
团队建设对于我校促进博士点建设工程和“质量工程”的建设,取得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研与教学成果,推进教育创新,形成一批有力支撑教师团队发展的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推进教育理念、教育途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科研与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1年年底土木工程专业积极申报校级教学团队,2012年有2个获批为校二级团队,1个为校三级团队。
3)品牌专业建设规划的师资要求。2010年品牌专业建设规划中提出通过3年~5年的努力,要达到引进或培养2人~3人成为在国内土木工程领域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教授人数12名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教师总人数50人左右的目标[2]。通过分析可知目前的师资力量与建设规划有一定差距,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任务较重,博士化工程要加强,要花大力气引进在国内土木工程领域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
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人才培养工作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国内外土木工程行业一线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2]。
1)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分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两个专业方向。建筑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支柱地位。“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建设拉开序幕,基本建设规模继续增长,经济全球化为建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建设需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仍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建设安全、畅通、高效、绿色的综合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任务。必须加强综合运输规划、政策、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强化综合运输枢纽、多式联运、内河航运、智能交通、城市公交等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加快建立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运行、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统筹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根据这一新的发展规划,土木工程专业结合现有的资源,进行大胆创新。具体做法是对交通土建方向的培养计划进行调整,同时开设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新专业。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搭建立体的实践教学大平台。土木工程专业的立体实践教学平台是由实验教学中心、校内外实践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产业园等组成的[2]。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以“一个核心,三个层次,六个模块”为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a.一个核心: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核心。b.三个层次:即基本型实验、综合型与设计型实验以及研究创新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是针对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主要采取“启发—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自主选题,或在专业教师的启发下选择课题,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专业教师引导为辅。c.六个模块:为使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化、系统化,本专业将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内容划分为六个模块,即工程材料实验、岩土性质实验、工程结构实验、路基路面实验、工程测量实验与数值模拟实验。同时我校在品牌专业的建设中不断整合、优化实验教学资源,积极立项与建设湖北省教育厅“公路工程安全评估与维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改善品牌专业实验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3 5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约2 000万元,其中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00台/套,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有40台/套,如伺服液压多功能材料试验系统(UTM100澳大利亚进口)、液压式压力试验机、三轴试验仪、电动四联等应变直剪仪、路面材料强度试验机、旋转压实仪、SHRP沥青试验设备、沥青车辙试验仪、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落锤式弯沉仪(FWD)、探地雷达(GPR)、数字金属与非金属超声探测仪、基桩动测仪、GPS自动监测系统、全站仪、数字水准仪、激光经纬仪等仪器设备。结合现有的实验仪器,组建了武汉工大杰诚检测有限公司,作为校内实践基地。
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十分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个,包括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金属结构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中天六建公司、武建集团、湖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等知名大型企业。
3)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贯彻学校“顶层设计、高位培养、品牌推进”的精英人才培养战略,指导学生学习和成才,加强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在一~三年级本科生中推行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与班主任制、辅导员制紧密结合,有利于密切联系师生,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4)推进双学位,适应建筑和交通行业对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根据需要可修工程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市场营销、英语等专业第二学位。
根据近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考研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表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正确的。
3 专业与学科相互促进
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基地。任何一个专业的知识构成都需要相关的主干学科作为自己的支撑,专业要以学科为依托[5]。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可以资源共享、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存在着“源流”关系、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共同根本目标是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
2010年前土木工程专业主要依托“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以及教育部“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平台。自2010年6月省品牌专业立项建设以来,学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0年10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2012年11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获评省级特色学科。
4 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我校的重点专业,在湖北省有一定的影响力。我校在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对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与学科相互促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然而品牌专业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品牌专业的带头、示范和辐射功能,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特色有待进一步的凝练。
[1]房鼎业,赫崇衡,许志美,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打造化工品牌专业[J].化工高等教育,2010(3):5-9,42.
[2]屠艳平,李 杰,张电吉.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1(30):175-176.
[3]吴元欣.关于构建教学研究型和谐大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6-8.
[4]唐正姣,王存文,吴元欣,等.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5):145-149.
[5]王玉霞.高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