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深化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进程

2013-08-15黄梅县农机局程吉良

湖北农机化 2013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黄梅县农机局 程吉良

1 概况

黄梅县位于鄂、赣、皖3省交界,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邻安徽宿松县,西接武穴,北连蕲春,南与九江市隔江相望,素有鄂东门户之称。这里是中国“佛教祖庭”,“黄梅戏”、“黄梅挑花”发源地,有“武术之乡”、“楹联之乡”美称。全县版图面积1 701km2,辖16个乡镇,484个行政村,36个居委会,人口97.34万,其中农业人口81.76万。全县常用耕地面积77.84万亩(1hm2=15亩),其中水田54.36万亩,旱地23.48万亩。

黄梅县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倾斜。北部山地属大别山脉,中部为丘陵及垄岗平原,中南部为湖泊,南部为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平原和湖泊占全县总面积78%。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无霜期达258天,年平均温度为16.8℃左右。

黄梅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湖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油菜生产大县。全年粮食作物面积104.5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2亿kg,其中水稻种植面积80.84万亩,总产量达到3.728亿kg;棉花种植面积22.29万亩,皮棉总产量达到2 034万kg;油料作物面积44.5万亩,总产量达到5 774万kg,其中油菜种植面积达到42.45万亩,油菜籽总产量5 481万kg。

黄梅县是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农业机械化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加快黄梅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引领支撑作用。

2 成就

2005年以来,黄梅县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资金投入最多、装备发展最快、体系不断完善、作业水平迅速提高、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最多

7年间政府资金的投入量达到4 796万元。

(1)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逐年增加。2005~2011年国家和省级投入到我县的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4 292万元,县政府在2005~2009年间安排资金49万元,对农民购置插秧机实行累加补贴。共补贴农民购买农业机械9 515台,受益农户12 365户,拉动社会投入共计2亿元。其中,2010、2011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分别达到1 270万元和1 333万元。

(2)农机化项目数量、资金规模、建设质效不断提高。2006~2010年,我县先后承担实施了农业部下达的“全国优质水稻产区农机化服务中心建设”、“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项目规划国家投入项目资金共计180万元,已经到位180万元。

(3)县政府扶持农机发展的资金逐年增加。2005~2011年,县政府共计安排县级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资金275万元,其中:农机化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费每年10万元、“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费每年10万元。

2.2 农机装备水平发展最猛

2011年底,全县农业机械装备总动力37.01万kW,比2005年增加14.94万kW,增长68%;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油菜播种机等农业机械3.76万台,比2005年增加0.9万台,增长29%;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2.75,比2005年的1∶2.1提高0.65;农机固定资产总值4.528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加2.04亿元,增长81%。

2.3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提高最快

2011年,全县机耕达到96%、机插占可机插面积41%、机收达到94%,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0.1%,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2.4 粮油生产机械化成效突出,特色农机化发展有新的突破

(1)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取得重大进展。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为主的示范基地建设面积达到12.68万亩,水稻连片机械化示范基地48处。其中:10万亩板块基地1处,800亩以上15处,500亩以上13处。通过示范辐射,全县水稻机插面积达到9.7万亩,亩均增产8%。

(2)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取得新突破。示范面积达到0.3万亩,示范基地5处。通过示范带动,全县农民购买油菜收割机45台、精量播种机20台,为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打下了基础。

(3)特色作物生产加工机械化示范推广全面启动。棉花、畜牧、水产、茶叶、蔬菜、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较快,与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同步增长。

2.5 农机化管理服务机构在改革中得到健全,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县拥有农机固定资产1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达到197户,拥有农机固定资产达到557万元,约占全县农机固定资产原值17%;全县农民自发组成,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6个,实现了“八有”。即:有注册、有场所、有章程、有制度、有挂牌、有活动、有合同、有收入。入社社员2 300人、入社机械2 500多台套、年社会化服务能力达到300万标亩。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托农业机械及其配套技术,承包流转土地,开展粮食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11万亩,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5%。农机维修、作业、销售已形成网络,三大市场相对健全。

农机化管理服务机构在改革中得到健全。县级农机管理机构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农机安全监理、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健全,乡镇农机服务中心运作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2.6 农机化发展氛围空前浓厚,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包括创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在内的“农业建‘六县’、工业抓‘四园’、旅游创‘4A’”的战略部署。进而,又相继提出了“一带三区”发展战略和“高昂龙头、起飞两翼、开发三沿、建设四城”的发展举措。始终把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中,一并规划部署、一并贯彻落实、一并检查督办、一并考评考核,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全县各级各部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群众热情高涨、农机部门奋发有为的良好发展局面。

2005年以来,县农机局先后荣获“全国跨区机收先进单位”、“全国十五农机化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农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多项次受到省、市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表彰。2010年底,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1年6月被农业部列入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化工作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3 体会

胸怀全局、谋划全盘是前提。从县域经济发展大局,全盘谋划农机化发展。在大农业体系中甘做绿叶、争当配角,在服务重要农时季节、关键环节、重点项目中,不缺位、争进位。

服务基层、夯实基础是根本。乡镇农机服务中心是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末梢,是农机部门联系并争取基层组织支持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纽带。做好农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利益保障、成长关怀、能力提升、目标管理等工作,调动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促成了关键措施的落实。

农机化示范板块,承载推广示范、科教培训、技术集成、资源整合等功能。因此,大力创办示范板块,是推进工作的载体。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是农机化发展的骨干力量。扶持、鼓励、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发展,是农机部门必须持之以恒的基础性工作。

干中求进、干中求助是关键。实践证明,农机部门只要恪尽职守、扎实苦干,切实地履行了部门职责职能,就能实现有为有位,就能赢得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扶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4 问题

(1)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主要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动力机械居多,配套作业机具偏少;小型机具居多,大中型农机具偏少;低性能机具居多,高性能机具偏少;传统农业机具居多,特色农业机具偏少;农业生产机具居多,农产品转化升级机具偏少。农业机械这种结构性的缺失,影响了机械效能的发挥,制约了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

(2)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在农业耕作、插秧、收割3个主要生产环节中,虽然耕作、收获机械化水平较高,但插秧机械化水平还不高,与其它先进县市相比还有距离。

(3)机械作业效率还不高。由于土地分散,形不成规模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发挥不出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特点,导致适宜于田间作业的大型机具发展缓慢。同时,由于机械作业成本居高,影响了农机田间作业。近几年,由于燃油价格飞涨,农民土地块小,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加重了农民使用农机的成本负担,严重挫伤了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使农民用机田间作业积极性降低。

(4)农机化投资渠道较窄。目前农机化投资主要还是依赖农机购置补贴及由此拉动的农民投资,地方财政投资、社会资金投资用于农机化项目的投资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导致机械更新速度较慢,使机车老龄化程度提高,影响田间作业质量。同时,由于政府投入较少,农机化的示范基地建设难以建立,农村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改善,农机化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5 原因

剖析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机化的发展与土地规模经营过小的矛盾十分突出。农机化的发展需要土地规模化经营与之相适应,而目前我县绝大多数农户经营还是停留在经营各自责任田的经营方式,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土地集约流转。另外农民完全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作物种类、品种和决定种植时间,这样在宽阔的田野上各种作物大杂烩,且同种作物的成熟期也很难保持一致,有的农户只能人工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农机具的作业效率难以最佳发挥。例如,一台割幅为1.6~1.8m的中型联合收割机在正常情况下,每小时可收割水稻4~8亩,每天工作10小时,可收割水稻50~60亩。但在目前这种过小的土地经营模式下,收割机每天需转移作业地点多次,转移时间在数小时以上,这样,每天的作业时间大大减少,收割水稻约30~40亩。据调查,我县80%以上的农户经营的仍然仅仅只是自己承包的土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任重道远。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前些年由于国家和地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农民及农村集体组织也乏力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再加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报率太低,也难以吸收社会资金。因此,农村的机耕路、农田灌溉及排涝沟渠网的建设严重滞后,适合于农机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是发展缓慢,严重地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如推广插秧机需要有良好的水源,而我县有的乡镇农田灌溉设施陈旧,农田水源不足,影响了我县机械插秧的推进工作。

三是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虽然全县建有2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但除少数在开展运作外,其它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实际上是农机个体经营体制,属单兵团作战。农机服务组织的合作化程度低,影响了农机社会化作业。主要表现为:一是面对当前农业新形势,缺乏超前意识、参与意识,不善于捕捉发展机会,存在着消极的“等、靠、要”思想;二是对本地的农机工作思路认识不透或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工作上。一方面,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时对有偿服务、增强服务组织自身滚动发展能力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在开拓培育农机作业市场,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时,宣传、强化农民有偿服务观念不够;三是因循守旧,没有用创新理念去开拓农机工作,尤其是面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缺乏创新精神,显得束手无策,工作被动。

四是农机化投入水平偏低,发展后劲不足。80年代后,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基本取消,农机化发展主要依靠农民自己投入,近年来国家和省级财政开始实施购机补贴,但对大中型农机具补贴力度相对较小,农民购买力有限,一些高性能、先进的农业机械难以引进推广,制约了农机化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单机价格在数万元,最高的20多万元,除去补贴1~5万元后,对于农民来说,价格高达几万元或十几万元的大中型农业机械,仍大大超出了农民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再加上回报周期长,从而影响了大中型农机具的推广运用。

五是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低。受传统耕作习惯影响,加之体制机制原因,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机化新阶段发展的关键因素。

6 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突出抓好“三农”服务,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实现由农机化大县向强县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改革一项模式”、“提高两个水平”、“加强三项建设”、“建立四项机制”。

(1)改革一项模式。改革现行小农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土地分散的现状限制了大中型农机具的使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又制约了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积极指导土地有序流转,从而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这样,不仅保证了农民的利益,而且实现了土地的集约经营,为农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创造了条件。目前,土地集中经营可采取大户承包模式。农机大户或种田大户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承包农民的土地,变个体分散经营为大户集约经营,既扩大了土地的种植规模、提高了效益,又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也为农机的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2)提高两个水平。一是提高农机专业化合作水平。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和农机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行条件下进一步整合农机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增加机手收益的重要途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农机大户、村集体农机队、农民经纪人和乡镇农机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突破村落地缘限制,实行机械、技术、服务与推广网络的互助联合,可以有效克服农民土地经营规模小与农业机械作业规模大的矛盾,促进农机具合理调剂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带动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普及应用,促进农业节本增效。为了加快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出台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对规模示范合作社实行奖补,在合作社验资上免费,购置机械设备实行贴息贷款,对合作社基本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合作社营业性收入给予优惠税收等等;二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应加快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速度,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对农业生产急需的新技术、新机具,要加快试验、示范、推广使用步伐,逐步调整和优化农机化发展结构和布局,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从单纯发展大农作物农机具向兼顾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3)加强三项基础建设。一是要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建设全国农机化示范区,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特色明显的镇(村),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知能力和购机热情;二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通过特色板块农业建设,加速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向种、养殖大户集中,形成一块一种、一片一业的规模化经营,便于机械化统一作业;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土地平整、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实现田成块、树成行、路相交、水相通的田园格局,以适应机械的作业和转移。

(4)建立四项机制。农机化是弱势产业,农机化的发展必须要有稳定和足够的资金投入为支撑。黄梅县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民购买力差。建议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投入,建立长效的政策扶持机制,积极鼓励引导农民个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资本投资购置农业机械,形成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一是建立农机购置补贴长效投入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逐步提高财政补贴额度,使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县财政要进行必要的配套,加大投入,真正按《农业机械促进法》的要求,将农业机械化发展列于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建立促进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机制。《湖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因此,政府应把促进农机化发展的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额度,用于解决“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维护”、“安全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三是建立燃油补贴机制,以减轻农民负担。对于当前的高油价,政府及燃油企业要加大对农民的燃油补贴及让利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农用燃油的价格,实行相应的补贴政策,以减轻农民使用农机的成本负担,从而极大提高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建立支持农机化发展的金融机制。众所周知,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存在诸多弊端,其核心就是农民“贷款难”。应全面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放开对农民购买农机、农村农机服务组织进行机具场库棚建设的贷款支持,并实行财政贴息政策。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